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战士们打仗时,毛主席从不拿枪也不冲锋陷阵,那去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3-02-14 栏目:专题 投稿:炙热的小蘑菇

1931年4月22日,红军主力瞄上了敌孙连仲第27师。战斗打响后,毛泽东和朱德在离前沿阵地只有两里的指挥所指挥战斗。敌兵依靠筑在高山上的坚固工事进行顽抗。红3军一个师几次冲锋,都没拿下敌阵地。眼看时近中午了,毛泽东和朱德研究了一下,命令红4军第12师从右翼迂回包抄,配合红3军行动,红3军再次向敌人发起冲锋。

当部队开始行动后,警卫员吴吉清只顾观看战斗情形,一时没注意,谁知一缓过神来,回头一看,毛泽东等人竟然不知去哪里了!他凭以往的经验,断定毛泽东准又是利用指挥空隙,帮忙去运弹药,或帮炊事员送饭送水,或帮老表抬担架伤员去了,急忙往指挥所后方去寻找。

谁料到了后边,找了好几处都没见到他和其他战士们的身影。在他为失职而急得快要哭出来时了,遇上送饭的炊事员。他告诉吴吉清:“毛委员前沿阵地上。”

于是,吴吉清赶紧往前沿跑去。可到了那里,毛泽东又不知哪去了!

原来,当红3军继续发起攻击时,一个姓赵的战士负了伤。毛泽东看见后,马上跑了过去,扯下自己的衣襟,给他包扎伤口。包好后,背着他往后边的卫生队送。这位战士觉得毛泽东好像在哪见过,于是问道:“你做什么工作?怪面熟的。”

毛泽东怕露了身份他不让自己背,含糊地说:“我们都是红军,经常见面的。”

姓赵的战士摇摇头,好像埋怨自己记性太差。当毛泽东背出他约一里地的时候,吴吉清才满头大汗地从后面跑着赶了上去,一见毛泽东背着伤员,立即说:“毛委员,你快歇歇,让我来背!”

毛泽东没有停脚,吩咐他说:“你先去找副担架来,我们俩抬他。”

谁知姓赵的战士一听背他的是毛泽东,“哧溜”一下,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横竖也不肯让他背了,两眼含着热泪,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不放。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出话:“毛委员,谢谢你!我能走,不要你背,也不要你抬。看把你累得……”说得很吃力,激动得说不下去了,缓了一会儿,鼓着劲从腰上解下毛巾来,想给毛泽东擦擦头上的汗水。

毛泽东扶着他,接过了毛巾,擦完汗,看了吴吉清一眼。吴吉清知道这是对自己“泄露身份”的批评,怪不好意思的。幸好这时担架队上来了。毛泽东说:“留下一副。”与吴吉清把姓赵的战士轻轻抬起来,放了上去。

他还是激动地握着毛泽东的手,恳切地说:“毛委员,这里离前沿阵地太近,很危险,你快走吧!我一定争取早日恢复健康,重上火线杀敌立功!”

毛泽东安慰说:“你负了伤,安心养伤。这一仗我们会胜利的!”

说着,毛泽东见他眼里充满着泪花,怕增加他的伤痛,让担架员赶快把他抬走了。

毛泽东伤员的故事,飞快地在部队中传开了。凡是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非常激动。立时,人人奋发,军心大振。当红12师从右翼包抄过来后,在红3军和红4军南北两面强攻下,没一个小时,就消灭了敌一个整旅,结束了战斗

红军时期,非到万不得已,毛泽东是不拿枪,也不上战场拼杀的。战士打仗时,他除了指挥作战外,就当后勤,运弹药,或帮炊事员送饭送水,或者背伤员、抬担架,完全不像那些国民党高级军官躲在指挥所。毛泽东的做法,正是红军官兵平等的体现。(52xx.cn原创,禁止转载复制和改编,谴责呱唧、传阅、360doc、扬州文化网、新闻头条、看看等假冒伪劣网站侵权转载)

(订阅号:52xx.cn——头条自媒体榜第13期第五名,欢迎订阅)

相关推荐:

终将被纪念:少为人知的葛沟阻击战

抗日时,那些卖国害民的汉奸最终是什么下场?

清朝甲午战争谜团:方伯谦死的到底冤不冤?

左宗棠领导的金积堡之战是由哪一方大获全胜呢

东喀尔巴阡战役:德军的反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