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他策划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为何还称他为民族罪人

发布时间:2013-02-12 栏目:专题 投稿:美好的小土豆

张学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半个世纪多来一直有许多人在为他伪装、辩护、甚至贴金,硬把一个民族对国家犯下不可饶恕罪责,给中华民族带来重大灾难的民族罪人美化成为大义大勇的民族英雄。像这样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实在是令人痛心痛恨。这些极力美化张学良的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他的亲属、部下或受过他恩典的人,出于感情而隐瞒事实文过饰非;另一类则是他的政治伙伴或盟友,出于对他们共同的敌人——蒋介石的痛恨而故意造假篡改历史。下面让我们看看张学良抗日战争前期(1931—1936)的表现,来认识一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擅自放弃东北三省完全是他一人所为

张学良擅自放弃东北三省造成国家分裂、人民涂炭,其胆量之大、用心之恶为古今中外历史所独有,即使宋、明、清三朝的所有汉奸卖国贼与其相比都显得渺小了许多。而那些企图美化他的人却把不抵抗的责任栽赃到蒋介石的头上,真是千古奇冤,比窦娥还冤。

论据之一是说蒋介石发电报不让东北军抵抗的,但电报原文至今没有任何人证明自己亲眼看到过,只是道听途说而已。而根据蒋介石的日记记载,18日当天他正在去往江西剿共的路上,他是19日才获悉日军攻占沈阳的。当时的通讯技术和现在相差甚远,发报机功率有限,距离稍远就必须经过转发。即使张学良18日晚给蒋介石发电报请示,由于蒋介石正在江西也不可能马上接到电报。请问,蒋介石在不知道事变发生的情况下怎么能够下达不抵抗的命令,这种说法荒谬之极,一分可信度都没有

论据之二是说张学良是根据蒋介石与他谈话时说过“应尽量避免冲突”的指示才下令不抵抗的,这种说法更是牵强附会。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冲突和战争完全是两码事。18日晚日军炮轰并进攻北大营,已经不是挑衅和冲突而是武装入侵,是战争行为。每个军人都知道战争一旦发生就无法避免,勇敢的军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奋起抵抗,只有懦夫汉奸才会选择逃跑或投降。张学良软弱无能,不敢下令抵抗却想诿过于人真是可悲可怜可憎。就在九一八事变4个月后日军在上海武装挑衅,蒋介石对19路军也有同样的指示,为什么蒋光鼐、蔡廷锴将军毅然下令还击英勇抵抗,而张学良为什么做不到?差在那里,差在人格,一个爱国死战,一个懦弱逃跑。

当时张学良是完全独立指挥东北军的,蒋介石是不能直接对东北军下命令的,如果张学良要抵抗蒋介石是无法阻止的,反之张学良如果不抵抗蒋介石也毫无办法。当时不仅张学良这样,在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之前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等等都是如此。他们不但不听蒋介石的命令,还敢于同蒋介石刀兵相见、武装倒蒋。所以说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是战是逃完全是张学良做主,和蒋介石无关,完全应有他一人负责。

如果说张学良放弃东北可以原谅的话,那韩复榘放弃山东就不算过错,不能枪毙而应当平反。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有将近30万,而且武器装备也是全国最好的,超过蒋介石的中央军,而且有很强大的空军、海军。这也是他能够挥师入关,帮助蒋介石打败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顺利结束“中原大战”的资本。张学良挥师入关之后有将近10万人随他入关,当时驻扎在东北的有近20万,而关东军只有1.7万,张学良之所以下令不抵抗,不是他当时打不过日军,而是根本不想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张学良这时候患上了“恐外症”,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东北军遭到苏联红军的重创,伤亡近万人,海拉尔、满洲里被苏联攻占。这一战使张学良深刻认识到东北军和先进国家军队之间巨大的差距,产生了严重的恐外心理,不敢和外国军队打仗。

二、从九一八事变到长城抗战张学良东北军的无能表现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损失不大,这些部队大部撤往热河和长城沿线,加上原来驻守关内的东北军,总兵力近25万。如果说九一八是蒋介石下令不让打所以东北军才没打好,这次是蒋介石下令坚决打,看看张学良东北军的变现吧。

1933年1月1日日军进攻山海关,守军1个团与日军激战2日,伤亡巨大,3日放弃山海关撤退。3月日军继续进攻,先后击溃东北军第4军团(万福麟)、第5军团(汤玉麟)、第9军团(孙殿英)。一路之上没有遇到激烈抵抗,东北军多数望风而逃,第5军团长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更是未战先逃,致使日军未费一枪一弹,128名骑兵就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只半个月时间热河全省沦陷,全国一片谴责之声,张学良被迫引咎辞职,由何应钦接替他的职务。

