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王橹窗:新《三国》确立中国历史军事题材新高度

发布时间:2013-03-28 栏目:专题 投稿:兴奋的黑猫

中国第一诗人歌手”王橹窗最近被由中国金牌导演高希希执导的新《三国》所感动,当他看到这部令人震撼的史诗剧后,切夜难眠,文思泉涌,通宵达旦急就完成了荡气回肠的《三国赋》。近日,95集新《三国》在安徽、浙江等四大卫视首轮播放全部结束,昨天,“中国第一诗人歌手”王橹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高希希执导的新《三国》确立了中国历史军事题材新高度,相信在近几十年内,它会被各大电视台反复播放。

高希希:“文武双全”的导演

王橹窗的《三国赋》火速收入飞乐娱乐集团、中国大地飞歌联合打造的王橹窗《情动天下》歌曲专辑和《经典归来》诗赋集中,并正式出版发行。王橹窗表示:“说实话,未看新《三国》前,我没想到它能拍到这种精彩程度。当我观看黑泽明《七武士》、《影子武士》、《乱》,大卫·里恩《桂河大桥》,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爱国者》,西德尼·波拉克《走出非洲》,罗曼·波兰斯基《钢琴家》,雷德利·斯科特《角斗士》这样的战争片时,我心里总在感叹,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拍出如此令人震撼的史诗巨制?心中常常升起无限的凄凉——几乎看不到希望。新《三国》虽不是电影,可这部大型电视连续剧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中国历史战争题材的希望。新《三国》无疑是中国电视剧难得的佳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无论武戏文戏都拍得十分精彩,而且是越往后越精彩。”

王橹窗认为,在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情感戏之间,游刃有余,表现出扣人心弦的张力与节奏。虽然三国故事早为我们所熟知,可随着新三国故事的展开,许多时候,我们仍然被剧情感动得不能自已,充分展现了一代名导高希希对大题材的驾驭能力和对演员表演功力的挖掘。高导丝毫没有拿隐天蔽日的隆隆战火拉大旗作虎皮虚张声势而放松对方寸之间眉目传情的刻画,高导的情感戏像他的炮火一样具有杀伤力。

高希希导演拍《三国》有一句看似简单实则十分经典的话:“整容不变性,帮忙不添乱”, 王橹窗觉得此言十分难得。新《三国》不仅有这样的理念,也确实如此践行了。

“整容”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更接近历史真实或者说艺术真实,更接近当下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看法。而新《三国》的“不变性”,立意非常明确,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好看、出新、另类,而不顾史实,任意发挥,戏说历史,胡编乱造,架空经典,而是对历史、对观者、对创作本身都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和态度,不会改变最根本的东西,不会违背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是非观、成败观、善恶观、荣辱观、价值观。高希希导演曾样对我们说道:“老祖宗就给我留下这几件宝贝(指几大名著),我们不能随便糟蹋了!”

“帮忙不添乱”,是相对那些“越帮越忙”的人和事物而言,话语非常平实,却十分恳切、恰当。在历史的基础上,大量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大量融入创作者和当今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大胆进行第二度创作,使一部人们耳熟能详的老经典新意横出,却又有章可寻,有理有据,有情可依,没有颠倒黑白、篡改历史的重大偏颇或失误。

王橹窗指出,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做到了他讲的“整容不变性,帮忙不添乱”这十个字。这十个字的经典性,不仅对这一部新《三国》有益,而且对于今后所有历史题材的改编与重创都具有启示与借鉴的重大意义。

高希希版新《三国》,对历史战争题材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对战争场面的营造,真好生了得!如此恢宏的场面确即使是在战争巨片中都极少见到。以前,我们只在国外的战争臣制中看到,而现在,因为高导,我们在一部电视剧中得已多次欣赏。更为难得的是,它绝不只是金钱的堆砌、技术的炫耀,每一个大场景的营造,每一场出生入死的拼杀,都力求达到为剧情服务、为刻画人物服务,没有因为场景的宏大而掩盖人物个性情感的表达:战火中是一张张牵动我们关注的脸、一双双让我们痛心的眼睛。在中国电视剧中,达到如此高度,这是第一次。

新《三国》:众多表演优秀的演员和众多感人的场面

王橹窗说:“说实话,未看新《三国》之前,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抱着一种排斥和怀疑的态度,非常担心一些演员的表演和形象的相似度,可一路看下来,我的担心在一天天减少,惊喜在一天一天增多。新《三国演员表演最大的成功,就是放弃了角色的脸谱化,大都力求去挖掘角色彼时彼地真实的内心世界,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

