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这支部队只有82人,却给日寇以重大杀伤,全体殉国时,气壮山河

发布时间:2013-03-02 栏目:专题 投稿:无心的白云

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支部队,只有82人,却具备了毛主席关于人民的军队所论述的全部特征:“具备了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气势上压倒一切敌人,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这支部队就是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

19团的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和八路军的115师685团,团下各连都配备有比较精良的武器。4连的前身是江苏丰县的一支地方武装,1939年10月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第3营第10连,1941年“皖南事变”后编入新四军第3师19团。

4连连长白思才,江西人,16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战初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是一位英勇善战、沉着机智的指挥员。

政治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青年学生出身,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一位久经战火考验的优秀政工干部。

该连班排长和战士大多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军的贫苦农民,斗志昂扬、意志坚定,不怕流血牺牲,敢打敢拼。

与普通连队不同,4连拥有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挺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重机枪,连长白思才亲自担任重机枪手。

从1942年至1943年,我苏北抗日根据地日趋壮大,日军不断集结重兵开展大规模的“扫荡”活动,苏北抗战斗争由此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1943年3月初,日军侦知我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设置在淮阴六塘河北岸,于是在该月16日开始实施的所谓“六塘河作战”,即侵华日军史料《步兵第54联队史》所记的:“为了有利于配合大东亚战争的统一作战要求”,“实施了以彻底扫荡共产党新四军的目标的六塘河作战”。

日军第17师团是1938年建立的日军部队,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配有骑兵和炮兵,携带有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和掷弹筒等重武器。

3月17日,该师团和伪军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

只有82个人的4连奉命组织防御,掩护主力部队和淮海区党政机关转移。

4连与日伪军在淮阴北涟水县老张集和朱杜庄一带阻击追兵,激战半日,将敌人先头部队击退,然后转移到刘皮镇刘老庄一带。

老庄村是苏北平原上的一个普通乡村(今属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南距淮阴城50多里,紧靠淮沭公路右边。

17日晚上,4连在刘老庄休整。

18日凌晨,刘老庄的南面响起了枪声,4连哨兵观察到距离刘老庄不远处的南庄出现火光,南庄的老百姓冒着奇寒在夜幕下四散奔逃,从这些百姓的口中得知,据说敌人已到南面5里的地方。

白思才于是传令各排收拾行向西北方向撤离。

队伍出了庄子,跳下了一条由敌后军民挖掘出来的又宽又深的交通壕,往西疾奔。

没走多久,忽听蹄声得得,敌人的骑兵已从身后逼近,而交通壕已经断截,前面已经是无路可走!

怎么办?

白思才倒吸了一口凉气,刷地拔出了驳壳枪,传令跳出交通壕,伺机突围。

天色尚未破晓,时有浓雾,部队刚跳出交通沟,敌人的骑兵转眼就冲到了跟前,白思才大喝一声:“开火!”手中的驳壳枪率先打响,其他枪支跟着射击,在一片枪声中,前面的骑兵纷纷倒地,后边的敌军见势不妙,转身退遁。

人的小股骑兵虽然暂时被打退,但其后面大批的步兵却恶狠狠地扑来了。

附近没有树木森林等障碍物,也没有坟堆等小高地,战士没有隐身之所,白思才只好命令队伍退回到交通壕里,坚决抵抗!

现存的侵华日军史料《步兵第54联队史》也详细记述作战过程:3月17日,日军第17师团第54联队第一大队经宝应泾河镇向北出击。在刘老庄附近,该师团的第一大队主力在战壕(交通壕)内前进,步兵炮小队带着伪军二百人在平地上行军。时有大雾,日军在壕沟内突然遇到了新四军的坚决阻击。随后,日军步兵第54联队(约为团的编制)的主力也赶到了。

日军一个联队有约三千人,与4连的八十二人对比约为三十多倍。

日军绘制的《刘老庄附近战斗经过要图》里,日军还投入了联队的野炮中队、机关枪中队和大队的步兵炮小队。

火力对比,敌我非常悬殊。

新四军4连英勇无畏,对来犯日军进行猛烈还击。

看到溃败下来的日军,17师团师团长川岛不怒反喜,得意洋洋地对部下说:“这次进攻,是我搞的小小火力侦察。这不是土八路,是一支正规部队。我寻找他们好多天了,这次一定不要让他们跑掉!”

