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做客藏家
高原做客藏家胡登科在滇西北高原,最难忘的事是到巴师傅家做客。巴师傅叫巴桑,是我们乘坐的面包车的藏族司机,又是我们的“导游”。我们到达丽江古城的那天清晨,他同儿子开着面包车从几百里外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府中甸赶下来接我们,爷俩冒着小雨在高原山间赶了一夜的路,到丽江时,连眼皮都没来得及合,就又拉着我们上路了。从丽江到中甸大约300多公里,中间经过长江源头第一弯,金沙江红军长征渡口,虎跳峡,风光着实绮丽,山路也十分险要。头一天晚上因下雨而引发的小股泥石流随处可见。巴师傅却稳操方向盘,绕开一处处险路,将车子开得平稳风快,真可谓一流的技术。最难得的是一路上他不仅向我们介绍沿途景致,还要负责我们的吃饭打尖,同路边小店的老板娘讨价还价,想方没法让我们少花钱又吃得好。在远隔家乡几千里的滇北高原上,我们顿感到一种温馨的亲情。接近黄昏,车子开出了大山,驶进著名的香格里拉草原。远处群山连峰,云团飞渡,公路两侧种满青稞的耕地一望无际,风格独异的藏民宅院外,高高的木制的青稞架上挂满收割后的青稞。苍山如墨,夕照如金,一种苍莽,辽远,粗犷的感觉袭透心间。转眼间,一座白塔后隐现出一片城区,中甸到了。把我们送到宾馆安顿好,巴师傅准备回家,临走时,特地邀请我们晚上到他家做客,我们高兴地一口答应了。吃过晚饭,他儿子果然开车来接我们,巴师傅家其实就住在不远的一条巷子里,是一处独立的院子。庭院里栽满了花木,月光下,影影绰绰,香气沁人。早已等在门口的巴师傅和老伴把我们迎进正面的客厅,这是一间很大的藏汉风格合壁的屋子,房间里镶着黑油油的地板,进门一角,有液化气灶台、食厨。但真正烧着火的炉灶却在尽里头的角落里。那是一个长方形的藏式铁炉,炉堂里劈劈拍拍烧着木柴,宽阔的炉盖上放着两把壶。一把是镶满银饰又高又大的藏式茶壶,另一把则是紫砂做的普通泥壶。煮沸了的壶水发出滋滋的响声和淡淡的茶香。我们围着炉边坐了下来,进门时那点高原秋夜的寒气立时被这融融的暖意驱得精光。好客的女主人端来各样当地水果和自己做的稣油夹心饼,还在炉盖上烤起盐渍好的羊排,一股肉香立即飘散开来。我尝了一口稣油饼,同中秋节脆皮月饼的味道很相似。巴师傅则从一个缶子里掰出一块稣油,放进一个半截竹筒式的器具里,盖上带柄的盖,拉动盖上的木柄,用力将筒里的稣油打碎,再倒进泥壶加上糖,把大壶中的沸茶水冲进去,于是,一壶稣油茶就冲好了。巴师傅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碗,倾刻间,整个厅堂芳香四溢,我喝一口,又香又甜。交谈中,我们才知道,巴师傅原在州卫生局开车,去年退休后,才被聘到旅行社搞接待,老伴是州医院的护士长,也刚刚退休。儿子在医院计算机房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分在昆明,真是一个地道的幸福家庭。巴师傅对我说,他是农奴出身,十几岁就参军了,复员后到了卫生局,同当护士的老伴恋爱结了婚,“她出身高着呢,是贵族小姐”他指着温顺的老伴半开玩笑说。我们禁不住问:“你们这不是很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贵族小姐爱上农奴娃子了”“就是,这都要感谢共产党呀”巴师傅高兴地打开桌子上一大瓶青棵酒,给每人倒了一碗,他自己一饮而尽说:“我们藏民的日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好”。说着,他站起来带我们看他家的房子,院子两侧是卧室、库房,楼上是儿子的住处,彩电、冰箱、音响、电话,该有的都有了。为了满足我们的兴致,巴师母又拿出一大叠五颜六色的藏袍、藏裙,让我们每个人穿上拍照留念,融融的夜色里,在这高原小城的藏民家中,充满欢声笑语。我们这些远方来客,在主人公真情的款待中,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忘记了思乡的苦闷,又寻到了“家”的温暖。夜深人静,我们起身告辞。巴师傅全家送我们到门口,如水的月光下,巴师母说:“过几年请你们再来”,我说“还是欢迎你们到大连去,那里没有雪山、草甸,却有大海、轮船。”巴师傅,你们什么时候到大连来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