“抠门儿”婆婆
上海人在全国是以精打细算著称的,我婆婆就是地道的上海人。她父亲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资本家。婆婆的大学是在北京上的,毕业分配到北京后由于工作需要调到山西。她当时一门心思想回上海,所以终身大事一直没考虑。年龄不饶人,眼看着她都三十出头,回上海也没头绪,只好下嫁出身是上中农的我孩子他爷爷。
你要听我婆婆精打细算的故事,连邻居和卖菜的小商贩讲三、五笸箩恐怕都兜不完,拎不走的。居家过日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全包蕴着婆婆骨子中流淌着资本家积累资本“抠门儿”的精髓。不过,你不要猜疑我是背地里讲她老人家的坏话,这个“抠门儿”可是自己封的。
“别不知足,你那点可怜工资除了生活费没剩多少!你不张嘴吃饭了,不懂节约的小赤佬!”婆婆也不甘示弱的提高了声音。
“见人做啥侬做啥?”婆婆态度依然强硬。
我刚嫁进门,根本不适应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新环境。这突如其来的家庭内战摆在我面前,我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把目光投向爱人。他也听到小妹的哭声,就掀开门帘走到客厅说:“别哭了!别哭了!”,然后又扭头对婆婆说:“给她买不就行了,闹半天还得买,做啥?”爱人和婆婆操着一口上海话。我当时不太能听明白他们的话,但大意能猜个七八。
婆婆见我们都向着小妹妹,嘴里嘟囔着:“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阿拉不懂买新的好?”说完又朝小妹狠狠地白了一眼,没再吭气,只是用力地踮着小碎步走进她的卧室。
我当时真不知道该站站在哪边对,但心里总觉得小妹特委屈。过年了,怎么能不给人家买大衣呢?更何况小妹已经参加工作挣工资了啊!
公公是一个做事谨慎,说话缓慢的人。他的沉稳与婆婆的急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的互补性格倒让家庭多了几分和睦。在我家,做什么事情都是婆婆风风火火的开头,公公仔仔细细的收尾。
在夏天,公公喜欢喝啤酒,喜欢归喜欢,他从来都不主动去商店选购自己喜欢喝的啤酒类型。婆婆往回买啥他就喝啥,从来也不去挑剔酒的好坏。婆婆也乐意担任为老头子往回采购啤酒的重任。
一天,我刚进家门,就看见婆婆黑沉着脸坐在客厅沙发上,脚旁边还放着一只她经常去批发部时才拎得菜筐。我打招呼,她没搭理,只朝我瞟了一眼,继续盯着沙发对面的白墙,嘴角向下撇着,面孔微微泛红,鬓角处似乎还有些潮湿,凌乱的头发贴在面颊处。我大气都不敢出,赶紧溜回自己的卧室。但心里怎么也按捺不住想知道婆婆怏怏不乐的怒容从何而来。
我听到厨房有响动,轻轻撩开门帘,用飘移的速度飞速从婆婆面前闪到厨房。两个小姑子在那里嬉笑。我赶忙问原因。她俩讪笑着给我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婆婆为了节省一捆啤酒零售与批发之间的差价,一个人大老远去批发啤酒。由于路远,她体力不支,就在快到家门时一不小心,一捆啤酒从她手中滑落,全摔碎了。
我恍然大悟,婆婆在为自己图苦受了,连好都不落而委屈呢!想想她那象孩子一样无辜的表情,我都想笑。唉!为了两块五,你受啥罪呢?
我摇摇头,心里想:“全是抠门儿惹得祸!”
前几年流行黄金首饰,她却没有一件,还对我们姑嫂三个说:“我年轻时,什么都戴过,不稀罕,现在我都老了,脖子上手上套条粗链子,俗!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