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散文 > 写景散文

畅游黑井

发布时间:2020-07-27 栏目:专题 投稿:悦耳的皮皮虾
畅游黑井作者:菊村从黑井归来已三个月了,黑井那古朴残缺的美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跳跃,使我不得不提起笔来。黑井镇,地处龙川江河谷,是一个依山沿江而建的古镇,被称为明清时代的活化石。古镇有三条主要的街道,全是清一色的古建筑,街道极为狭窄,地板全由红砂石铺就,据说店铺老板的长烟杆伸出就可以向街对面的人家借火。沿龙川江一侧的街区沿江边而建,一些房屋的脚伸在江中,成了吊脚楼。漫步在石板路上,看着深深浅浅的马蹄窝,思潮像龙川江水一样,滚滚而来。遥想黑井当年,由于盐贵如金,数不清的华屋美厦、寺庙宫殿在这弹丸之地拔地而起,成千上万的驮盐马帮和卤水挑夫络绎不绝地进出黑井,这里商贾云集、人喊马嘶,热闹非凡,烟馆、酒馆、商铺、戏院、春楼、马店是何等的热闹。透过历史的蒙尘,黑井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繁荣与辉煌。追溯黑井的由来,据说东汉年间,有一彝女李阿召在山间放牛,因丢失了牛,数日后,在一口井边找到了这头牛,但牛已长得很肥硕,并且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将此地取名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自从盐的发现和开采,黑井便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较高,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汇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多元文化体系。在明清两代,黑井盐曾创下了年税十八万两白银的记录,约占当年云南税收总额的64%,清朝中叶占50%,清末民初尚占46%,由此不难想见当年的黑井是何等的显赫。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黑井在整个云南的财政赋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富可敌省"的滇中经济重镇,从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据记载,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对峙的“夹皮沟”里,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和古墓群。千百年来,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古盐都”,成为了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五月,黑井已是万木葱绿了,由于地处龙川江河谷,这里的季节比其它地方要来得早。在黑井,首先使我近距离观察最为细致的是我们住的客栈院子里的几株石榴树,在石榴树浅绿的新叶上,你不仅感觉到勃勃的生机和浓浓的春意还有初夏的气息,石榴树叶的绿是一种油亮的绿,一种碧翠的绿,一种跃眼的绿。火红的石榴花如繁星一样点缀在油绿绿的浓荫里,或开口大笑,或含情脉脉。坐在石榴树下,倒一杯清茶,抬头看树,蓝天上流动的白云使阳光忽明忽暗,石榴树叶也在深浅的绿色中变幻着自己的色彩,使人心旷神怡。走进黑井,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屹立在五马桥桥头的一座红砂石牌坊-“节孝总坊”, 这座雄伟高大的石牌坊为四柱三门,全是石质榫铆结构。是光绪二十七年,经皇上钦准恩赐,黑井、琅井、元永井的灶绅捐资打造的“三井”八十七位“贞女”的“节孝总坊”,牌坊上方中央雕刻着精美的皇上圣旨“玉玺旌表”, 左门书“霜筠”,右门书“雪操”,石柱上雕刻着文人骚客的诗句,赞颂寡妇们生前忠于亡夫,永不改嫁的操守,“节孝总坊”最独特的是牌坊上方两边飞缘上的石雕凤凰压在龙的上面,这是大清帝国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特征。牌坊上还雕有“牛郎织女”、“大舜耕地”、“二十四孝”、“唐僧取经”、“八仙过海”等图案。该牌坊从规模和华美程度看,在云南是很少见的。

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推荐:

那四年,这五年

巍巍青山悠悠史(三章

天长水悠鼋头渚

泰国见闻

雨中悉尼

我爱学习网微信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