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赫鲁晓夫政治生涯中的三大败笔

发布时间:2013-02-12 栏目:专题 投稿:直率的花卷

稍微上点年纪的读者,对于“赫鲁晓夫”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这个曾经前苏联一把手,曾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着说不尽的恩怨。

鲁晓夫的出身比较卑微,小时候曾经是个放猪的猪倌,之后又干了很多底层工作。长大后,正赶上风云际会的局势,竟然鲤鱼跳龙门,完成屌丝逆袭,成了大国领袖。

我无意评价赫鲁晓夫的政治能力。但据我的观察,他并不是个高明的政治家。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至少有三大败笔

第一大败笔:全面否定斯大林

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突然发难,发布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

鲁晓否定斯大林,肯定有自己的小算盘,比如清除斯大林的影响,建立自己的权威,让自己走出斯大林的阴影。但是,这件事的后遗症是巨大的,它甚至是几十年后前苏联解体的遥远的原因。

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不仅造成了国内的思想混乱,使人们失去了原有的某种敬畏,而且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歧,为日后的分裂、内讧埋下了伏笔。

总之,赫鲁晓夫全名否定斯大林,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大败笔:与中国交恶

中国人对于赫鲁晓夫的感情是复杂的。曾经,他代表老大哥,签署了很多援华的合约,对于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极大帮助。但是,后来他又撕毁条约,下令从中国撤走了专家,把中国置于尴尬境地。之后,更是耀武扬威,站在了新中国的对立面,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关于前苏联与新中国交恶——或者说,赫鲁晓夫与毛主席交恶,肯定是有诸多原因的,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伤害了毛主席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鲁晓曾经毛主席谈判,要和中国一起建立一支“联合舰队”,并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生气的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可是,赫鲁晓夫不识趣,还在纠缠。最终,据当时的翻译回忆,毛主席甚至用脏话骂了赫鲁晓夫,只是翻译没有翻译给赫鲁晓夫听。

前苏联中国交恶,不仅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巨大分裂,而且把中国推到了美国一边,真是一桩亏大了的买卖。

三大败笔:一手导演了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时期,美苏是互相竞争、敌视的两大对手。古巴革命胜利后,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离美国很近),赫鲁晓夫欣喜若狂。他决定把带着核弹头的导弹发射装置秘密安装在古巴的国土上,如此一来,就构成了对于美国本土的巨大威胁。

但是,美国的情报部门探测到了这个秘密。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因为古巴美国太近了。

于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就摆足了架势,做出一副要与前苏联进行核战争的姿态。其实,这不过是美国人的策略而已,他们怎么可能轻易开启核战争呢?

美国人的压力下,赫鲁晓夫怂了,从古巴撤走了所有导弹和发射装置。

通过这次压力测试,美国人弄清了前苏联的底牌。最终,他们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相关推荐:

日本关东军因自不量力导致日本陆军最大一次败仗

三国赤壁之战与逍遥鸡的故事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开疆扩土:盘点历史上影响中国版图的著名战役

抗战英烈马耀南:中学校长领导黑铁山起义反抗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