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甲午战后,李鸿章羡慕伊藤博文治国才能,而伊藤说李只是生错地方

发布时间:2013-03-01 栏目:专题 投稿:忧伤的鞋垫

文 | 雪珥

1884年,日本伊藤博文来天津与李鸿章谈判中日条约。这是李鸿章第一次见伊藤李鸿章对比自己年轻18岁的伊藤相当欣赏,并称其为有治国之才。在两人的谈话中,伊藤提出了中国改革需要渐进的看法。归国后,伊藤也对其国人分析了中国当时的改革

动不动要“睡觉”

首先,他肯定中国改革在短期内一定见效,“三年后中国必强”,但是,日本对“此事直可不必虑”。日本之所以不必担心中国,主要因为中国改革将遭到内部巨大的阻力。他安慰那些被中国的崛起态势尤其是被袁世凯在朝鲜以亮剑精神震惊的日本人,中国“虽此时外面于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看来,皆是空言。

简言之,中国必须改,但中国改革内部压力大,动不动要“睡觉”。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孙海英饰李鸿章

言官必多参更变之事

对于“言官”之危害,伊藤看的相当准确。10年之后,甲午战争爆发,而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颗“炸弹”却在紫禁城引发轩然大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腐败、通敌。军机处迅速拿出了处理意见,各项指控“皆系影响之词,暧昧之事,碍难查办”。此事对李鸿章刺激颇大,他后来激烈指责“言官制度最足坏事”。

腹中经济

伊藤博文在1884年的分析中还看到了即便是中国改革派官员,“腹中经济,只有前数千年之书,据为治国要典”。他认为,日本的对策,“此时只宜与之和好”,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发行钞票,“三五年后,我国官商皆可充裕,彼时看中国情形,再行办理”。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伊藤博文形象(左)

再相见,感慨万千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前往日本谈判。这是李鸿章伊藤博文的第二次相见,这次的相见,可谓作为各自国家的改革家,都感慨万千。

李鸿章伊藤说:“亚细亚洲,我中日两国最为邻近,且系同文,讵可寻仇?......试观欧洲各国,练兵虽强,不轻起衅。如我两国使臣彼此深知此意,力维亚洲大局,永结和好;使我亚洲黄种之民,不为欧洲白种之民所侵蚀也。”

对于李鸿章打出的同文同种友谊牌,伊藤博文并不接茬,他直接谈及最为关键的改革话题:“十年前我在津时,已与中堂谈及;中国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为抱歉!”李鸿章唯有叹息。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剧照

两位改革家的交心之言

马关谈判之中,李鸿章伊藤唇枪舌剑之外,亦有交心之言。

李鸿章曾说:“我若居贵大臣之位,恐不能如贵大臣办事之着有成效!”

伊藤道:“若使贵大臣易地而处,则政绩当更有可观。”

李鸿章道:“贵大臣之所为,皆系本大臣所愿为;然使易地而处,即知我国之难为有不可胜言者。”

伊藤说:“要使本大臣在贵国,恐不能服官也。凡在高位者都有难办之事,忌者甚多;敝国亦何独不然!”

相关推荐:

孤悬海外有遗忠:安史之乱后孤守西域的唐军

司马懿破八卦阵成功了吗

卡拉布里亚海战的详细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假如当年项羽度过乌江 是否能够改变失败命运

盐池之变后耶律阿保机为什么当上了皇帝而不是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