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Vision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Mission聚焦
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
服务,持续为
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Strategy为
客户服务是
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客户需求是
华为发展的原动力。质量好、
服务好、运作
成本低,优先满足
客户需求,提升
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
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编者按:4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中心组举行“广东学习论坛”第十六期报告会,邀请深圳
华为公司有关领导作了“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报告。广东省委中心组将报告整理成文字稿在南方网理论频道中心组学习板块发布,供学习参考。(本文由广东省委中心组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蕴涵着
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
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使命是聚焦
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
服务,持续为
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四个方面:1、为
客户服务是
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
客户需求是
华为发展的原动力。2、质量好、
服务好、运作
成本低,优先满足
客户需求,提升
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3、持续
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4、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下面围绕
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讲讲
华为公司是怎样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以及
华为是如何围绕愿景、使命和战略对内对外进行
管理和
服务的。
华为的愿景在车轮发明前,人们主要靠步行进行交流,靠声音进行转播,那时候谈不上什么经济。在车轮发明后,人们学会利用车和马进行交流,诞生了方圆五、六十公里的小区域经济,产生了小农经济的集市贸易,使封建成为可能。在火车、轮船发明后,产生了工业经济,由于金融的载体作用以及
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使资本主义成为可能。在航空器发明后,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那时的经济是以核心制造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经济的附加值主要在
产品的制造上。那时,日本、德国的经济达到了顶峰。后来由于处理器(CPU)的发明,计算机开始普及,又由于光传输的发明与使用,形成了网络。由于网络及
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制造可以被剥离,并转移到低
成本的国家,而且制造不再有高的利润。发达国家正在从工业化走向去工业化,从而导致核心制造时代结束。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德国开始衰落,美国开始强盛。这时主要附加值的利润产生在销售网络的构造中,销售网络的核心
就是产品的研发与IPR(专利)。因此,未来的
企业之争、国家之争
就是IPR之争,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由于制造可以被剥离出来,销售与
服务可以贴近
市场,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避免。
华为的愿景
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存在,来丰富人们的沟通、生活与经济发展,这也是
华为公司作为一个
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
我们可以达到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也能够不断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华为自身也不可能回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寻求保护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因此,
华为从一开始创建就呈全开放的心态。在与西方
公司的竞争中,
华为学会了竞争,学会了
技术与
管理的进步。因此,只有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国际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
华为自豪感才是职业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品牌意识才是成熟化。当然网络也会对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这些破坏与影响不可能通过
技术手段来控制,主要靠法律,以及人们的自律。例如,互联网促进了
技术的交流与进步,但也可能摧毁一个国家的正确价值观。罗马俱乐部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能够颠覆这个世界秩序的,只有互联网。美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20年有可能摧毁美国国家价值观的只有互联网。以上是
我们对愿景的理解。
我们在愿景部分最主要是讲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其实这里面也是讲未来网络对这个世界的作用。网络的存在使得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对于
我们华为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是世界所有国家都不可避免的。因此,这个时候希望封闭起来不要走全球化的道路,实际上是错的。这个时候必须勇敢地面对全球化,发挥自己国家的优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什么?过去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战争;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工业制造,是关税、许可证及配额贸易。这个时代是什么呢?由于网络的发明,