王橹窗说:“新《三国》开播未久,魏明伦老师就发表了一些他对新《三国》的看法,我看了非常开心,他对曹、刘表演的肯定很合我心,而当时许多人对刘备的扮演者有质疑。新《三国》中,不仅象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曹丕这样最主要角色的扮演者都很成功,甚至一些相对次要角色的扮演者都常有超常发挥,几可与主要角色争辉,使本历史大戏显得精彩纷呈,异常吸引。我甚至常为一些演员戏份太少深感遗憾,比如孙坚的扮演者,我当时为这个角色很快会在故事中死去而感到特别揪心,因为后面就再也看不到他的表演了。而在我眼里,吴国太是新《三国》第一女主角,女性演员中数她演得最棒。”

王橹窗接着说:“新《三国》表演优秀的演员不下一百个,感人的场面也不下一百处。虽然三国故事早就为我们所熟知,可随着新《三国》故事的展开,许多时候,我仍然被故事感动得不能自已。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交错情感让我情难自禁,许多角色的离去更让我泪难自控。即使是周瑜之死,也看得我泪流满面。因为庾澄庆、伊能静的关系,我本来不太喜欢周瑜的扮演者,很多集观看时都无法消除排斥的心理,直到后来忘记现实中的人物关系,完全融入故事中,为周瑜的死感到百般痛惜和难过;虽然周瑜之死是从小就知道的桥段,连相关戏剧也看过不少听过不少。表演达到这种感人程度,真是难能可贵!也充分体现了一代名导高希希在对大题材的宏观驾驭时对演员细节表演的深度挖掘能力。”

朱苏进:让历史人物更鲜活更丰满的编剧

作家朱苏进总在关键处让剧中人物说出你想听到的话,使人物有血有肉,情感饱满,合情合理,栩栩如生,跨越千年历史,走入今天的精神生活。观剧过程中,有许多次,王橹窗都想,这个地方,谁谁要这么说一句就好了!当迟迟没有听到想听到的那一句时,王橹窗的心不免揪着,不免感到一些失落,可正在这时,在最后的关键处,剧中人物说出了那至关重要的话,出现的时机往往比王橹窗着急想它出现的时机更合理更突出更震撼更富艺术性。

王橹窗说:“比如:刘备伐吴,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当先锋,我一直等着刘备对黄忠说:朕已失去关羽、张飞,不能再失去你,可一直听不到,心里不免着急,直到最后一刻,刘备才含泪讲出那句话,这让我心头一块大石落地的同时,却是深深的感动:千古人心,情同此理,人性人格,万古不移。这样的精彩之处,在整个新《三国》中不胜枚举,哪怕是在相对次要的汉献帝刘协与曹皇后、司马懿与静姝关系中,也多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在新《三国》不多的女性角色中,这两对关系中的女演员都演得非常棒!”

陈建斌与曹操:跨越千年的互重

高希希导演有一句话:陈建斌的曹操成功了,新《三国》就成功了。毫无疑问,陈建斌的曹操是成功的,新《三国》是成功的。陈建斌的曹操不仅成功,而是有着重大的突破。

王橹窗诚恳地说:“说实话,我不是因为曹操而喜爱陈建斌,而是因为陈建斌而‘喜爱’曹操。无论我多么欣赏曹操的才华,无论曹操对于平乱治统多么重要,无论别人找出多少理由我自己找出多少理由来为曹操开脱,曹操在我心中,从来,并且永远都不可能是大英雄,更不可能是三国第一英雄曹操,就是曹操。”

王橹窗认为,给曹操平反的说法带有很强的时代感、功利性。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正是一个信仰缺席、心浮气燥、人性丧乱、纲常绷坏、唯强是尊的时代。只要能达到目的,可用一切手段,成则为王,哪怕是山寨王,何惜廉耻道义,个个都尊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为人生信条,只要有机会,人皆可欺,唯我独尊,只要自己风流快活,哪怕全人类都痛哭失声。贪官污吏和所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者们不都是这等信仰的产物吗?

