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哪位抗战名将牺牲后毛主席默然流泪: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发布时间:2013-02-15 栏目:专题 投稿:苹果故事

在共和国灿若星辰的将军榜,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彭雪枫。光看名字,就能想象一副绝美的画面:在洁白的雪地上,怒放着鲜红的枫叶。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地上网找了彭雪枫的照片来看。将军刚烈中有儒雅之气,令人愈加敬畏、爱慕。据称,彭雪枫身材高大,身高1米9以上,在军中素有“美男子”美誉。

与俊朗的外表相比,彭雪枫的真实本领更是令人佩服。古代人对理想将军的称呼是“文武双全”,实际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要么更擅武艺,要么更有文才。而彭雪枫,是货真价实的文武双全。

先说文。彭雪枫早年是南开中学的高材生,22岁就在报刊发表文章。如果没有战争,彭雪枫或许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散文家,或者,为一个报人。

实际上,彭雪枫已经是一位报人了。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时期彭雪枫利用闲暇时期创办了《拂晓报》,他亲自写《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发刊词并为刊头题字。

彭雪枫在发刊词中说:“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进、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这份报纸一经面世,就以其鲜明的立场、真实的报道、生动的文字和新颖的版面受到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的欢迎,奏响华中地区坚持抗战的响亮号角。此外,《拂晓报》还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后经国际新闻社介绍远播到苏联、美国、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当时,《拂晓报》与骑兵团、文工团誉为新四军第四纵队的三大宝,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根据地的一颗璀璨名珠。

再说武。在红军时代,他是十三团团长,在二渡赤水河时,彭雪枫率十三团为先头部队,架设浮桥强渡,将敌击溃,保证了大军安全渡江。其后接受夺取娄山关任务。彭雪枫率领十三团先于主力两日,向娄山关急进。经半日激战,成功攻占娄山关。

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任新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领373名战士对日军开展游击战争,采取“打”“拉”“防”的战略战术,6个月内部队增为近2万人。捷报送至中央时,首长们谁也不信,以为他多写了两个零。后经查实,延安震动。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枫麾下的新四军第四纵队进行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8万人,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亲临前线指挥时,不幸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得知他牺牲的消息,毛泽东默然流泪:“小小的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大王庄(现江苏省泗洪县),为彭雪枫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这是对彭雪枫将军一生最恰当的评价。

————————

勇哥原创,必属精品

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

相关推荐:

马拉松战役简介:马拉松这项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混乱国度:伊拉克战争经典图片

日本自卫队演习炸伤观众,美军演习差点炸死总统,改写二战史

八爷在夺嫡中为何失败?因是张天师惹得祸

抗战英烈李永安:冀鲁边区牺牲的军分区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