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战史奇迹:抗战时期王震率部一夜行九十公里

发布时间:2013-03-11 栏目:专题 投稿:时尚的硬币

1944年,日本败局已定。毛泽东决定派一支主力部队南下,担当发展华南的任务。三五九旅旅长王震主动请缨。毛泽东对王震说:“如果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迅速胜利,蒋介石决不允许你们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他会首先集中力量吃掉你们。这样,你们孤军深入,没有根据地,斗争将十分残酷,你们的处境会极其困难,甚至可能全军覆没,包括你本人在内。”王震当即表示:“有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坚决完成任务。”毛泽东又指示王震:“你们要准备迎接这场严重斗争,发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争取光明的前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们还能回到鄂豫边李先念同志那里,那也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王震将军指挥抗日

11月10日,王震南下支队第一梯队5000人马日夜兼程南下。大军迅速东渡黄河,穿过日军严密封锁的同蒲路,翻过吕梁山,又南渡黄河,进入河南。其中12月7日晚,南下支队跨汾河,过同蒲路,一夜连闯敌人的五道封锁线,行军90公里,打破了步兵史上的行军纪录。1945年1月下旬,南下支队和李先念领导的新五师在湖北大悟山胜利会师,只休整了半个月又踏上南下的征程。国民党顽军得知我军要南下后,和日伪暗中勾结,加强了长江防务,阻止渡江。王震指挥部队出其不意地从敌人防守最严密的田家镇一带顺利渡过长江天险。2月下旬,部队进入鄂南,并在大田畈歼灭来犯日伪军400多人,推动了鄂湘边的革命斗争。3月,南下支队开进平江、浏阳地区,革命烈火迅速传遍湘赣边。平浏地区是王震和许多南下将士的老家,王震以大敌当前,经过家门而不入,最后在战友的劝说下,只是派了一个同乡代他探望了母亲。4月,敌人扑了过来。王震指挥部队与薛岳的六万大军周旋两个多月,然后返回鄂南,进行休整。这时,毛泽东指示王震率主力继续前进,到达到湘粤边与华南部队配合,开辟新根据地。

7月初,王震率主力再次冒暑南征。8月中旬,部队到达湘南八面山地区时,果然出现了毛泽东预料的严峻情况:由于日本迅速投降,蒋介石决心绞杀这支孤军。八面山很快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山下的五条通道全被封死,粮也断了,天又下起了大雨,将士们又冷又饿。在危急关头,王震亲自在前面探路,决心率将士们杀出一条血路。半路上遇到一个曾经当过赤卫队员的猎户,在猎户的带领下,部队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抗战资料图

冲出八面山后,王震终于因积劳成疾病倒了,胃又开始出血。战士们抬着他继续南进。8月下旬,部队终于进入五岭地区,但是敌军已经在南雄一带布置了口袋。东江纵队虽然也北上接应,却无法为部队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8月29日,中央指示王震可以“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南下支队又从大庾岭北返。国民党军却不想放虎归山,继续进行尾追堵截。一个月后,这支英雄部队终于到达江北,脱离了险情。中央军委专门来电表示祝贺。10月初,南下支队和新四军胜利会师。

这次远征,王震指挥部队孤军深入,历时329天,行程1.3万多公里,不仅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尾追堵截,还相继歼灭了大量日伪军,开辟了一系列游击根据地,如出入无人之境,再次显示了将军能征善战的英雄本色。

抗战英雄录:哪位开国上将一夜杀上百汉奸

一个人一封信,拉起5000 人的抗日武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父亲跟随八路军129师奔赴抗日前线。他是当年129师第一支游击武装—“秦赖支队”的司令员,后来又担任过太行1、2分区和太行军区的司令员。

父亲在世时曾给我们讲述过他从一封信起家成立秦赖支队的传奇经历。

开国上将秦基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三个师的大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在平定,张浩政委找父亲谈话,先讲了一通抗日形势,再讲了一通发动群众的政策,然后给了父亲一张开给太谷县县长的介绍信,让父亲到太谷县去当游击教官,实际上就是去组织队伍。

战争年代的秦基伟

张浩政委的介绍信写得很详细,说秦基伟是红军时代的团长,参加过多少多少次战斗,指挥战斗如何如何。太谷县的县长杜任之看了介绍信,十分重视,亲自设宴招待。

父亲去太谷之前,太谷县已经组织了一支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有二百来人,多数是本县铭贤中学(后改名为民先中学)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平津流亡来的学生。自卫队住在县城的白塔寺里。杜任之把父亲带去介绍说:这是老红军团长,自卫队的游击教官。介绍完了,他领父亲跟另外的几个负责人见了面,然后对父亲说:“我事太多,也不懂行。往后,自卫队就交给你了。”