随后,川岛重新组织了进攻阵型,以第九中队作为突击队自西向东进攻,同时以第一、二、三中队从多个方向进行围攻。

日军的中队一般比中国军队的连队人员更多,至少一百多人,也就是说,直接投入冲锋的日军就已五倍于我新四军4连。而日军联队主力的其他部队也一起开火支援进攻的日军四个中队。

但我4连官兵还是顶住了日本人的强大火力,在激战击毙了日军突击队长、第九中队长船越正大尉。

突击队长被击毙,川岛被震慑住了,命令暂时停止攻击,派一个名叫“申得瑞”的汉奸翻译到阵前喊话:“抵抗是没有意义的”,“把武器扔到战壕外面的人会得到优待”。

4连官兵对日伪军的喊话劝降嗤之以鼻。但连番激战下来,连队的弹药即将消耗殆尽。为了能将战斗进行到底,一排排长尉庆忠带领突击小组趁着这喊话的当口跳出壕沟搬取日军尸体上遗留的枪支、子弹。

川岛看见新四军战士跳出壕沟搬取弹药,明白喊话无效,再次下令攻击。

在密集如雨的枪炮中,尉庆忠不幸中弹牺牲。

此后,日军又连续发动两次进攻,都被打退。

日军史料《步兵第54联队史》记载,这两次战斗十分激烈,第一大队步兵炮小队向4连所在的交通壕发出了多达六十三枚炮弹,几乎打完了携带的全部炮弹。该小队队长池田八郎就因为“严重浪费弹药”遭到了大队长一顿臭骂。

我军壮士们仍然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工事摧垮了再修,掩体毁了,用土包堵上去。轻伤员包扎好伤口继续战斗,重伤员拖着伤腿为战友们压枪弹、递手榴弹。

战斗坚持到了最后和日军拼刺刀的阶段。

4连的英雄战士没有一个人退缩,除尉庆忠是在跳出交通壕取弹药中弹牺牲外,其他战士全部在肉搏战中壮烈殉国。

当夕阳西下,硝烟散尽,残酷的战斗结束,惊魂未定的川岛来到4连守御的阵地上,他想找一点“战利品”,但是,他深深地失望了。

他不仅没有抓到一个俘虏,甚至连一支完整的枪也找不到——在最后的肉搏白刃战之前,我4连连长白思才已命令战士们把重机枪、轻机枪毁坏,他本人亲手将机密文件和报刊烧毁,只留下用来拼刺刀的步枪。

川岛仔细清点了血泊中的新四军人数,发现与他的三千多精兵殊死决战了几乎一天的,竟不过是新四军一个仅有82人的连队,而他的部队却有170多人丢命,200多人受伤。

川岛震骇莫名。

经过这场战斗,他得出的结论就是:“与共军作战不能四面合围,因共军意志顽强,必遭猛烈反抗,围攻者必遭重大伤亡而得不偿失。”

当晚,19团2营3连连长霍继光率部到刘老庄收敛埋葬4连战士遗体,进入他的眼帘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又惨烈无比的画面:四处丢散着被砸坏的枪,很多战士是和日本鬼子抱在一起死的。4连牺牲的本来是82人,最后收葬的却是84具尸体,因为有两具把敌人抱得太紧实在分不开,只好将他们一起下葬。

4连82壮士全部捐躯的消息传到了新四军3师7旅,指战员们无不悲痛万分。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把它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

相关推荐:

一级战斗英雄曹玉海:建国后已退伍,但抗美援朝爆发后,他坚决要求重新入伍,以身许国

《沙家浜》的故事原型是什么?伤病员是怎么在沙家浜养伤的?

德国记者的抗战记忆:八路军巧妙跳出日军包围

宋美龄在美国“红杏出墙” 蒋介石带兵捉奸

小心!你的仿真枪其实算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