市场和制造相分离,这个世界最重要的
市场手段是IPR,没有核心IPR的
公司在国际
市场上,被法律排斥。承担制造的
企业是不能随意卖出
产品的,这
就是IPR之争。台湾工厂靠代工,主要靠大规模地生产、大规模的采购,降低了采购
成本,降低了制造
成本,他们获得的利润大概毛利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由于高科技IPR,使
产品的毛利有可能达到百分之四五十或百分之五六十。因此将来的
市场竞争
就是IPR之争,
就是未来的
企业之争。所以将来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
我们国家提出要自主创新,要用法律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这个口号是对的。但是
我们太急功近利,也会丧失
我们的竞争空间。现在讲一讲专利。
华为公司有五千多项专利,现在每一天
我们产生三项专利,但是
我们还没有一项是基本专利,只有少量几项应用型的准基本专利,而不是理论型的基础专利。理论基础型的基本专利,是发明、是创造一项
技术的基础,应用型的基本专利
就是改进了这项发明的应用。这些基本专利决定了
企业在
市场上的基本地位,没有得到专利拥有者的许可,在国际
市场的销售就违法。但这些专利拥有者也可能以公平的方式授予你许可,也可能以非常不公平的方式,你也不可能获得。因此如果你没有拥有基本专利,在
市场上你就没有地位。基本专利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应用型的基本专利的成长过程也至少需要7-8年。因此,一项应用型基本专利从形成到产生价值大约需要7-10年。
我们有两项到三项准基本专利,在几年前申请的,还有两年左右以后才开始生效,所以专利形成的时间是很漫长的。而理论型的
技术专利需要的时间更长,一般需要二三十年左右。例如,一项基本专利的形成过程:有先知、先觉者认识到一个真理,开始人们并不能很快地完全理解这些真知灼见,从事这种发明的人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有时反被人们认为他们疯疯癫癫的,以致发明者常常穷困潦倒。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这些少数人是非常痛苦的。经过若干年,有一些志同道合者,开始理解这项发明的理论意义,在相关理论上作出研究,形成一个发明族,这时又产生若干基本专利(基本专利与基本专利还有价值不同)。这个时间一般少则过去了8-10年,多则上百年,然后,大量的工程理论研究者开始进行实用性探讨,找到了理论与
技术的相关关系,为产生
技术产品打下了
技术理论基础。这时才广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工业化的开发。到人们得到实用的
产品少则经过20-30年。例如:基因理论的发明者孟德尔、摩尔根
就是这样。基因理论提出后,沉睡了一百多年,突然有人发现了这个理论,喧哗了一阵后,又不知有什么作用,又沉寂了数十年,然后才得到发展。当代基因理论对遗传的影响,当
我们真正搞明白了这项理论对经济的作用,它将不亚于50多年前,巴丁发明了半导体三级管对电子工业的影响。又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吴仲华在五十年代发现了叶轮三元流动理论,西方国家利用这个理论发明了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邓小平同志七十年代到英国引进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生产的时候,英国向我国转让了此项
技术。邓小平同志感谢英国对中国的支持,结果英国的科学家全都站起来向中国致敬,因为这项
技术的发明者是中国人。小平同志回来找到这个人,才知道这个人在“五七干校”养猪。这个理论来自中国,但
我们并没有重视申请专利。如果申请专利的话,
我们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就有了一席之地。还有,1958年,
我们上海邮电一所就提出了蜂窝无线通讯,
就是现在所有无线移动通讯
技术基础的基础,也没有申请专利。因为那时连收音机都没有普及,谁会理解这项发明的巨大意义,想到这个东西今天会普及到全世界。所以,
我们国家科技要走向繁荣,必须理解一下不被人理解的专家和科学家。今天,在大学里,专家、教授们做着别人看来没什么效益的事情,如果
我们能够给他们30万、50万支持一下,一百年以后说不定
就是中国最大的福祉。
我们主张国家拨款不要向
企业倾斜,多给那些基础研究所和大学,
我们搞应用科学的人要依靠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基础研究是国家的财富,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国家的,每一个
企业都能享受理论的阳光普照。现在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二、三十年后会造成我国人才在数量上的优势,强大的科技后备大军,就能成为国家的支柱。
我们也要宽容那些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说不定那里面也有凡高、贝多芬……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要勇敢地开放自己,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积极与西方竞争,在竞争中学会
管理。十多年来
我们从来没有提过
我们是民族的工业,因为
我们必须是全球化的。如果
我们把门关起来,靠保护自己生存,一旦开放,
我们将一触即溃;同时
我们努力用自己的
产品支持全球化的实现。
华为的使命十年以前,
华为就提出:
华为的追求是实现
客户的梦想。历史证明,这已成为
华为人共同的使命。以
客户需求为导向,保护
客户的投资,降低
客户的Capex和Opex,提高了
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至今全球有超过1.5亿电话用户采用
华为的设备。
我们看到,正是由于
华为的存在,丰富了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今天,
华为形成了无线、固定网络、业务软件、传输、数据、终端等完善的
产品及解决方案,给
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及
服务。全球有700多个运营商选择
华为作为合作伙伴,
华为和
客户将共同面对未来的
需求和挑战。
华为的战略为
客户服务是
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
客户需求是
华为发展的原动力1.真正认识到为
客户服务是
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从
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
企业要有利润,但利润只能从
客户那里来。
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
客户需求,提供
客户所需的
产品和
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惟一给
华为钱的,只有
客户。
我们不为
客户服务,还能为谁
服务?
