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长征惨烈之旅:红军过河绳断一次阵亡40人

发布时间:2013-03-14 栏目:专题 投稿:坦率的大神

人物小传:杨征鹏,南京军区联勤部第一干休所离休干部,四川达县人,1919年2月出生,1933年10月参加红军

童年对于杨征鹏来说,是痛苦的回忆。7岁的时候,父母在逃荒途中把她送给四川达县一户姓郑的人家,取名郑中英。9岁时,养父去世,她的日子更苦了。1933年,红军在当地成立苏维埃政府,她毅然投奔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

1935年,在医院当护士的杨征鹏赤着脚开始了她的长征路。一望无际的水草地荒凉、泥泞。只有1.55米高的杨征鹏忍着饥饿,踩着没膝的泥水,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当时,她只有一个想法:“不能倒下,一定要走出去。”

出了草地,掉队的杨征鹏和几名战友找了个山坳休息。天刚蒙蒙亮时,对面山上突然出现土匪。“土匪来了,大家快起来。”杨征鹏一跃而起,找了个隐身处躲下。只见对方四五个骑兵拿着马刀冲了过来,杨征鹏和大家伙一起开枪,土匪被打跑了。

好不容易赶上部队,一条既宽又深的大河横挡在面前。水流很急,一没船,二没桥,前面的部队派工兵泅水过河,在对面山头打了桩,系上手腕粗的绳子,大家就这样靠摸着绳子一批批过河。忽然,绳子断了,40多名红军战士被急流冲走。来不及施救,一切又全部重来。杨征鹏还没走到河中央,水已经淹过了她的胸部。这时,经理处的处长果断地找来3头骡子,命令杨征鹏等3名女战士趴在骡子身上艰难地蹚过了河……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杨征鹏她们这些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受到贺龙的表扬。到达延安后,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她还有幸读书识字,学起了文化。上个世纪70年代末,经过组织批准,她回到四川达县寻根,确定自己姓杨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征鹏,寓意经历过长征红军们必将大鹏展翅,干出一番新事业。

如今,杨征鹏经常给战士和学生讲自己这段骑着骡子过河的往事,勉励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长征路上的女红军:最头痛的是来“例假”

导读:恶劣的条件使得女红军的性别意识淡化。她们最头痛的是来例假。当时在敌人的尾追下部队不停地赶路,尽管腹部绞痛、两腿发抖,但捂着肚子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挪。

2015年2月14日,北京。漫天纷扬的小雪带来漫漫的哀思。被誉为“长征英雄,海南女杰”的长征红军谢飞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谢飞是海南文昌人,是参加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谢飞的逝去,让人回顾起万里长征路上女红军战士的英勇历史与慷慨壮歌。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刻度,一个瞬间。但对那些慷慨奔赴万里长征的女红军战士来讲,却是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当时有2000多位女红军参加了长征(除从江西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的30位女红军外,陆续加入长征征程的其他方面军女战士共2000多人)。她们与男红军一样浴血奋战、艰苦跋涉。一部分女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长征;另一部分女红军却在战斗中、行军中倒在漫漫的征途上。

红军们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经历了重重磨难,像男人一样战斗,她们部队筹来了一担担粮食,救助了一位位伤员,唱响了一支支催人前进的战歌,谱下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在一起合影

去与留的艰难抉择

1934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正面临着一道进和退的难题,中国革命也处于危急关头。与此同时,红军中的女战士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是随主力红军一起走,还是留下来开展游击战?

1934年9月中旬,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真接到中央组织局主任李维汉的命令:草拟一份随红军主力一起行动的女红军名单。李维汉告诉她:“组织上决定要挑选一批身体好、会做群众工作的妇女干部随部队转移,到湘西去开展工作。你们妇女部先出个名单给我,总数不要超过30人。”当时苏区的形势已经非常紧迫了,能够跟随大部队行动对每一位妇女来讲都是一种荣耀,有的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安全的保证。但并不是每一位女战士都能紧随大部队,有许多人不得不留下来,面对更残酷的局面。就算是名单上的女人们,也并不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她们首先要通过体检关。

