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公司总经理陈长春 从博士到职业经理人
金地公司总经理陈长春 从博士到职业经理人
四年前,陈长春在深圳享受着四季如春的美景,四年后他更喜欢北京四季更替的变换;四年前陈长春几乎只读国外的名人传记和小说,而四年后他开始对《论语》以及儒学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四年前刚到北京,对于京城地产的频频作秀的不屑到现在对京城文化的重新审视,陈长春在北京金地的四年,按他自己的话说“发生了巨变”,深圳再到北京,将金地在北京站稳脚跟到树立品牌,直到最后项目的顺利销售,还过三年就将步入“不惑”的陈长春并没有一丝岁月老去的感叹,“我还得慢慢学习”成为了他在北京继续发展的潜在动力。 陈长春成长在金地 “树木成长需要土壤,土壤就是你发展的一个平台,你发展的前提条件,它给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你去跳舞。金地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陈长春至今还记得当时在金地工作不到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员工的时候,他那段激情洋溢的发言。 1984年到1993年,陈长春在浙江大学苦读八年,浙江大学工学博士毕业的陈长春的职业经历和深圳金地的发展紧密相关,由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人,由技术性人才转变为管理型人才,都是在金地完成的。 陈长春在金地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但在最初,他也曾有过心态巨大的落差,觉得以前学的东西对现在基本没用,但陈长春很快找到了人生的定位,博士学位只是他进入“金地”这个公司的“敲门砖”,所有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进入金地两年后,陈长春被派到了物业管理公司,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将“深圳金地花园”的物业管理水平提升为一个物业服务形象;在物业管理全面导入ISO9000体系,同时启动管理信息系统。 陈长春笑着说自己之后的提升就像“坐上飞机,速度非常快”——三年间,他先后担任了金地房地产经营部副经理、经理、总经理助理、金地集团副总经理。深圳金海湾花园的操盘迎来了陈长春的黄金时期,而这个项目无疑成为了中国住宅发展运动中的一个里程碑。金海湾赢得了1999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工程设计奖和2000年“创新风暴”全国住宅设计组委会特别金奖,只要到深圳几乎没有不知道金海湾的。而金地翠园则创造了深圳高尚住宅小区当年开发、当年销售、当年售罄至今无人打破的纪录。在职业角色中,陈长春的身上有着执行者、决策与执行偏差的决策者这样一种“三合一”的形态,与单纯决策者彰显的个性与张狂相比,他身上更多的是理性,作为北京金地公司的掌门,金地迅速在北京站稳脚跟,陈长春的高学历以及独到的管理理念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南派地产的代言人”的称号也透露出业内对他的一种敬佩,不到四年时间,他在北京开发的金地格林小镇如今已经成为了亦庄一道靓丽的风景,而金地国际花园则成为了长安街边的标志性建筑。 陈长春的第四种资源 把客户称为“第四资源”,可以算是陈长春的一个发明。这还源于一次独特的欧洲之旅,事到如今,陈长春依旧记忆犹新,“走在德国法兰克福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就在不经意间,看见一栋毫不起眼的建筑旁立着这样一个标语牌——‘在这里,歌德曾经居住过。’就在那一瞬间,所有一切都显得如此苍白:时间、法兰克福、周围的建筑……我整个意识里充满着这样一些零碎的词语:诗歌、浮士德、少年维特……内心被一种深深的敬仰强烈冲击着。透过这几近简单的建筑体,我看到了歌德卓越而意味深长的一生。”就在那一瞬间,陈长春忽然意识到,再华美的建筑也不过是某种简单的表象,真正使它们在时间沉淀中拥有自身内涵的,还是居住在建筑里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陈长春发现,中国地产企业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人。因此,金地在规划时,一定是把客户提到前面来——我们寻找什么样的客户?在我们的产品中体现什么样的文化?展现什么样的思想?陈长春认为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作为“第四资源”,他认为客户的价值实际上是在发展商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的。要想使用这个资源,很重要的就是跟客户沟通。 过去传统的那种好品质产品自然会有好的客户的想法在陈长春的脑海里也已经进行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优秀的客户往往会在许多年后决定物业的价值”,将客户摆在第一位从此成为了陈长春以及其下员工每天必须谨记的理念,一次在产品出现小问题的时候,客户找上门来的时候员工当时并没有在意,陈长春写的《心存敬畏》一文当时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陈长春告诉记者这就是写给员工的,“土地是地产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核心资源。资金是第二资源。第三个资源是能力资源,其竞争优势是在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资金条件下能做出更好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三资源的能力,包括产品的策划能力、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即施工水准),也包括服务的过程,所形成的综合能力都是面向客户的。由此产生了房地产企业的第四资源——客户资源。”,在陈长春看来,当客户提出问题时,并不是向开发商发牢骚,更不是给开发商找麻烦,而是实际上给你机会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解决客户的问题,实际上是给你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刘纯意)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