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东北抗战第一大捷” 号称“万人大军”天野旅团从侵华日军编制中消失

发布时间:2013-01-13 栏目:专题 投稿:活力的烧鹅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中国军队以极少牺牲,歼灭上千日军,取得一场酣畅淋漓胜利的真实故事。抗战时期,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部队和义勇军等抗战力量5战4胜,基本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天野旅团7000人,是堪比“平型关大捷”的“抗战第一大捷”。听来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在吉林省敦化市往北,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之间,有一个著名的景点:镜泊湖

那里其实是松花江支流牡丹江的一段,是5000年前由200多次火山喷发后融浆流入江水迅速冷却,阻塞河床形成的一个火山熔岩堰塞湖。

因为湖水清彻,水面照人如镜而得名“镜泊湖”。镜泊湖的出口处还有一个美丽的瀑布,由玄武岩构成陡削的峭壁,湖水从断崖顶部冲泻而下,形成一个宽约30多米、落差20多米的镜泊湖瀑布,俗称“吊水楼”。吊水楼瀑布两侧悬崖壁立,怪石嶙峋,湖水落入崖底的深潭之中发出震耳雷鸣。

拂晓,日寇天野旅团先头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墙缝”,很快把道路填满。李延禄一声枪响,七百勇士一跃而起,手榴弹冰雹似的从天而降,狭长的峡谷顿时一片爆炸声,一片火光,浓烟冲天。遭到突然打击的日军惊恐万分,惨叫声混合着一阵阵手榴弹的爆炸声响彻镜泊湖南湖头大地。日寇死伤惨重,队伍乱作一团。日寇的四次冲锋都被打垮,山坡上、大道上到处都是日军尸体,十多辆军车被炸毁。最后只好命令尚未进入阵地的部队后撤。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战斗,抗日救国军大获全胜。等他们撤出战场后,日军在“墙缝”较开阔处分三处火葬阵亡士兵,每处尸体垛成三大垛。同时还烧毁来不及运走的枪支。

事后,救国军搜索到完整的“三八“式步枪两千多支,烧后剩下的枪管一千五百多件。由此可见,镜泊湖南湖头一战,被打死的日军最少在3600名以上,受伤者不计。在东北,天野旅团在一天之内伤亡惨重,这可以说是日军遭到的惨败。并且是败给了武装起来不久,武器装备很一般的中国民众。天野少将大哭失声,几次要剖腹自杀。

在这次战斗中,把日军领进伏击阵地的猎手陈文起,第二次被日寇抓获后英勇不屈,负伤一百多处仍大骂不止,被日寇挑开胸膛壮烈殉国。给救国军送情报的农民史振德,在天亮后回村子的路上被日寇开枪打死。

火烧松乙沟成为发生在镜泊湖畔的第二次战斗李延禄在回忆录中说,他们料定敌寇必会率领残军走松乙沟,绝不敢再走镜泊湖边的阎王鼻子山道。如果在那里放火,会把敌人火葬在那里 。

由于补充团需要休息和整顿,围歼任务交给那些从老头沟开来的矿工所编的后备队。另外,在镜泊湖边阎王鼻子的山峦中,还要埋伏有战斗经验的部队作疑兵,如果敌人胆敢走这条弓弦式的险要直道去东京城,就在这里迎头痛击,迫使敌人按照我们设计的路线走弓背式的松乙沟。

李延禄他们敌人尚未开进宁安城之际,抢在前头到了宁安城。王德林对李延禄提出的松乙沟作战计划给予肯定,并马上找来名叫姚甲航的营长要他带领全营人马,在当天半夜零点之前赶到阎王鼻子,作为疑兵,在那里点起多处篝火。如果日寇进攻,就立即奋起截击。另外,又从其他队里调拨了一大批手榴弹、杂牌步枪,来装备驻扎松乙沟的后备队,并且发给每人一盒火柴。