被通知体检的女红军们,很多人从生下来就没有进过医院,更没有见过那个神秘笨重的x光机。但检查身体是政治纪律,必须严肃对待。她们走进苏区红色医院的大门,平生头一次量身高、测体重、验血、验尿、照x光,她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此被改写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起,王泉媛、邓六金、邓颖超、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杨厚珍、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陈慧清、金维映、周越华、钟月林、贺子珍、钱希均、萧月华、康克清、曾玉、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等30名女红军和8万多中央红军一起迈开了万里长征一步,开始了长途跋涉。她们的行装很少,只许带15斤重的东西,其中包括换洗的衣服和一些日用品,粮食由部队发放,同时还给她们每人配发了一只大搪瓷缸子,里面塞着毛巾和牙刷。女红军们把搪瓷缸子挂在腰间,成了红军长征途中一道别致的风景。

坚决“不得八块钱”

长征伊始,面对日益严峻和恶劣的局面,当时部队有条纪律,如果有红军在途中跟不上队伍,就会被寄养在老百姓家里,组织上留下八块钱作为生活费。因此女红军们提出了一句简单朴素的口号:不掉队,不带花,不当俘虏,不得八块钱。

在行军途中,女红军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原始标准。阴雨天被淋得像落汤鸡,在严重缺水地区脸上又常蒙着一层灰尘。恶劣的条件使得女红军的性别意识淡化。她们最头痛的是来例假。当时在敌人的尾追下部队不停地赶路,尽管腹部绞痛、两腿发抖,但捂着肚子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挪。住宿时,三五个人挤在一起,还要躺在潮湿的土地上。女红军秀英居然练出了站着睡觉的本事。

长征的女性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头上长满了虱子。彭德怀曾开玩笑说:“无虱不成军,没有虱子的不算长征干部!”无论男女,无论职务高低,宿营时都有一项“功课”,就是捉虱子,谁也不笑话谁。为免去麻烦,有的女红军干脆就推个光头。一些顽皮的小战士常常和她们开玩笑,趁她们不注意,从身后一把掀掉帽子,女人们光亮的脑袋暴露出来,那些战士们则哄堂大笑:“快看,尼姑来了。”“尼姑也来闹革命了!”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女红军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不抛弃不放弃。部队进入云贵高原时,邓六金发高烧,拉起了肚子,连话都说不出了,但就是不肯拿八块钱。危秀英见状,主动向连长请求让她来照顾邓六金随部队一起行动。有几次,邓六金看到矮小的危秀英累得气喘吁吁,实在过意不去,含着眼泪说:“秀英,你走吧,把我留下,要死就死我一个……”危秀英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我们都不能死!革命还没有成功,只要我在,我就不能把你一个人留下!”这对红军姐妹,一个病,一个累,她们相扶相持,最后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的欢愉时光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哪怕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刚开始突围的时候,女红军们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即使走在队伍中,也会拿着一把小梳子,时常拢一下散落下来的头发。到了宿营地,马上找个地方几个人凑在一起洗个澡。但随着红军进入白区,地形复杂,环境越来越艰苦,她们唯一的享受就是用热水泡脚了。

每到宿营地,女红军们总是先支起锅灶烧上一大锅水,热了以后打到洗脸盆里,再把酸痛的双脚泡进去,一边泡脚,一边聊天儿。温热的水将脚掌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打开,酸痛和劳累顿时随着滚滚的热气飘散开来。此时,该是这些女战士们最欢愉的时光了。

红军刘彩香保护脚的方法,和大家不太一样。一到宿营地,别人都累得躺在行李上懒得动弹,她虽然也累,却不急着躺下,而是绕着行李跑几圈,跳一阵儿,做一些简单运动,使紧绷的肌肉慢慢松弛下来,这样全身血脉平稳流通,然后再去休息。这无疑就是朴素的运动科学,可惜连她自己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些女红军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长途跋涉的行军,其中身体健壮的女红军,一人要护理三四个担架的同时,还要帮助其他人背行李、干粮和药箱。每到宿营地,男红军就像泥一样倒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但是,这些女红军是不能倒下的,她们要先安顿伤员。急行军的间隙,她们还要在伤员们休息的时候,去村子里说服老百姓作挑夫,补充那些中途损失的人。所有这一切都安排好以后,她们才能享受那段美妙的泡脚时光。由此看来,她们的脚走过的路又何止二万五千里?

相关推荐:

前秦灭代发生在哪一年?前秦灭代的经过和结果

他抗日的总战绩是敌我伤亡5:1,若没牺牲建国后必是大将

安阳曹操墓再次开掘,将建似秦兵马俑场馆

老兵忆滇缅抗战:士兵尸体几小时就剩一堆白骨

白起得意之作非长平之战 而是把这个国家打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