父亲小时候没有上过几天学,是个大老粗,却管了一帮学生娃,缺文化的要教育一帮有文化的,下面的戏该怎么唱,父亲的肩上是有压力的。

当然,他有他的法宝。在129 师教导团受训时,父亲的成绩是很好的。毛主席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父亲不仅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能联系以往的战斗实际,讲出一些生动的战例来。他这个土生土长的教官,当然讲不出更多深奥的军事理论,但他毕竟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有亲身经历,有真实感受。他把理论原则与战斗故事结合起来:敌进我退是怎么退的?敌驻我扰是怎么扰的?哪一次敌人拖疲了再打,打得怎么样?哪一次敌退我追,追得如何?他这样一讲,效果出奇的好。既深刻又通俗,既形象又生动。那些学生娃坐在台下眼睛瞪得老大,听得入迷。他这个教官,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渐渐地就有了地位。

父亲到太谷之后不久,形势就紧张起来。为了组织力量,坚持抗战,父亲他们于1937年11月初在大谷县城白塔寺内宣布成立了“太谷县人民抗日游击支队”,由他担任指挥长,地下党县委书记侯维煜同志担任政治委员,杜润生同志任参谋长。游击支队有280多人。

抗战资料图

太谷县城沦陷后,父亲就带着队伍上了太行山,到了太行山的中心榆社县。当时,赖际发同志正在榆次组织工人游击队,父亲派人跟他取得了联系。赖际发就领着榆次游击队赶来会合,他的队伍主要是晋华纱厂的工人,有100多人。根据129师命令,父亲他们这两支游击队再加上阳泉煤矿工人游击队,合编在一起,从此诞生了八路军在太行山区的第一支游击武装—“秦赖支队”,父亲担任支队司令员。

秦赖支队”时期,是一个大发展时期。当时的势力范围是十分可观的,管辖有辽县、和顺、平定、寿阳、榆次、太谷、祁具、榆社、徐沟等县,县长、县委书记都由他们委任。他们一边同敌人开展游击战,向敌人要钱要枪,一边组织生产。

从1937年秋到1939年初,不到两年时间,秦赖支队就发展到5000多人,翻了十几倍。“太行山是英雄山,抗日烽火遍地燃;到处展开游击战,打得鬼子丧了胆。”这首在太行山流传至今的民谣反映了当年太行地区风起云涌、气壮山河的抗战形势。

抗战资料图

那时候,秦赖支队在太行山区真是声名大噪。父亲说,最辉煌的时候,他一个人号令13个县。拿父亲的手令,到辖区内任何一个县政府要东西,要什么给什么,没有的要说清楚,不给就是伪政府。现在到晋中,70 岁以上的,许多人还知道八路军有个秦司令。几十年后,父亲在北京军区当司令员期间,又专程到太行山去了一趟,他的老房东听别人喊他秦司令,感到很不理解,拉着父亲的手问:“怎么还当司令呢?那时候就当司令啦,把日本鬼子打败了,把蒋介石打跑了,几十年也没进步一下?”父亲开玩笑说:“我是个落后司令嘛。”

秦赖支队依靠人民,不断袭击敌人的据点,炸毁敌人的碉堡,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伏击“扫荡”的日军,到处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当时赖际发同志负责领导地方工作和经济工作,父亲只负责战斗,瞅准机会就干它一家伙。特别是拔据点除汉奸,干得最有声势。父亲一声令下,十几个县一起行动,一夜之间能杀上百汉奸。所以那时候汉奸们吓得嗷嗷叫,到处传说秦司令在石拐镇有个万人坑。

在129师的统一指挥下,秦赖支队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军“六路围攻”、“九路围攻”等战斗。游击队的装备没有日本人先进,跟敌人打,父亲他们就依靠黑夜,特别是当他们处于优势的时候,父亲他们就十分希望太阳赶快落下去,到了黑夜,就是他们的天下了。黑夜里,敌人的飞机下不了手,钢炮也看不见。父亲他们不跟敌人摆开阵势打进攻防御,尽量避免正面交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打,神出鬼没。打得敌人防不胜防,毫无办法,直骂土八路不懂科学,不按规矩,乱打一气。谁跟他按规矩打呀,你侵略到人家的国土上那算规矩吗?把你打跑打得你叫饶才是原则。

相关推荐:

战争参战方: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巨鹿之战交战双方如何对决 巨鹿之战的详细经过

战争让欧洲无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性恐慌

曹操为何总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竟然因为这个

日本战国末期枭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