客户是
我们生存的惟一理由!既然决定
企业生死存亡的是
客户,提供
企业生存价值的是
客户,
企业就必须为
客户服务。现代
企业竞争已不是单个
企业与单个
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企业的供应链
就是一条生态链,
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制造商命运在一条船上。只有加强合作,关注
客户、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赢,
企业才能活得长久。因为,只有帮助
客户实现他们的利益,
华为才能在利益链条上找到
华为的位置。只有真正了解
客户需求,了解
客户的压力与挑战,并为其提升竞争力提供满意的
服务,
客户才能与你的
企业长期共同成长与合作,你才能活得更久。所以需要聚焦
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及
服务。2 真正认识到
客户需求是
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
产品过剩的时代,这与物质社会的规律不一致。人们对物质的
需求与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而信息恰好反过来,人们对信息的
需求是有限的(人要睡觉,人口不能无限地增长……),而制造信息
产品的资源是无限的。
我们不能无限地拔高人们对物质的需要,因为资源满足不了。
我们也没有能力无限地刺激信息的
需求,因为人还要睡觉。
技术创新到今天,很多人都已经伤痕累累了,为什么?由于互联网及芯片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们思维的进步,使人大脑的等效当量成千倍地增长。美国只有两亿人口,但是美国却相当于有4000亿个大脑。这些大脑一起运作,产生新的
技术、新的知识和新的文化,它会大大超越人类真实
需求。因为人类的
需求是随生理和心理进步而进步的,人的生理和心理进步是缓慢的。因此过去一味像崇拜宗教一样崇拜
技术,导致了很多
公司全面破产。
技术在哪一个阶段是最有效、最有作用呢?
我们就是要去看清
客户的
需求,
客户需要什么
我们就做什么。卖得出去的东西,或略略抢先一点点
市场的
产品,才是
客户的真正
技术需求。超前太多的
技术,当然也是人类的瑰宝,但必须牺牲自己来完成。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廿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
公司并不是
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而是
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
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许多领导世界潮流的
技术,虽然是万米赛跑的领跑者,却不一定是赢家,反而为“清洗盐碱地”和推广新
技术而付出大量的
成本。但是
企业没有先进
技术也不行。
华为的观点是,在
产品技术创新上,
华为要保持
技术领先,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明确将
技术导向战略转为
客户需求导向战略。通过对
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
成本、高增值的
产品。盲目地在
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为“先烈”的。为此,
华为一再强调
产品的发展路标是
客户需求导向。以
客户的
需求为目标,以新的
技术手段去实现
客户的
需求,
技术只是一个工具。新
技术一定是能促进质量好、
服务好、
成本低,非此是没有商业意义的。世界将来不会缺少高科技,缺少的是自然资源,这也许会成为真理。好几次在贝尔实验室交流的时候,他们问我
华为为什么能成功。我说
我们理解了中国的
客户需求,我借用了中国古时候婆婆给媳妇说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来说明
华为对
技术与
产品的看法。
我们认为
客户一般都是希望在已安装的设备上进一步改进功能,而不会因新
技术的出现而抛弃现在的设备重建一个网。因此,当IT泡沫疯狂的时候,全球的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厂家放弃了对现有的交换机的研究开发,而全面转入了未来的下一代NGN交换机研究时,我
公司仍然继续对传统交换机的研究投入不动摇。不幸的是全世界的运营商在IT泡沫破灭后,都是与中国电信的观点一致,不再盲目追求新
技术,而更多地考虑网络的优化与建设
成本,结果我
公司在传统交换机供应量上,成了世界第一。西方泡沫经济破灭后,西方
公司又开始动摇了他们推崇的下一代NGN交换机,不知道世界下一步的潮流走向,有两年产生了前进的迷茫。又由于财务状况不好又开始大量裁员,以致精力顾不过来,
我们却坚信NGN一定会取代传统的交换机的,只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NGN上也一直加大投入往前冲,下一代交换机
我们又赶上他们,进入了世界前列。传统交换机我司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十六,但下一代有可能就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八。这
就是我们真正理解的
客户需求,把
客户需求看作真理,然后在世界
市场上得到很好的结果。当时
我们认为,不发达国家一定会走这条道路的。今天,发达国家也在走这样的路。同时,
我们反对盲目创新。
我们公司以前也是盲目创新的
公司,也是非常崇拜
技术的
公司,
我们从来不管
客户需求,研究出好东西就反复给
客户介绍,
客户说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所以在NGN交换机上,犯了主观主义的严重错误,曾在中国
市场上被赶出局。后来,
我们认识到自己错了,及时调整追赶,现在已经追赶上了,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使用,在中国重新获得了机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都接纳了
