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两名九旬抗战老兵忆:曾带车队躲日军轰炸

发布时间:2013-03-16 栏目:专题 投稿:强健的跳跳糖

多年前,战火纷飞,日寇横行。一名四川小伙和一名云南小伙,为了保卫家园,毅然投身部队,在不同战场上践行杀敌御辱的誓言。如今,当年的小伙已经老去,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壑”。

陈家乾和黄效如两名抗战老兵相聚成都宽巷子。

今天是7月7日,卢沟桥事变78周年,也是全民抗战的78周年。7月6日下午,两位素未谋面的抗战老兵,90岁的黄效如以及91岁的陈家乾,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相聚于成都宽窄巷子。回忆起当年的艰辛抗战,两位老人不时抹起眼泪。

70年后 两抗战老兵在蓉相见

90岁的黄效如,17岁时在昆明加入中国远征军,担任运输兵,曾参加过腾冲战役等;91岁的陈家乾,16岁时加入20军133师399团2营4连,曾参加过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

7月6日下午4点30分,成都宽窄巷子,90岁高龄的黄效如,望着门外出神。

“一个姓陈的老战友要过来,我在这儿等他。”黄效如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5日下午他就从宜宾坐长途车过来,能见到当年参加抗战的老战友,就抑制不住地激动。

“来了啊?”“你好啊,老哥!”下午6点30分,一声穿越70多年的问候,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不肯放下。

90岁的黄效如,17岁时在昆明加入中国远征军,担任运输兵,曾参加过腾冲战役等;91岁的陈家乾,16岁时加入20军133师399团2营4连,曾参加过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

两位老人虽已行动不便,但仍然想见见昔日的战友,“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能见一面是一面啊!”陈家乾感慨。

“老家路不好走,坐了5个多小时才到成都,虽然爷爷很累,但听到要见陈老,他还是很激动。一直在问,陈老什么时候能到?难得见他这么高兴!”黄效如孙子黄海波说。

回忆往事 曾带车队躲日军轰炸

1943年,云南保山前线战事紧张,黄效如奉命运送弹药、高射机枪等军备支援前方。途中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在前路领头的黄效如加速带领车队进入竹林躲避。轰炸后准时将弹药等军械送到前线。老兵相见,话题最多的还是当年的烽火岁月。黄效如讲起了他带领部队,巧妙躲过日军轰炸的经历。

1943年,云南保山前线战事紧张,急需弹药等军备的补给。黄效如接到命令,立即驾驶十轮卡车运送弹药、高射机枪等军备,支援前方。很快,13辆军备车、5辆被服车集结,准备天微亮时出发。但是,令黄效如等运输兵没想到的是,这趟运输任务还未开始,就已危机四伏。

“后来才晓得,我们还没出发,就遭叛徒出卖,部队的行军路线,早已被日军知晓。”黄效如说,日军的地面部队无法前来,只有日军飞机对他们构成威胁。

在距离保山不到3公里远时,黄效如突然听到“轰隆隆”的飞机声,一架架日军飞机发动突袭。这时,运输队一名排长大喊:“敌机临近,各自寻找隐蔽点。”

在前路领头的黄效如,看到前方的拐角过去就是一片异常茂盛的竹林,他立马加速带着其它汽车,进入竹林躲避。

突然失去目标的日军飞机,恼羞成怒,将所有怒火发在未能跟上的其余五辆汽车上。

“那五辆车,装的都是棉被和军服,运送弹药和军械的车子都开进竹林,躲过了一劫。”

一直等到轰炸平息,日军飞机远去,黄效如才同战友出发,准时将弹药等军械送到前线。

“我带领车队躲避,并及时将物资送到前线。回到部队后,获得了军功奖励。”黄效如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激动不已。“幸好遇到了那片竹林,不然面对的可能就是全军覆没了。”

心情大好 饭后一起转转新成都

“他们当年可以为了国家,那样义无反顾地跟鬼子拼命,值得我们后人尊敬!”