三国演义》写于明朝,而早在明朝之前,人们就对曹刘形成基本定论,虽然“定论”主要在宋朝以后。试想,千百年来,难道所有人都糊涂了?看错了?误解了?不可能!我们的古人比我们更客观。尤其是古时的文人学士,绝没有当下人类、特别是当下伪专家那么强的功利性,为获一己私利,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现在的人类,现在的伪专家,你给他一个亿、十个亿,他也写不出《史记》,不只因为他没才,更因为他的心不正,他只会去挖司马迁的祖坟。古人唯一不足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不可两全”之类那一套。可那一套,到任何时代却又都不能完全否定,若如此,就将国不国,家不家。

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无论人类最终走到唯权贵者可敬唯强暴者可尊唯富豪者可学的那一天,我们普通老百姓别忘了,我们希望多出现对苍生有怜悯之心的大人物,而不是视众生为草芥的强权者。任何哪一天,我们若跟着瞎起哄,遭罪的,都只能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王橹窗指出:“曹操,你可以讲他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大权谋家,但他绝不是大英雄,他应该是枭雄,哪怕客观上他为后来三国的统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谁给曹操翻案,都是翻不了的,除非给“英雄”二字的含义重新定义:谁杀人越多谁就是英雄,谁抢得到天下谁就是英雄。”

王橹窗认为,中国历史军事题材电视剧大有突破的高希希版新《三国》并没有违背这一点,很多人说它在为曹操翻案,重曹轻刘,他觉得完全没有。在王橹窗看来,那只是一种宣传策略,或者报道的人刻意强调这一个方面。纵观全剧,我认为新版《三国》并没有改变其历史认知本质。随着故事往后发展,人们所说的《曹操传》根本不存在,人物的侧重点完全是根据故事的发展需要来确立的。在王橹窗眼里,刘备仍然是三国第一英雄曹操即使不是大奸雄,也绝没处理成大英雄,只不过曹操的戏份多了些,演曹操演员演得特别棒。而戏份多与少、谁演得特别棒、主角与配角如何搭配,这些都与谁是英雄无关,只与导演和演员有关,只与一部戏有关。陈建斌可以获影帝奖,曹操却不能叫大英雄

王橹窗说:“新《三国》一路看下来,我一路为曹操的表现担心,我生怕为了突出曹操,为了迎合现在的商业社会,编、导、演不顾史实,全盘美化曹操,拍出一部成王败寇的“时代剧”,好在越往后看,我这颗悬着的心越放了下来。虽然,新《三国》对曹操的挖掘有重大突破、有历史性的颠覆,可它完全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

王橹窗觉得:“陈建斌的曹操,人物形象的塑造粗犷与细腻并存,形神兼备,丰满逼真,不仅演活了曹操的霸气、大气、豪气、才气,也演出了曹操的残暴、凶悍、多疑、奸诈、识才、爱才、嫉才、妒才,甚至演出了曹操的率真与可爱、狼狈与猥琐、幽默与滑稽……举手投足,一语一笑,无不匠心独运,声形到位。”

王橹窗评价说:“陈建斌的曹操可圈可点之处俯拾即是,我相信:从新《三国》始,因为陈建斌,曹操在国人的心中,不再只是一个脸谱化的形象,不再只是戏剧舞台上的那个奸白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新《三国曹操一戏,不仅将彻底改变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较为片面的认识,也将确立陈建斌在中国影坛视坛上的重要地位,中国影视已然增添一‘柱石’般的表演艺术家。因为曹操陈建斌成长为一代表演艺术大家,为我们留下更多的希望,因为陈建斌,曹操为自己求得了一些理解,虽然剧中的‘他’口口声声讲不怕被人看错。只要是人,都希望被人理解,都希望有知音。陈建斌与曹操,跨越千年的互重。”

刘备三国第一英雄三国里的唐僧

王橹窗眼里,在王橹窗心里,一直以来,刘备不仅是三国第一英雄,也是古今中外难得的英雄,并且是具有最高人格魅力的英雄之一。

王橹窗分析说,以强凌弱不是英雄,以暴欺善不是英雄一个世界武术冠军,去对一个孱弱不堪的小女子动粗,轻易就让对方趴下,那不是英雄一个身长九尺的汉子手持百斤利斧去屠杀一群手无寸铁的孩子,哪怕百战百胜,百杀百成,也不是英雄(比如现在一些凶手专跑到学校去对学生老师下手,无论他有多么不顾一切,无论他有多少理由,他都不能成其为英雄,都不应该得到人们的同情与赞扬)。最大的英雄,往往是那些在绝大部分人眼里都只是些不识时务、不计后果、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世人千千万、亿亿众,可从古至今,没有几个识得什么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以弱抵强、以善抗恶的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明知九死难有一生的人,为着一种信仰,为着一种正义,为着一种做人的道义,为着一种人活在世上的尊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置生死于度外,那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刘备,正是这样的大英雄

试看刘备,从一个卖草鞋为生的人,满怀救主兴汉的理想,带着两个结义兄弟上路,决心与权倾一时的在朝重臣相对抗,前途可谓九死一生,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他功夫不是最好的,他智谋不是最强的,可他的理想却是最高的,所以他能将一个英雄收归帐下,他能一步步接近自己远大的目标——他就像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一样。