我们,例如中国移动的T网全部是
我们承建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NGN网。盲目创新导致了很多西方
公司的快速死亡。高端的DWDM
我们处在世界先进或领先位置。
我们的光传输
技术在四千六百多公里长的中间不需要电中继,世界最长的一个光环网也是
我们公司提供的,在俄罗斯一万八千公里,其实这个
技术是
我们从美国花了四百万美金买的。在泡沫经济破灭后,西方一些
公司破产时,很多新
技术舍不得丢掉,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发明烟消尘散,希望后人能够接着研究成功,
我们参加拍卖,用投资者原投资不到1%的价格买到。
我们想说明的是,
技术并不像有些人那么认为是万能的,而是
客户资源才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认为
市场最重要,只要
我们顺应了
客户需求,就会成功。如果没有资源和
市场,自己说得再好是没有用的。因此,为
客户服务是
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这要发自几万员工的内心,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一句口号。 3 基于
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流程、制度及
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和干部
管理。
客户购买
产品,一般都很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产品质量高、可靠稳定;
技术领先,满足
需求;及时有效和高质量的售后
服务;
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功能强大,能满足需要且价格有竞争力。任何
公司有可能很容易做到其中的一条,但要同时做到五条不容易。
我们华为紧紧围绕着
客户关注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将这五条内容渗透到
公司的各个方面。(1)、基于
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建设。为使董事会及经营
管理团队(EMT)能带领全
公司实现“为
客户提供
服务”的目标,在经营
管理团队专门设有战略与
客户常务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承担务虚工作,通过务虚拨正
公司的工作方向,董事会及
管理团队在方向上达成共识,然后授权
管理团队通过行政部门去决策。该委员会为EMT履行其在战略与
客户方面的职责提供决策支撑,并帮助EMT确保
客户需求驱动
公司的整体战略及其实施。在
公司的行政组织结构中,建立了战略与Marketing体系,专注于
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
客户需求确定
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
客户需求来驱动
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在各
产品线、各地区部建立Marketing组织,贴近
客户倾听
客户需求,确保
客户需求能快速地反馈到
公司并放入到
产品的开发路标中。同时,明确贴近
客户的组织是
公司的“领导阶级”,是推动
公司流程优化与组织改进的原动力。
华为的设备用到哪里,就把
服务机构建到哪里,贴近
客户提供优质
服务。在中国三十多个省市和三百多个地级市都建有
我们的
服务机构,
我们可以了解到
客户的
需求,
我们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同时也可以听到
客户对设备运用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具体的意见。现在,全球九十多个国家分别建有这种机构,整天与
客户在一起,能够知道
客户需要什么,以及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改进,都可以及时反馈到
公司。(2)、基于
客户需求导向的
产品投资决策和
产品开发决策。
华为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对
客户多渠道收集的大量
市场需求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理解基础上的,并以此来确定是否投资及投资的节奏。已立项的
产品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要基于
客户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发或停止或加快或放缓。(3)、在
产品开发过程中构筑
客户关注的质量、
成本、可
服务性、可用性及可制造性。任何
产品一立项就成立由
市场、开发、
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人员组成的团队(PDT),对
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
管理和 决策,确保
产品一推到
市场就满足
客户需求,通过
服务、制造、财务、采购等流程后端部门的提前加入,在
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可安装、可维护、可制造的
需求,以及
成本和投资回报。并且
产品一旦推出
市场,全流程各环节都做好了准备,摆脱了开发部门开发
产品,销售部门销售
产品,制造部门生产
产品,
服务部门安装和维护
产品的割裂状况,同时也摆脱了
产品推出来后,全流程各环节不知道或没有准备好的状况。(4)、基于
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
管理。
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外部
客户满意度是委托盖洛普
