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抗战密史:八路军保卫兵工厂一战歼敌上千

发布时间:2013-03-08 栏目:专题 投稿:发嗲的板凳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另一方面,敌后抗战必须有稳固的根据地作为依托。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强调,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而为了保持根据地敌后武装有时就必须对一些重要设施和驻地进行坚决的保卫战,这些战斗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根据地能否巩固,意义同样不容忽视。

依托地形,坚决固守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对装备不佳的敌后武装而言,有利地形是其用于削弱日军火力和机动优势的重要手段。在良好地形的基础上,我军还会进一步构筑坚固而巧妙的工事,进一步加强地形方面的优势。

抗战资料

黄崖洞位于山西黎城以北45千米处的深山里,海拔1600多米,四周悬崖峭壁,沟壑纵横,进入黄崖洞的道路是在山壁上凿出的栈道,两面都是深达百余米的绝壁和蜿蜒曲折的山涧,易守难攻。1939年7月,八路军在此设立规模庞大的兵工厂,并利用周围地形修筑完备的工事,光各种堑壕便长达9000余米,隐蔽部和碉堡190多个,明碉暗堡间形成交叉、直射、侧射、仰射、俯射的火力网。1941年11月,日军动用一个旅团的兵力强攻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依托地形节节抵抗,歼敌1000余人,粉碎日军破坏兵工厂的企图。此战,敌我伤亡比达到6∶1,“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抗战资料

抗战期间,八路军进行了旷日持久的黄河河防作战,充分利用黄河天险,或击敌于东岸渡口,或击敌于航渡中,使日军无法进犯陕北。1938年3月,日军第26师团2000余人进占保德后,直扑神府渡口,企图强渡黄河。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6团第3营在黄河西岸应战,不但猛烈射击敌船,还派出迂回部队渡过黄河,在东岸袭击日军侧后,迫使其放弃渡河。1939年5月初,日军第20、37师团2000余人分两路向警备第5团第3营一个连、凉水岩第2营两个连的防区进犯。5月6日拂晓,日军占领河东阵地,继而在飞机掩护下渡河,八路军依托工事还击。激战三日,筋疲力尽的日军被迫退回出发阵地。

层层设防,逐次退守

毛泽东多次强调游击战争的指导原则是保持部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灵活地使用兵力,是转变敌我形势争取主动地位的最重要的手段”。即便是相对固定的要地防御战,我军也往往采取层层设防、逐次退守的方式,减少日军发挥优势火力的机会。

1940年10月初,日军第15、116师团各一部和伪军向皖南进犯,企图摧毁新四军军部驻地云岭,占领繁昌、南陵、泾县、青阳等县城。当时保卫军部的只有老一团和三团少数部队,而新四军军部的可用之兵也只有特务营下属三个连,其余都是机关人员。

鉴于敌强我弱,军长叶挺决定采用“后退决战、运动防御、逐步后退,层层堵截、待机反击”的积极防御战法,消耗和迟滞日伪军。从2日到7日,新四军沿着戴家会-汀潭和三里店-汀潭两条山路,在龙详岗、凤凰山等险要地段上设置阻击分队,夜以继日地袭扰敌人,使其装备和兵力优势无法发挥。不到20华里的路程,日伪军整整走了六天六夜。在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后,新四军先后对日军实施左坑围困战、枫坑阻击战,消灭日伪军3000余人

抗战资料

1943年的大茂山保卫战则是另一个典型。大茂山位于河北唐县西北部,方圆百余华里,山峦重叠,地势险要,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军区三分区的中枢。1943年9月16日,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展开秋季“扫荡”,并把军区三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大茂山作为进攻重点。八路军采取“内牵外打,节节抗击”的战术,具体部署是三分之一的部队跳到外线,寻机歼敌,三分之二的部队以营连为单位,与民兵一道在内线开展地雷战和麻雀战,利用有利地形消灭敌人。在大山深处,八路军和民兵交替掩护,边打边走,日军进山多日,却连根据地后方机关的影子都没有摸到。

发动群众,全民抗敌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敌后游击战争中,“地方人民的抗日自卫军和一切民众组织,应全体动员起来参加战争,用各种方法帮助我军,反对敌人”。

抗战资料

发生在1941年的渊子崖保卫战就是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的保卫战,体现了人民觉悟后所迸发出的无穷力量。渊子崖村位于山东莒南县,1940年底,渊子崖村在中共党组织帮助下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和自卫队,年满18岁的林凡义被选为村长。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的伪军包围渊子崖,被自卫队用土炮打退。20日上午,日伪军余人扑向渊子崖,在林凡义带领下,村自卫队用土枪土炮拼死抵抗,直到傍晚,日伪军才攻入村内,村民们誓死不降,用原始武器与敌展开逐屋逐户的血战,终于坚持到八路军一个连及县、区武装赶来支援,击退了敌军。此次保卫战中,渊子崖自卫队歼敌百余人,己方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献出了宝贵生命。

1944年的常行村窑洞保卫战,更体现出人民群众发动起来后所产生的战斗力。常行村位于山西壶关,北西南三面靠山,东连缓坡,距陵川县城仅十千米。1944年春,日军占领陵川后,常行村成为敌我争夺的焦点。为了防御日伪扫荡,常行村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把村后挖煤的旧窑洞加以改造,又修成长约2500米的“爪”字形坑道,有西、南、东三个出口,洞口修筑碉堡,遇到敌人“扫荡”,群众躲进窑洞,仅留下民兵在外面周旋。1944年9月11日,日伪军500余人连夜从陵川出发,围攻常行村。得知消息后,村民们当天凌晨就转移进窑洞,负责掩护的少量民兵在村口与敌交火,死守洞口。民兵们死战了四天四夜,坚持到八路军主力部队前来增援,打退了日军,并把群众从窑洞内解救出来。

抗战资料

主动出击,转守为攻

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军民来说,从不把被动防守作为战斗原则,即使是在坚守要地的时候,也时刻想着主动出击。正如刘伯承所说:“假若察明敌人向我宿营地前进,我能有余裕时间时,那我们应秘密、迅速、适时转移于该敌的侧背给以袭击。”因此,在应对敌人进攻时,我军经常会选择以攻代守,要么先敌出击,要么诱敌深入、适时反击。

抗战资料

1939年冬,新四军二支队四团二营北渡长江,悄然插入扬州、仪征、天长、六合地区,以“苏皖支队”的名义扩大队伍,建立游击根据地。1939年12月,苏皖支队进入仪征附近的月塘集地区,扬州、六合的日伪军800余人分路围攻,企图消灭立足未稳的苏皖支队,而且同在此活动的国民党顽固派武装也隐蔽于月塘集西侧,企图趁火打劫。面对数倍于己的日伪顽军,苏皖支队司令陶勇悄悄将部队拉出月塘集,设伏移居集,他亲率四连百余人扼守正面,将日伪军放至离阵地一二十米的近距离,出其不意地以集火射击,五连和六连同时从两翼出击,一举击溃敌军,收复月塘集,此战毙伤日伪军近百人。

不难看出,在敌后战场上,我军一般不会死守某一处阵地,但在必要的时候,却仍然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凭着一腔不怕牺牲的抗敌决心,保卫那些意义非同一般的地正是这种决心和战斗力,让敌后抗日根据地能够保持并不断扩大,使敌人在战争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相关推荐:

林彪到底为什么没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害怕、装病、叶群不准去?

此人杀日本人最多,号称“抗日战神”,不是孙立人

曹操与吕布的下邳“顶牛”战

战国时期五国攻秦之战有几次 最后赢了吗

战国时齐宣王为何要娶四十多岁的丑女王后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