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归来话创业
海外归来话创业
创业路坎坷,甘苦谁人知?近年来,来鄂创业的“海归”越来越多。“华创会”前夕,记者采访了其中几位成功人士,请他们讲述自己的创业心经,希望给后来者更多启迪。周怀北:端正心态是成功之基人物名片:周怀北,41岁,美籍华人,马里兰大学博士。2002年4月举家回国创业,现任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湖北省留学人员创业园主任。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周怀北认为,首先是良好的心态。在他看来,进大学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留学是第二个转折,回国则是第三个转折。周怀北认为,留学人员的强项在于阅历和见识。他们在国外生活多年,比较熟悉国外企业的经营、政府的运作、大学的管理、政策的制定等问题。怎么才能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呢?那就是不能有过高的期望值。先要融入这个社会,先要有自己的平台,先得让别人接受你,让别人觉得你是个踏实的人,是个肯做事的人。周怀北说,自己比较欣赏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教育学生积极地看问题。“回国创业也是一样。”他说:“中国的生活不如美国好。在中国,随便说一个事情,你都可以找出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中国在发展,那些不好的东西会往好的方向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正是因为存在问题,才给留学人员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吗?”张向明:“入乡随俗”很重要人物名片:张向明,43岁,法籍华人,1986年获中山大学管理学硕士,同年赴法深造,获巴黎多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之后一直在法国工作。2002年4月回国创业,现任武汉法雅园林绿化养护公司总经理。法雅园林是一家中法合资企业。在出任总经理之前,张向明对园林业一窍不通。法国资方选中他,是因为张向明的双文化背景。法雅园林此前的两任总经理均为法国人,因为“水土不服”,都只干了短短几个月。张向明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到中法文化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他一方面坚持引进法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另一方面,每个项目都不忘听取中方专家的意见。“中外国情不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都有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创业必须‘入乡随俗’,适合中国的国情。比如,法国人力昂贵,花园浇灌都由自动喷头完成。但国内用人工可能更合算。”张向明说。凭借在多家国际商贸公司工作的经验和对本土的熟悉,法雅园林在张向明手下发展很快。公司营业额从2001年的5万元跃升至去年的2000万元,今年则有望达到3000万元。“随着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园林业正逐渐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张向明说。如今,他已在武汉成家,准备长期“安营扎寨”。李英杰:用先进技术和理念服务祖国人物名片:李英杰,42岁,祖籍四川乐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2003年6月回国创业,从事管道安全检测和相关设备研发,现任武汉安耐捷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裁。在美国,李英杰做过大公司的项目主管,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妻子在惠普公司工作,家庭年收入约20万美元。尽管生活舒适,李英杰却时时不忘“回国干一番事业”。“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留学科研人员,我希望利用自己所学,引进国外先进产品和技术,带回先进的理念,促进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祖国服务。”李英杰说。李英杰的创业,得到了武汉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大力支持,不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协助注册、管理和申请项目,还帮他申请到每月2000元的博士津贴。“政府对人才的重视,给了我很强的信心。”李英杰说。几年来,他先后从美国引进了多项高新技术,并自主开发出一批实用产品。为了推广这些技术和产品,李英杰和员工一道,一家家上门演示、讲解。通过稳扎稳打,公司在业内渐渐打响名声,在全国开办了20多个办事处,今年上半年已接下40多单生意,成为不少大公司的供货商。谈起创业体会,李英杰说:“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留学人员首先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其次,要认识到办企业不仅仅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带来效益。”r>胡奎:团队创业是一种趋势人物名片:胡奎,42岁,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1992年赴日工作,1999年加入方正日本株式会社。2001年回国创业,现任武汉方正国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武汉方正国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有一个十分默契的创业团队。除了总经理胡奎外,两位副总经理耿峻和石自力分别毕业于华中科大和武汉大学,三人相识于日本东京,又一同回国创业。胡奎认为,相对于海归人士单独创业,团队创业的成功率更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群人同心协力,集合各自的优势,共同创业,其产生的群体智慧和能量,将远远大于个体。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在胡奎的公司里,有日本人、加拿大人,北京人,武汉人,大家各司其责,为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胡奎说,这正是公司追求的理念:和而不同。作为一名管理者,胡奎在公司里大力倡导沟通协作意识。为了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胡奎还探索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即碰上重大项目,公司便邀请其他软件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组成“联合舰队”共同攻关。胡奎说,团体创业将是一种重要趋势。他特别提醒:创建团队时,最重要的是考虑成员之间的知识、资源、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优势,这种互补将有助于强化团队成员间的彼此合作。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