公司帮助调查的。
客户需求导向和为
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之中,强化对
客户服务贡献的关注,固化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
我们给每一位刚进
公司的员工培训时都要讲《谁杀死了合同》这个案例,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有可能造成
公司的崩溃。
我们注重人才选拔,但是名牌大学前几名的学生不考虑,因为
我们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要让客户找到自己
需求得到重视的感觉。现在很多人强调技能,其实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胸怀有多大,天就有多大。(5)、基于客户
需求导向的、高绩效的、静水潜流的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表现为
企业一系列的基本价值判断或价值主张,
企业文化不是宣传口号,它必须根植于
企业的组织、流程、制度、政策、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之中。多年来
华为一直强调: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
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
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精神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
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这里的文化,不仅包含了知识、
技术、
管理、情操…… 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华为文化承载了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使得
华为的客户
需求导向的战略能够层层分解并融入到所有员工的每项工作之中。不断强化“为客户
服务是
华为生存的惟一理由”,提升了员工的客户
服务意识,并深入人心。通过强化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
我们所有的目标都以客户
需求为导向,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化的组织结构和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来保证满足客户
需求。由此形成了静水潜流的基于客户导向的高绩效
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的特征
就是服务文化,全心全意为客户
服务的文化。
华为是一个功利组织,
我们一切都是围绕商业利益的。因为只有
服务才能换来商业利益。
服务的涵义是很广的,不仅仅指售后
服务,从
产品的研究、生产到
产品生命终结前的优化升级,员工的思想意识、家庭生活等。
我们要以
服务来定队伍建设的宗旨。
我们只有用优良的
服务去争取用户的信任,从而创造了资源,这种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是
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因此,
服务贯穿于
我们公司及个人生命的始终。质量好、
服务好、运作
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
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1 真正认识到“质量好、
服务好、运作
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
需求”是提升客户效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也是
华为的生存办法。
华为所处的通信行业属于投资类
市场,客户购买通信网络设备往往要使用10-20年,而不像消费品一样使用年限较短。因此,客户购买设备时首先是选择伙伴,而不是设备,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双方合作,就需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共同为消费者提供
服务。因此,客户选择的合作伙伴不但要具有领先的
技术水平,高度稳定可靠的
产品,能快速响应其发展
需求,而且还要
服务好,这个
企业有长远生存下去的可能。如果达不到前面几个条件,
就是送给客户,客户也不要。客户的要求
就是质量好、
服务好、价格低,且要快速响应
需求,这
就是客户朴素的价值观,这也决定了
华为的价值观。但是质量好、
服务好、快速响应客户
需求往往意味着高
成本,意味着高价格,客户又不能接受高价格,所以
华为必须做到质量好、
服务好、价格低,优先满足客户
需求,才能达到和符合客户要求,才能生存下去。当然,价格低就意味着只有做到内部运作
成本低一条路,不仅在各个运作环节寻找优化。而且在人的工资薪酬上,要理智合理地控制,不然客户是不会接受你的员工的舒适的工作与生活,以及员工的高工资高
成本,凌驾在他们头上。另一方面,客户只有获得质量好、
服务好、价格低的
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合作伙伴又能快速响应其
需求,才能提升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华为如何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我们来看一下AlS案例。1998年,
我们公司和AIS合作时,AIS还是泰国一个小的移动运营商。通过
华为公司快速响应AIS的
需求,并提供质量好、
服务好的
产品和解决方案,使AIS一跃成为泰国最大的运营商,并成为泰国股市市值最大的
公司。1999年6月,AIS和DTAC同时推出了预付费业务。
华为公司为AIS提供
