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散文 > 优美散文

汉水,古老华夏的源头地

发布时间:2020-08-01 栏目:专题 投稿:文静的蜻蜓

夜读闲书,本想轻松一下,竟然夜不能寐。吸引我的是一本名为《中国科技史》书,乃世界著名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所著。我想,一个外国人写中国的科技史能写出什么?随意翻翻而已。出乎意料,这位外国博士挺牛,特别是有关汉水流域的历史论述令我不忍弃卷。书中这样描绘道:“汉水上游是古代盛地,国为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从这里有道路通往渭河流域、北面的关中地区和西南面的四川地区。因此,在中国的整个历史上汉水流域是长江流域和上述几个地区之间的著名通道。”根据多种资料分析,李约瑟博士书中所画的这个汉水地域圈,即古老华夏源头地。

华夏”之名,如何得来?关于这个习以为常名称的由来,古往今来,众说纷纭。

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大禹治水成功后登基即位,成为中华第一朝代——夏朝的天子。他根据治水时实地勘察的资料,把当时掌握的土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就是九州,将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统称为华夏民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辞海》华夏条解释为:中国古称华夏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中的“华”字有历史资料记载是指“华婿氏”也就是女娲。“夏”之后,便称龙的儿女、炎黄的后代都为华夏子孙。

学者认为,“华夏”是民族的名称。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夏”这个名词则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说:“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华夏也可能是历史上夏族的一个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河南、山西一带,后来这个民族不断向四处迁徙,逐渐形成“东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后来大夏变为夏族的总称,也是夏族的美称。

也有学者认为,“华夏”是地域文化概念。古人以文化高低定名。文化高的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民族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反之,“中国”以外的四方的文化低的地区民族,就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来华夏不断壮大,凡是接受华夏文化的各个民族,大都纳入了传统华夏族的范畴,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称号了。

众所周知,文化的诞生、发展和河流有密切关系。最早的人类大都是沿河而居,加之河流在古代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河流也就自然成为了联系不同地域和社会的纽带。华夏文明是最典型的大河文明。中国文化地域分布上,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两大文化板块。南方文化浪漫、秀逸、细腻,具有阴柔之美;北方文化刚健、凝重、豪迈,多为阳刚之气。汉水流域作为南北文化的汇合点,兼容并包,扬其所长,正所谓“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汉水流域历史上曾几度辉煌又几度衰落,代表着内陆腹地河流文化发展的一个典型。

《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江淮河汉”四大水并提,充分肯定了汉水的历史地位。章太炎先生说:“汉之左右,谓之夏楚”,意思是汉水两岸是夏和楚两大古老民族的发祥地。夏民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其疆域包括了汉水流域的主要地区,他们的文化很发达,天文学也很发达。而西周初年,楚国的先祖被封在丹阳(今南阳淅川一带),他们也从汉水流域起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共2页,当前第1页12

相关推荐:

朋友

若说他是真的不懂

担心

多情的雨季

随东风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