“我认得到你,那天才在电视上看到过嘛。”虽然坐了一天的车,看到老战友,陈家乾还是显得异常兴奋,“当年认识的基本都不在了。”他说,现在还能见上同时期的战友,不管认不认识,都感觉亲切,像回到了当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峥嵘岁月渐渐远去,两名经历血雨腥风的老战士,如今都过着平淡安详的晚年生活。

“老兄,欢迎你来邛崃天台山走走,我家就在那儿。”饭桌上,陈家乾笑着邀请黄效如。“要来!要来!我现在住在宜宾屏山,也好耍哦!你来的话,要提前给我打电话,我要出来接你。”黄效如立马掏出自制的名片摁到陈家乾手中,“等吃完饭,我们拄起拐棍去转转!”“好!”

“从小就听爷爷讲抗战故事,没想到还能在成都听到其他老兵抗战经历。”黄效如的孙子黄海波说,受爷爷的影响,他也喜欢去了解川军的抗战历史,“每一次,都会受到很大震撼。他们当年可以为了国家,那样义无反顾地跟鬼子拼命,值得我们后人尊敬!”

高龄远征军老兵讲出一句话:让国人感动不已

据媒体报道70年之后,沧桑岁月已刻上他的脸庞。94岁的宁西珍回望过去满眼都是自己20多岁时的样子。那是他一生中最艰苦但又最光荣的时光他随中国远征军赴印度缅甸参加对日作战,几经战火,九死一生,最终迎来抗战胜利的曙光。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2日,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这位参加过日军芷江受降和南京受降的抗战老兵面对记者,平静地说出这句话。

西珍的人生记忆,被几个时间节点勾勒得逐渐清晰。

1940年,因山西老家被日军占领,强烈的爱国热忱让宁西珍报考已迁往成都的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十八期工兵科的学生。

中国远征军老兵刘辉从缅甸回国探亲。在老兵通过边界时,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边防武警向远征军老兵敬礼,老人则回以军礼。

1943年毕业前,报国心切的他甚至组织了18名同学准备奔赴沦陷区打游击。一番波折之后,宁西珍被分配至中国远征军,从昆明乘飞机经“驼峰航线”来到退守至印度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22师65团,成为一名情报官。

前线纷飞的战火和战局的艰辛超出了宁西珍的想象。“我们的装备很落后,步枪都是打一发退一发的,与敌人相差很多。”在1943年末反攻缅北的太洛战役中,宁西珍需要突破日军的封锁线,独自将作战地图送到已转移至敌后的本方部队。短短几公里的原始森林内险象环生,不时枪声大作,他从白天一直走到翌日清晨,直至将地图送达,成功切断了敌人的增援部队

盟军教官训练中国远征军

最终,太洛战役获得全胜,中国军队歼灭日军800多人,收缴十余辆军用卡车。战役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甚至不相信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能取得这样的大捷,亲临战场清点人数后深表佩服……

此后,宁西珍先后参加了瓦鲁班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卡马英战役等。强渡伊洛瓦底江战役是宁西珍在缅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

当时已任排长的宁西珍和战友在船头架起机枪,行至江心时遭到敌人袭击,多名战友受伤溺亡。

“子弹就在身边飞过,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情急之下,宁西珍命令其余战友打开救生衣弃舟下水,并通过旗语通知岸上的小炮班向日军发起攻势,掩护部队登岸。

战斗结束后,全排死伤十余人,宁西珍也身受轻伤。“那时候,你就会真真切切感受到战场的无情。”

西珍至今清晰地记得,从缅甸归来后,1945年8月自己在湘西战场听闻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时的情形。“

图为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部在印度兰姆伽训练彩照

大家一起唱啊、跳啊。那种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此后,宁西珍又先后随部队赴芷江和南京,承担日军芷江受降仪式和南京受降仪式的外围警戒任务,见证了抗战胜利最荣耀的一刻。

枪林弹雨走过的人生,让宁西珍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如今的他,身体佝偻,听力不佳,但却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当有慕名者前来拜访时,他总会穿着整齐,在胸前挂上各地志愿者送上的抗战英雄纪念章,以缅怀那段峥嵘岁月。

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

但每每谈起在战场上的经历,他也总是神情凝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战争的幸存者,今天的和平是当年无数人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平来之不易,希望今后永远不要有战争。”

相关推荐:

南北朝时代南北实力的消长: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

值得我们民族永远铭记的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好样的!

中国二战史研究体现反法西斯大国地位

揭秘川军广德保卫战:打响了南京会战的第一枪

古代伤风败俗的通奸被发现的下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