产品、解决方案及
服务,先后8次对设备进行建设和扩容,帮助AIS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华为在6O天内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测试,快速满足了AIS的
需求,比起业界平均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帮助了AIS领先对手快速抢占
市场,构筑了竞争力。
华为专门为AIS开发的高达8O项的业务特性(AIS在发展过程的新
需求),有效地提升了ARPU值,提高了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持续
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1 为什么要持续
管理变革。要达到质量好、
服务好、运作
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
需求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持续的
管理变革;持续
管理变革的目标
就是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只有持续
管理变革,才能真正构筑端到端的流程,才能真正职业化、国际化,才能达到业界运作水平最佳,才能实现运作
成本低。端到端流程是指从客户
需求端出发,到满足客户
需求端去,提供端到端
服务,端到端的输入端是
市场,输出端也是
市场。这个端到端必须非常快捷,非常有效,中间没有水库,没有三峡,流程很顺畅。如果达到这么快速的
服务,降低了人工
成本,降低了财务
成本,降低了
管理成本,也
就是降低了运作
成本。其实,端到端的改革
就是进行内部最简单的最科学的
管理体系的改革,形成一支最精简的队伍。
华为公司是一个包括核心制造在内的高
技术企业,最主要的包括研发、销售和核心制造。这些领域的组织结构,只能依靠客户
需求的拉动,实行全流程贯通,提供端到端的
服务。即从客户端再到客户端。因此高效的流程必须有组织支撑,必须建立流程化的组织。建立流程化的组织,
企业就可以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减掉了多余的组织,减少了中间层。如果减掉一级组织或每一层都减少一批人,
我们的
成本下降很快。规范化的格式与标准化的过程,是提高速度与减少人力的基础。同时,使每一位
管理者的
管理范围与内容更加扩大。信息越来越方便、准确、快捷,
管理的层次就越来越少,维持这些层级
管理的人员就会越来越少,
成本就下降了。
我们持续进行
管理变革,
就是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
管理体系,
就是在摆脱
企业对个人的依赖,使要做的事,从输入到输出,直接地端到端,简洁并控制有效地连通,尽可能地减少层级,使
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要把可以规范化的
管理都变成扳道岔,使岗位操作标准化、制度化、简单化。就像一条龙一样,不管龙头如何舞动,其身躯内部所有关节的相互关系都不会改变,龙头就如营销,它不断地追寻客户
需求,身体就随龙头不断摆动,因为身体内部所有的相互关系都不变化,使得
管理简单、高效、
成本低。按流程来确定责任、权利,以及角色设计,逐步淡化功能组织的权威,组织的运作更多的不是依赖于
企业家个人的决策。
管理就像长江一样,
我们修好堤坝让水在里面自由流,管它晚上流,白天流。晚上我睡觉,但水还自动流。水流到海里面,蒸发成空气,雪落在喜马拉雅山,又化成水,流到长江,长江又流到海,海水又蒸发。这样循环搞多了以后,它就忘了一个还在岸上喊“逝者如斯夫”的人,一个“圣者”。它忘了这个圣者,只管自己流。这个“圣者”是谁?
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在这个
企业没有太大作用的时候
就是这个
企业最有生命的时候。所以当
企业家还具有很高威望,大家都很崇敬他的时候,
就是企业最没有希望,最危险的时候。所以
我们认为
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
就是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
需求导向,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同时,牢记客户是
企业之魂,是
企业的真正领导者。上述这些
管理的方法论是看似无生命实则有生命的东西。它的无生命体现在
管理者会离开,会死亡,而
管理体系会代代相传;它的有生命则在于随着
我们一代一代奋斗者生命的终结,
管理体系会一代一代越来越成熟,因为每一代
管理者都在给
我们的体系添砖加瓦。每个
企业都有自己的魂,
企业的魂
就是客户。当
企业家在
企业地位淡化的时候,
企业才是比较稳定的。2、持续
管理变革的基本原则引进世界领先
企业的先进
管理体系,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原则,坚持“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的原则,持续地推行
管理变革。
我们一定要真正理解人家上百年积累的经验,一定要先搞明白人家的整体
管理框架,为什么是这样的体系。刚才知道一点点,就发表议论,其实
就是干扰了向别人学习。曾经有一个伟大的
企业家说过他成功的经验,
就是聆听。
我们公司有许多小聪明,常哗众取宠,一知半解就提些意见,
我们把他们赶出了变革
管理小组,
我们用7-8年时间听IBM顾问怎么说,成功地引进了他们的先进
管理。“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其实
就是反对那些空头的建议,没有本职的实践经验,没有很深的学习内涵,怎么可能提得出真正的大建议呢,是不可能的。因此,
我们强调员工要做实。同时,
我们有一个
管理优化报,是自由地可以发表您的意见的,因此,组织上是不听取员工大建议的。整个组织行为是引导做实的。坚持改进、改良和改善,反对大刀阔斧,反对急躁冒进,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随意的改进
就是高
成本。提倡循序渐进,提倡继承与发扬,提倡改良。任何一个新的主管上任的时候,他不能大幅度地推翻前任的
