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远征军战史:远征军司令陈诚为何会被撤职

发布时间:2013-03-08 栏目:专题 投稿:还单身的百合

临阵换将历来为兵家之大忌。1943年11月,在反攻作战即将打响之际,蒋介石突然任命长期赋闲的卫立煌接替陈诚远征军司令长官一职,留下难解的谜团。

蒋介石陈诚

一种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蒋介石换将的原因是陈诚的胃病突发不能正常履行指挥职责。然而1943年10月,在重庆的蒋介石得知陈诚胃病发作,曾去电询问情况。陈诚回答是小毛病,对工作不会有任何影响。

另一种观点认为,戴笠向蒋介石报告了一个惊天大案:陈诚手下的一批年轻军官准备“清君侧”,蒋介石虽然相信陈诚不会介入这次“政变”,但由于戴笠、何应钦等反对陈诚的军政大员不断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蒋介石不得已决定解除陈诚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以示对陈诚的惩戒。

陈诚为白崇禧贺寿

更有观点认为,陈诚跟美国人的亲密合作,导致了蒋介石让其交出了远征军指挥权。1943年1月份,陈诚蒋介石之命与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史迪威合作筹备远征军史迪威对陈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任命陈诚远征军司令就是史迪威提出来的。史迪威来华后不久则和蒋介石冲突不断。有的专著认为,陈诚已成为史迪威对付蒋介石的一个砝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美国十字军在中国》一书称,陈诚之所以能当上远征军司令,完全是美国人搞的阴谋。不仅如此,史迪威还正在策划由陈诚取代蒋介石的“政变”活动。蒋介石历来对跟美国过分亲密的人怀有戒心,陈诚史迪威的亲密合作,显然已超过蒋能容忍的程度。此时远征军的编练已基本完成,蒋介石不想让陈诚继续指挥即将打响的滇西反攻战以获取更大的功名,因此让跟美国人没有渊源的卫立煌接替了陈诚

远征军战史:默默无闻却被誉为抗日第一将

要评选抗日第一名将,很多人都会提起张自忠,提起薛岳,还有杜聿明、王耀武、张灵甫、孙立人……当然,这些人也都是响当当的抗日名将,但在我今天要说的这个人面前,他们还真不敢理直气壮地排第一。

这个人叫罗卓英,广东省大埔县人。

相比上面那几位名将,罗卓英的名字好像并不怎么响亮,很多年轻人甚至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实际上,在抗日战场上,罗卓英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

罗卓英(左三)陪同史迪威检阅中国远征军

罗卓英陈诚是保定军校的同班同学,还是同桌,因此两人关系极好,亲如兄弟。陈诚蒋介石最宠信的人,有了陈诚这层关系,罗卓英自然也深受蒋介石器重。

罗卓英将军

众所周知,陈诚以11师起家,自任师长,罗卓英则是副师长;11师扩编为第18军之后,11师师长的位子就交给了罗卓英陈诚高升后,罗卓英则接管了18军。陈诚的嫡系俗称“土木系”,即十一为“土”,十八为“木”,18军也成为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之一,蒋介石最信任的王牌军。

在18军历史上,共出过5位一级上将(陈诚罗卓英、高魁元、胡琏、方天)、4位参谋总长(陈诚、周至柔、桂永清、高魁元)、两位海军总司令陈诚、桂永清)、1位空军总司令(周至柔)、1位陆军总司令(高魁元)、20多个军长,在国民党军中,绝对独占鳌头。而这些名将,可以说大多都是罗卓英一手培养出来的。

远征军剧照

八年抗战中,罗卓英率部参与了大多数会战,其参战之频繁、战区跨度之大、战绩之辉煌,可以说无出其右者,比较典型的有下面几次。

抗战全面爆发后,淞沪会战首当其冲,日本集结了30多万精锐,中国则调遣了80多万精兵,以上海为中心展开了铁血厮杀。在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当属罗店争夺战,镇守罗店的即为罗卓英的第18军,硬是以血肉之躯,将日军的猛烈进攻挡了回去,其惨烈程度,连日军都称为“血肉磨坊”。

远征军剧照

此战中,罗卓英几乎每天都在前线指挥,几次都险些被日军击中,但始终不下前线,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以至于“扶桑童稚知名姓”。

接下来是参战兵力更多的武汉会战,此时的罗卓英,已升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先在第三战区作战,又被调到第九战区,后又到第五战区,跨越上千公里,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也因此赢得了“救火队”的称号。

还有被何应钦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的上高战役,总指挥即是罗卓英。上高战役,是台儿庄战役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二次伟大的胜利,以伤亡两万余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1.5万余人,在整个抗战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战后,总参谋长何应钦给罗卓英发贺电:“捷音远播,举国腾欢,收赣北空前未有之战果,作战国最后胜利之先声。”蒋介石也高兴地称赞此战“空前胜利”,“胜利之年开胜利之先河”。

远征军剧照

在抗战史上,中国远征军的意义非常重要,为了配合美英的太平洋作战,蒋介石派出几十万军队,远征印度缅甸,打出了国威。而远征军的总指挥,就是罗卓英

罗卓英的帐下,有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郑洞国、廖耀湘、宋希濂等名将,能带领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将出征,足见罗卓英的威望之高。

远征军剧照

有人曾统计过,在八年抗战时期,以十项重要指标为依据,即集团军总司令、副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大型会战总指挥、副总指挥、单位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殉国将领、授衔上将、青天白日勋章,这十项指标累计来计算,罗卓英以21次排名第一,接下来是孙连仲的19次,薛岳等4人的14次,陈诚、王陵基的13次…

罗卓英的21次具体如下:集团军总司令2次、副总司令1次、战区司令长官1次、副司令长官2次、会战总指挥1次、副总指挥4次、亲率集团军参与会战次数8次、授衔上将1次、青天白日勋章1次。

民国元老于右任曾盛赞罗卓英“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看看罗卓英参与过的战役,确实如此,单以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参与过的大型会战,就多达8次,转战于全国5个战区,甚至远征国外,“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并不夸张。

相关推荐:

荷兰独立战争的历程:经过八十年苦战赢得了独立

孙连仲率兵死守台儿庄:2万余人伤亡达14000人

烽烟四起看唐政府军与安史叛军三面对决

中国六代机歼-28加紧问世 美核武计划出危机

普法战争谁赢了 普法战争的赔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