这样无能的将领、这样涣散的军队,怎能保家卫国?这样的将领不该撤职查办吗?然而时至今日还有人因此事为张学良叫屈,说他是迫于蒋介石的压力,为了保全蒋介石才被迫辞职。如果当时这样无能的将领还不辞职的话中国不知要灭亡多少回了?他是罪有应得,一点也不冤枉,没有任何值得同情之处,只有汉奸卖国贼才为这样的人喊冤。

张学良辞职后随即爆发了长城抗战,东北军仍然作战不力、不堪大用。3月10日日军向长城沿线进攻,东北军67军王以哲部(东北军主力,九一八事变时驻守北大营)作战不力未能阻住日军,11日丢失古北口;东北军第53军万福麟部防守喜峰口,扼守喜峰口天险的一个旅竟然望风而逃,丢了喜峰口高地。幸亏有西北军29军(宋哲元、赵登禹)、中央军第17军(关麟征、黄杰、刘勘)等部及时赶到,英勇反击,阻止了日军的进攻。17军坚守南天门近2个月,歼灭大量日军,伤亡大半仍坚守不退,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29军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打得日军闻风丧胆。中央军和西北军与东北军相比真是相天壤之别,东北军日军打了半年一败涂地,失地千里,军心涣散、毫无斗志,被调往后方整编。

以前总有一些厚颜无耻的人胡说蒋介石不支持东北军抗日,不发一兵一弹。请问,长城抗战中的17军是不是中央军,是不是来支援东北军的,17军的战绩东北军那支部队有过?如果说东北军是装备不足才打不过日军,那么西北军装备比东北军差多了,29军怎么把日军打得闻风丧胆?

三、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真正动机是想获得苏联援助,独霸西北割据一方,并不是为了抗战

张学良出洋归来,蒋介石仍然让他统领东北军,开赴陕西围剿红军。连续打了几个败仗之后开始动摇,感到这样打下去东北军会被打光,自己无兵无枪就没有政治地位,所以一再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剿共,遭到蒋介石拒绝。于是张学良开始和中共秘密接触,并进行谈判合作拒蒋,进而要求苏联提供援助,与共产党联合独霸西北,为博得苏联好感张学良甚至向共产国际提出加入共产党,但未获批准。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捉到蒋介石以后,本以为可以得到苏联援助,但没想到苏联坚决反对杀掉蒋介石,也不同意审判蒋介石,更不会向张学良提供援助,因为斯大林认为只有蒋介石能够肩负领导中国全面抗日的责任,张学良没有这个资格差得远了。张学良骑虎难下,处境十分尴尬,部队纷纷倒戈,中央军大兵压境,四面楚歌,孤立无援。情急之下,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以彻底失败而收场,张学良的个人悲剧也达到顶点。东北军和杨虎城西北军都被蒋介石改编,张学良被囚禁,杨虎城被迫出国。

有些人把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说成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的英雄之举,殊不知他的真正目的是要独霸西北割据一方,东山再起,是在无意之中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共也有很大的意外收获,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真正动机。他这是为了一己之私的冒险,而不是为国家民族的壮举。

如果当时张学良想去抗日前线,根本不用必须有蒋介石的批准,更不用发动兵变。陕西紧邻绥远,那里就是抗日前线,傅作义就在那里抗击日军,直接把东北军开到绥远与日军作战不就完了,何必演西安事变一出戏呢。冯玉祥没有一兵一卒都能在绥远组织抗日同盟军,张学良为什么不能率领20万东北军到绥远去抗战?当时张学良的军事实力可是比冯玉祥要强大得多。话又说回来了,就凭当时东北军的战斗力和日军去拼也只有死路一条,他们连红军都打不过还敢去和日军较量,几年前他们就被日军打得望风而逃、一溃千里,哪还有胆量再去和日本人较量,这种说法谁信那。其实张学良只是把抗日作为一种口号、一种宣传而已,绝不是真的要去抗日前线。

当然东北军的官兵绝大多数是英勇爱国的,只是张学良和部分高级将领的民族气节和领导能力太差,东北军在他们的带领下只能是百战百败、江河日下、自取其辱。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经过整编,开赴抗日前线,各部队都有英勇表现,67军在淞沪战役中作战勇敢顽强,军长吴克仁牺牲,最后全军覆没。如果东北军还在张学良的统领下是不可能有这样英勇表现的。

喜欢就点击下方“关注”本号,反正多一个关注又不会怀孕

逸讲历史,一个专业讲历史的自媒体。我们用历史依据说话,踏踏实实做历史原创

更多精彩历史文章请关注:逸讲历史(yiqulishi)

转载须征得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揭秘:八路军抗日将领宣侠父被蒋介石暗杀之谜

揭秘:“密苏里”号究竟是巡洋舰还是战列舰?

解放战争,毛主席的一句话,林彪用两昼夜打掉国军5个军!

甲午战争的袭击日本本土计划

白起在历时三年的长平之战后 坑杀四十万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