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议会斗争与第一次内战

发布时间:2013-02-22 栏目:专题 投稿:孤独的乌龟

【新贵族

贵族是1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15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传统贵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这些贵族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清教运动】*

16世纪中期英国国教内部的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国教不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发展,因此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简化仪式,提倡勤俭生活。清教运动的发动者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清教运动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清教徒

英国清教信徒。最初出现于16世纪60年代。起初该派只要求根据新教加尔文宗教义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反对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到16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人数的增加,逐渐脱离国教,建立起独立的宗教组织。16世纪末清教徒形成两个主要派别—长老派和独立派。国内的清教徒日益成为一个政治派别,并积极参加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中的领导人物均系清教徒。第一次内战后,清教徒议会中占优势地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政府实施《克拉登法典》对清教徒加以迫害。

【《权利请愿书》】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文书。1627年,国王逮捕了五个因拒交“强迫贷款”的爵士,史称“五爵士案件”,议会为了抗议并通过《权利申请书》,规定国王不经议会的同意不得征收捐税,不出示具体罪证不得任意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不得任意在居民家中驻军等。查理一世为了获得议会对他的财政支持,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随后又任意曲解,并且不经议会同意而征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对《权利请愿书》重新解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并把它认定为英国宪法的渊源之一。

【短期议会

1640年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而召开的英国议会。1640年,为了筹集镇压苏格兰起义的军费,查理一世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但这届议会召开之后,议会非但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反而提出了议会应该享有的权利等问题。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于5月初又将它解散。这届议会存在不到一个月,史称“短期议会”。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7世纪英国革命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和封建统治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的产物。

①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与市场,促使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过度,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与市场;

②经济发展: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呢绒出口发展,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兴起,资产阶级要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使得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的矛盾激化;

③反动政治:英王詹姆斯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加强思想控制,查理一世增加税收,加剧了资产阶级对王权的不满,同时迫害清教徒

④思想动力:清教运动中,清教徒要求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提倡勤俭生活,为英国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⑤导火线:1637年苏格兰起义的爆发成为了英国革命的导火线。

【长期议会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议会。从1640年至1653年,长达13年之久,故名。查理一世于1640年11月重新召开议会,召开后即通过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法案。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军事专政后解散了议会。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为反对以查理一世为首的封建王党的领导中心。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

长期议会前期活动:斯特拉福审判案、三年法案等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法案。—近上p80

长期议会议员的分化:—近上p80

【《根枝请愿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要求废除主教制的运动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强有力的支柱。1640年,英国许多群众签名,要求把主教、主持牧师以及教士大会等“连根带枝”一齐废除。国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形成从属于国会的“根枝法案”。该法案虽然在下院获得通过,但却被上院拒绝,直到1646年1月主教制才被废除。

【《大抗议书》】

1641年长期议会通过的反专制重要文件。《大抗议书》列举了查理一世一系列滥用权力的行为,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要求改革: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政府对议会负责制、成立长老派教会组织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

【五议员事件】——近上p82

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

英国政治家。1640年被选入“短期议会”和“长期议会”是坚定的反王党议员,曾参加制定《大抗议书》。1644年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大捷。1645年在纳西比战役中取得对王党的决定性胜利。1648年再次率议会军击败王党,支持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1649年成立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英吉利共和国,1653年12月就任护国公。

【马斯顿荒原战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国会军与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643 年,议会和苏格兰签订了一份“神圣的同盟和公约”,根据这个条约,1644 年,苏格兰军队与北部军队以及曼彻斯特和克伦威尔领导的东部联盟所组成的联军,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与王党军队展开大会战,克伦威尔率领的军队英勇善战,从而扭转了战局,击溃王党军队,国会军由此转败为胜。

【棒民运动

1645 年前后在英国西部和西南部爆发的农民运动。因他们手执棍棒,揭竿而起得名。基本群众是贫苦农民,也有市民参加。他们自称既不支持议会,也不支持国王,而是走中间道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与财产”,实行联防互保。是人民群众反封建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客观上有助于新模范军打败王军,但因对国会政策持有不同政见,最终为国会军所镇压。

【《自抑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限制贵族担任国会军高级职务的改革法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内战初期,议会军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议会在1645年初决定改组军队,通过了《自抑法》(又称《克己法》),规定议会两院的议员,必须放弃他们;同时担任议会或军事职务当中的一项职务。改组后的军队称为“新模范军”这就使长老派的势力撤出了军队,军事指挥权转入独立派手中。

【纳斯比战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军队同王党军队的一次决战。1645年,议会改组了军队,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新模范军”,战斗力大增。新军向王军大本营牛津发起攻击。议会军和王党军在纳斯比展开决战。克伦威尔击溃了王军的主力,基本上结束了第一次内战,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相关推荐:

低调大将粟裕:毛主席眼里最会带兵的神将

补:由三国战略来看三分天下之势的形成与维持(加原文)

赤壁战之足球版:阵容强大

平津守军拒日军最后通牒 蒋介石密电要求稳打3天

土耳其政变后“清洗”致2万公职人员失业 含30名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