北方的初春,气候干燥,经过一个冬天风干的枯草和树枝迅速燃起,火借风势,呼啦啦地席卷了整片开阔的大草甸子和榛木丛生的空旷地带。从李延禄的回忆录中,我们得知,敌人在火网里,人喊马嘶,乱成一团。风大火急,日本兵身上背的弹药来不及解开,就纷纷爆炸了。天野少将开始命令突围回窜,但迎面扑来的烈火,又使他们掉过头来往前冲。人马集结成一团,道路已经阻塞不通了。后来,天野转到上风头,在烟火包围的圈子里放起火来,烧出一小块空地,在这些三五处烧光的空地上,他们匍匐卧倒,躲避火焰扑来,最后只剩下四百来人和十几头马匹得以死里逃生。烟火笼罩下的松乙沟,五里外的村庄都看得见,那片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还没有熄灭。

为了趁势将这头负了重伤的“野兽”彻底击毙,李延禄没有随车押运钱款去王德林新的驻地五虎林,而是留在宁安,组织部队打第三个回合,那就是关家小铺之战。据1959年宁安县(后改为宁安市)政府的抗日史料调查《关家小铺战斗简况》记载:“逃进宁安县城的日军仅有400人,他们要向西北20公里以外的中东铁路海林站逃窜,乘火车逃往哈尔滨。”由此可见,他们已放弃了在宁安地区与抗日力量作战,离开松乙沟后,他们必须取道东京城、宁安,直奔海林,以便乘火车逃往哈尔滨。

日本关东军的企图,李延禄早就料到了。在他途经关家小铺时,发现这里距宁安县城三十多里,是去海林的必经之路。这里双峰夹峙之间,是条直通车站的公路。山崖陡立,公路似沟,半山腰有一块洼地,是很好的隐蔽阵地,有利于打一场阻击战。东山有曹家沟、梁家沟,西山有葡萄沟,形成左右两翼,作为掩护部队的凭依。经过松乙战斗,战士们已十分疲惫,而且离得远,弹药没有补充。

李延禄想到了驻守在绥芬河的原东北军二十一旅第六OO团张振邦部队。与张振邦取得联系,张振邦二话没说,派来一个营的兵力,其中有他的主要干将,号称“赵子龙”的八连连长张宪廷。很快,战斗部署完成。张宪廷率领的八连埋伏在关家小铺前方不远处的窝狼圈,九连和补充连则分别埋伏在葡萄沟和梁家沟,以便从两面侧应。

1932年3月23日埋伏的战士发现公路上驶来数十辆大卡车,紧接着,哨兵报告,曹家沟、梁家沟也发现敌人。张宪廷意识到他们的作战部署被敌军掌握,而且他们敌人三面包围,预想的伏击战转为了阵地战。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势,极为顽强,而八连连长张宪廷指挥的部队更顽强,连续击退敌人三次冲锋。到下午,西山失守,张宪廷身负重伤,仍组织全连二十八人上刺刀,打交手战。增援部队赶到时,敌人才仓惶撤退,向海林逃窜,丢下一百多具尸体。

天野少将带领不足300名残兵,逃到了海林火车站。李延禄也赶到距海林一站之地的拉古车站,联络驻山市的宁安保安总队炮营,炮击从海林开来的天野军车。同时与在亚布力站李延青联系,要他带领铁路工人游击队迎接“客人”。李延青带领铁路工人游击队连夜赶到高岭子。这里山高林密,火车要走盘山道。尤其是西侧坡度更大,火车难以减速。他们在西侧铁路拐弯处设下埋伏。二十六日得知天野军车开出山市车站之后,就把铁轨上的道钉拔掉。天野军车在出高岭子车站下坡时出轨翻车,铁路工人向爬出车箱的日军猛烈开火,仅有不足百名日军逃进树林,二百多尸体扔在山坡上喂了野狼。

高岭子战斗镜泊湖连环战役的最后一战。号称“万人大军“的日寇天野部队,从三月十三日耀武扬威地长驱直入黑龙江东南部镜泊湖地区,经过南湖头“墙缝”和松乙沟两战,已大部被李延禄率领的抗日部队消灭。

经过国内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多年考证认为:1932年3月由共产党员李延禄(后任东北抗联四军军长)直接指挥的“镜泊湖连环战”,是东北也是全国“抗战第一大捷”。

相关推荐:

赤壁之战:诸葛亮与周瑜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操深谋远略战渭南:巧使离间计,平定西北马超

曹操与吕布的下邳“顶牛”战

开中国冷兵器之先河的几位古代铸剑大师!

蜀国栋梁被黑上千年 战功彪炳不亚五虎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