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令日本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

发布时间:2013-02-10 栏目:专题 投稿:光亮的小土豆

吕正操

伤亡1:10,打得日军闻风丧胆

1942年,冈村宁次集中日伪军共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野蛮的“五一大扫荡”。6月12日清晨5时,冀中机关、部队进驻掌史村。

饭刚刚做熟,村口突然响起一阵爆炸声,侦察参谋报告,敌人在村南边修建碉堡,三十几个敌人被我们的前哨给报销了一半。“乱弹琴!”吕正操发火了,“怎么能随便暴露目标呢!”

吕正操立即决定和敌人打“蘑菇战”、“顶牛战”:不许出击,敌人不到跟前不开枪,没有上级许可不准使用重机枪和迫击炮!只用轻武器诱敌。

敌人果然上当,以为不过是“土八路”,纠集了二三百人连工事都没挖就上来,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中午前后敌人来劝降,吹嘘“你们已被5000皇军”包围,吕正操轻蔑地说:“老子是准备打10000人的!”

傍晚时分,吕正操抓住战机,迅速使用重武器出击,敌人措手不及,吕正操带领机关成功突围。这场战斗将军以一个团的兵力保卫了领导机关2000人安全突围,我军仅仅伤亡46人,而毙伤日伪军估计在500人左右!中央军委特地致电嘉奖,并把掌史村战斗誉为“平原游击战坚持村落防御战的范例”。

日军从此对吕正操三字闻风丧胆,数次巨额悬赏将军头颅,但每次进攻都被将军击败,不得不发出“心服口服”的哀叹。

张灵甫

张灵甫将军,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戡乱战争时被共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张自忠

张自忠将军,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图片来源:环球网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瞪住藤冈……”这是一名日本士兵的口述档案,它记录了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昨天,北碚区烈士陵园管理所主任陈尚利说,这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来自南京市档案馆,在张自忠牺牲70周年之际,它首度走出档案馆,现身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将军英勇,吓呆日本

这份源自日军《231联队史》的珍贵档案,以日军官兵的亲口讲述,再现了张自忠以身殉国的全过程。

“当冲到距这个高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13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官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刻,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陈尚利说,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为国捐躯后,遗体当天晚上被日军13师团草草埋葬在陈家集(现湖北省襄阳县内)。18日,张自忠的遗体被找到,当医疗队人员用酒精擦洗遗体全身时,看到他全身共负重伤7处,最重的是一处洞穿胸部的炮弹伤。

“随后,将军遗体被运往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十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其间日机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无一退却。”最后,日本飞机一弹未投,盘旋而去。

杨靖宇

1936年6月,杨靖宇为了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日,发动了第一次西征,途中西征部队的前进受到了严重阻碍,为了避免损失,7月8日,师部决定化整为零,分三路返回。同年11月,杨靖宇又发动了第二次西征,这时杨靖宇成立了马队。“当年这里有一条河,在饮马池所在的位置共拴了36匹马。”讲解员说,现在那条河已经没有了,变成了饮马池。

殉国时年仅35岁

在密林深处的两棵大树后,我们发现了杨靖宇部队所使用的磨盘,距离磨盘只有10多米的地方,就是杨靖宇部队的司令部,在司令部旁边有一处后建的木制房子,房子陈列了很多与杨靖宇有关的物品,记者看到一张杨靖宇的照片和简介。杨靖宇,本名马尚德,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27年6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到1936年,杨靖宇部队已经达到6000人,日伪军称他为“红色毒瘤”,时时刻刻想派兵剿灭他。

在密营内的一个陈列柜内,摆放着当时抗联部队使用过的武器、子弹。1937年11月至1939年末,杨靖宇带领抗联部队在密营成功地策划、发动了著名的奇袭红石砬子战役、柳树河战役、火烧木其河老集团战役和六号桥战役。1940年初,杨靖宇离开密营赴濛江途中,在今靖宇县南部的林中被日军包围,经过数小时激战,杨靖宇被叛徒用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终年35岁。经日军解剖,发现杨靖宇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

赵志尚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抗战时期,他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尚志到东北宣传抗日主张,并很快地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经过数次与日军战斗后,这支队伍创立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赵尚志创建的东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日军逐渐将他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1934年,日军决定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赵尚志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并在冰趟子对日军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00多名。对于赵尚志出色的军事才能,日军慨叹道:“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夏伯阳

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利总是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东大地上,也出了一位夏伯阳式的八路军将领,他便是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图片来源:环球网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

1939年以后,日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扫荡”。包森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在老百姓家里。派到遵化执行特殊任务的宪兵队长赤本,以为八路军已被消灭得差不多了,便寻思能劝降包森,为此他找来了刚俘获的八路军战士王振西王振西心想:要我带着你们去抓包森是妄想,不过若凑巧遇到八路军,或许能把赤本逮住。

于是,王振西谎称自己是包森的警卫员,带着赤本来到遵化东北的孟子院村附近。临进村前,王振西赤本说:“你带这么多部队,包森看见还不跑?再说,你也不能穿这身衣服。”赤本觉得有理,便和翻译互换了礼帽、大褂,并将部队留在了村外。

其实,整个戏剧的导演者正是包森。接到密报后,包森在村口化装埋伏了六七个侦察员,假装帮老百姓打土坯。当押解王振西赤本和翻译走到跟前的时候,王振西突然指着后面的两个人说:“这是日本司令,这是翻译。”于是,这位日本天皇的表弟还未回过神来,便成了八路军的俘虏。

赤本被捉的消息传开后,震动了日本朝野。他们专门组织了“赤本营救委员会”,派出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进行营救,又派人送信要求和包森谈判,许以重金、武器装备赎回赤本

1942年春节,包森在马庄子召开庆祝摧垮伪军的胜利大会。敌人得到这个消息后,从唐山派出重兵前来围剿。就在这次反围剿中,包森不幸牺牲,年仅32岁。

包森虽死,但日伪军仍然惧怕他,日军听说包森的军队到了,便会摸着脑袋:“死了死了的”;伪军们口角,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就连冈村宁次也哀叹:“到冀东如入苦海。”包森牺牲的消息传出后,日军一反常态,在所有报纸的宣传报导上,都去掉了污蔑攻击之词,作了“包森司令长官战死”的郑重报导。

相关推荐:

1936,毛主席写信曾劝蒋介石:你若抗日,我必烧香致敬!

抚顺战犯管理所:东北人民曾输血拯救日本战犯

揭秘:历史上日本从哪场战争开始'藐视汉人'?

三峰山之战背景:金国退守汴京 组织忠孝军抗蒙

祖大寿炮杀努尔哈赤二次降清 葬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