管理,他的变革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他会被弹劾。
我们对
企业创新进行有效
管理,坚持持续地提高人均效益,构建高绩效的
企业文化。3 持续进行
管理变革从1998年起,
华为系统地引入世界级
管理咨询
公司的
管理经验,在集成
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人力资源
管理、财务
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
华为与IBM、Hay Group、Mercer、PwC、FhG等
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全面构筑客户
需求驱动的组织流程和
管理体系。
华为与IBM、Hay、Mercer、PwC、德勤、FhG、盖洛普、NFO-TNS、Oracle等
公司合作,引入先进的
管理理念和方法论,从业务流程、组织、品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客户满意度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变革,把
公司业务
管理体系聚焦到创造客户价值这个核心上,经过不断改进,
华为的
管理已与国际接轨,不仅承受了
公司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考验,而且赢得了海内外客户及全球合作伙伴普遍认可,有效支撑了
公司全球化战略。(1)、流程
管理变革及
企业信息化建设。沿着客户价值创造链梳理,打通端到端的流程。并将这些经过检验并稳定运行的流程固化到
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并使这些流程
管理电子化,同时将他们运行的数据固定到数据库中,实现从客户端(
需求)到客户端(供应)最简洁、最规范、最不情绪化的控制有效地连通,摆脱了对人的依赖。1997年,IBM对
华为当时的
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诊断:缺乏准确、前瞻的客户
需求关注,反复做无用功,浪费资源,造成高
成本;没有跨部门的结构化流程,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流程,但部门流程之间是靠人工衔接,运作过程割裂;组织上存在本位主义,部门墙,各自为政,造成内耗;专业技能不足,作业不规范,依赖英雄,这些英雄的成功难以复制;项目计划无效,项目实施混乱,无变更控制,版本泛滥。通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
公司以客户
需求为导向,构筑了流程框架,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刚才有人提出问题说:
华为对
管理是成功的,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企业与地方党委的经济
管理、社会
管理、财政
管理和干部人事
管理经管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处。其实
我们两者的
管理是完全不一样的,政府是环境的维护者和创造者,而
我们是一个项目的执行者。政府从均衡、稳定、司法公正、公平竞争等一系列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从教育、卫生、治安、信仰等一系列作为,为良好环境持续不断输入血液,从而促使经济组织去创造价值,否则就不能发展。国外一位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说过,政府的责任是维护国家安全、司法公正和进行社会
管理,从事一些任何人都不想做的事业,以及帮助不能自己
管理自己的人。政府是一个环境的创造者,也是一个环境的监督者。我认为政府主要是加强监控,
就是说,你违反了这个稳定的社会秩序,我就要打击你,管你是好
企业还是坏
企业,是大
企业还是小
企业,从而使社会自律能力增强。而
企业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因为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以及客户的挑剔,他不得不重视效率,在重视效率的时候,难免行为与政府相反,例如它辞退后进员工,把矛盾交给了社会。例如它千方百计谋求
市场垄断,破坏了政府的公平游戏规则。不讲效率的
企业必然会死亡的。这
就是政府与
企业的悖论,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政府是一个无为政府,同时,政府也是一个有为政府,无为政府重在对环境的改造,有为政府重在对区域目标的发展协调
管理。政府在重大问题上还是应该有很大牵引力量的,我不主张完全无为,也不主张完全有为,我主张是无为和有为之间都应该有交替。广东现在处于最优秀的发展环境中,因为现在世界上很多外资
企业都在广东进行大规模投资。
我们不要总是强调这是我的儿子,那是外面来的,未来的产业发展,
就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在广东的
企业实际上
就是广东的儿子,都要一样公平对待。现在最重要的
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最重要的环境
就是教育环境、医疗环境和治安环境等一系列环境,这些环境对
企业发展来说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我认为政府还要继续精简干部队伍,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竞争能力。相反政府做项目,
企业来搞环境是不行的。政府做项目会缺少效率的考核,容易引发无效和过热,
企业来做环境,容易引发欺行霸市等一系列不法行为,从而使经济不能持续发展。讲到
企业的信息化,很多人认为
企业的信息化
就是办公自动化,很多
企业提出来一两年就把
企业信息化目标搞完。但从
我们这么多年
企业信息化理解来看,这只是九牛一毛,差得很远。主要是
企业管理的商业模型数学化难于归纳完成,一个
企业的信息化,它应该包含把
企业所有
管理成熟的流程制度根植于数据库里面,根植于IT网络里面,使任何行政业务处理都能够通过
企业信息化系统来支持。经过数年的努力,
我们已经建立一个面向全球的
企业信息化系统,90%以上的行政和业务都可以在这信息化系统里面完成。建立信息化的阻力来自内部,因为信息化后领导就没权了,权都到扳道岔的人手里去了。扳道岔的人也不能为所欲为,他受到制度的监控。同时我们裁减了2000个中层岗位,很多变革者变革完成后就没有岗位了。现在,我们在全球所有有机构的地方,我们的IT就支撑到那里,而且我们所有的员工都能享受到这个系统的
服务,这是我们建立的一个
企业信息化网络。也
就是说,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行政和业务运作基本流程都能够实时完成沟通、信息共享、业务审批和跨部门协调,不受地理位置和业务流程环节的限制。分布在各国家地域的14000名研发人员,可进行7×24小时全球同步研发和知识共享;在全球办公或出差的员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使用网上报销系统,在7天内完成费用结算和个人资金周转;整个
公司,在财务
管理上实现了制度、流程、编码和表格的“四统一”,通过在ERP中的财务系统建立了全球财务共享中心,具备在4天内完成财务信息收敛和结账的能力;
华为的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能够24小时自由安排网上学习和培训考试,采用网上招聘和网上考评;通过连接每一个办公区域的一卡通系统,人力资源部可每天对3万人实现精确的考核
管理,准确地把数据纳入每月薪酬与福利计算;EPR系统,实现端到端集成的供应链,供应链
管理人员一天就可执行两次供需与生产计划运算,以“天”为周期来灵活快速地响应
市场变化,客户还可以网上查询和跟踪订单执行状态;全球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每年节省差旅费3000万元,并大大增强了时效性;国内第一家通过BS7799信息安全国际认证,建立了主动安全的预防和监控
管理机制,
华为的知识产权和机密信息逐步得到保护;在客户现场的
服务工程师,可以随时网上调阅客户工程档案和相关的知识经验案例,网上发起并从
公司总部或各地区部获得及时的
技术与
服务协调,孤身前往的工程师不再感到孤立和无助。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1 向拉宾学习,以土地换和平。我们的友商
就是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北电、西门子、NEC和爱立信……,我们把竞争对手都称为友商,我们的沟通合作是很好的。我们要向拉宾学习,以土地换和平,
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几年来已卓有成效。拉宾是以色列前总理,他提出了以土地换和平的概念。2000年IT泡沫破灭以后,整个通讯行业的发展都趋于理性,
市场的增长逐渐平缓,未来几年年增长不会超过4%,而
华为要快速增长,就意味着要从友商手里夺取份额,这就会直接威胁到友商的生存和发展,就可能在国际
市场上到处树敌,甚至遭到群起而攻之的处境。所以我们要韬光养晦,要向拉宾学习,以土地换和平,宁愿放弃一些
市场、一些利益,也要与友商合作,成为伙伴,和友商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我们已经在好多领域与友商合作做起来,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大家已经能接受我们,所以现在国际大
公司认为我们越来越趋向于朋友,不断加强合作会谈。如果都认为我们是敌人的话,我们的处境是很困难的。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跟国际同行在诸多领域携手合作,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分享成功,实现“和而不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东方古代的智慧。
华为将建立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长期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例如,我们跟美国的3COM
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资
企业。
华为以低端数通
技术(占51%的股份),3COM
公司出资1.65亿美元(占49%股份),这样以来3COM
公司就可以把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实现了
成本的降低,而
华为则利用了3COM世界级的网络营销渠道来销售
华为的数通
产品,大幅度地提升我们
产品的销售,2004年销售额增长100%,这样就能够使我们达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同时,也为
公司的资本运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了人才,开创了
公司国际化合作新模式。2 在海外
市场拒绝机会主义,不打价格战。在海外
市场拓展上,我们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
市场,以免西方
公司群起而攻之。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提供高质量的
产品和优质的
服务来获取客户认可,不能由于我们的一点点销售来损害整个行业的利润,我们决不能做
市场规则的破坏者。通信行业是一个投资类
市场,仅靠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能被客户接纳的。因此,我们拒绝机会主义,坚持面向目标
市场,持之以恒地开拓
市场,自始至终地加强我们的营销网络、
服务网络及队伍建设,这样经过九年的艰苦拓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赢来了今天海外
市场的全面进步。 来源:中国
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