一提起刘备,人们往往就会想到他的哭: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刘备的哭,也被许多人看成是他的软弱无能,或者获取人心的伎俩,而王橹窗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人性的仁厚与善良。他的哭,是世界上哭的极致,他的泪,也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剧中于和伟的表演,哭得恰到好处,感人肺腑,反而是临终托孤时眼里没有泪,让我心里觉得差了那么一点东西。

刘备看作为三国第一大英雄,不在于他的“正义”、他的“扶汉”。扶汉并不代表正义,只代表“正统”,而什么是正统?多少年了就算正统?当年汉高祖刘邦不一样也是用卑鄙手段获得江山的吗?曹操要从汉献帝手中夺取江山,就像司马家族从曹操后代手中夺取江山、历代新君从前朝后主手中夺取江山一样正常。“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权媒家、政治家们的游戏,也是他们的宿命,更或者说是他们的因果循环,是现世报和来世报。人在作,天在看,不是不报,时间未到。

论才华与计谋,刘备是不如曹操。可英雄与才华和计谋没有绝对关系。一个人可以聪明绝顶,才华盖世,可他不一定是英雄一个人可以大字不识一个,可丝毫不影响其成为英雄

刘备一生最大的遗憾、失误、错误,就是他称帝后兴兵伐吴的夷陵之战。不听孔明之言的他自作主张,结果遭至惨败,断送了自己一众人马多年打下的基础,并最终搭进了自己的性命,甚至可以说还为蜀国最终覆亡埋下了祸根。如果不是这样,统一三国的,真可能是蜀国而非魏国。

普遍的看法是:刘备登基后自信爆棚,想为两个结义兄弟报仇,并借此灭掉东吴,这确实也是实情之一。除此,的确还有他作为人主,想证明一下自己也能打胜仗,没有孔明扶佐他也能自立的原因。这是人性的弱点所致。人性,往往优点与缺点并存,互相转换,自信往往与无知划等号。除此,应该还有这样一个原因:刘备不听孔明言,在他心里多少还有这样的想法:孔明的先伐魏再一统天下有着兄弟私情在里面。事实上,蜀吴联盟,除了战争策略的正确性,诸葛兄弟之情也的确起着一些微妙的关系,这也正是东吴孙权后来越来越倚重诸葛谨的原因。

诸葛亮:军事上的孔子,一个近乎完美的人

王橹窗分析说,诸葛亮,首先是一个军事家、谋略家,大智大慧者。早期的诸葛亮,在人格魅力上并不及刘备,为了建功立业,为了打赢战争,他对百姓和普通人生命的关注怜惜之情远不及刘备。我个人认为,正是在刘备的感召影响下,诸葛亮的人格才日渐走向成熟与建全,这也正是他一直追随刘备、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心中,有了一轮照耀他前进方向的太阳——那就是刘备的仁爱,虽然表面看上去,指挥打胜仗的都是诸葛亮他自己,这就像降妖伏魔的都是孙悟空一样。

诸葛亮最令人敬佩的不是他旷绝古今的智慧,而是他的执著,他的忠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因为六出祁山,他的形象,就像周游列国的孔圣人一样,在我心头高高矗起,成为人性的珠穆朗玛峰。先帝一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成了他心中永远的使命,无论有没有条件,他一定要抢在自己有生之年去完成它。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王橹窗是流着泪看完的:“它是三国最感人的篇章。虽然假如我当时要在蜀国供事,可能也会是反对伐魏人士之一,那只因为我总觉得:仗,不打最好是不要打,少打一仗少死许多人,但我同时知道我这是妇人之仁,因为蜀不伐魏,魏必灭蜀,世界从来没有真空,诸葛亮比我深知人性之恶,所以才一征再征,一伐再伐。诸葛亮有足够的智慧与才能打败司马懿、打败魏国、统一三国,可他不占天时地利。”

王橹窗这位“中国第一诗人歌手”感叹说:“那种英雄无奈之叹真让人肝肠寸断!一个渐入老年的人,只为了实现先帝的嘱托,只为了懦弱的后主今后不要遭致亡国被杀的厄运,只为了共同打下的江山在自己死后不再失去,便一次又一次地劳师远征,一次又一次的无功而返,这需要承受多大的非议与压力,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山高路远,强敌坐视,瞬息万变,险象环生,那是只有诸葛亮才会去做的事!试想:诸葛一世英名,守,则永保无虞,攻,则多生突变,可他义无反顾,决绝地让晚年的生命走入悲壮的夕阳。无怪乎许多年后杜甫要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无怪乎诸葛亮会成为千秋万代人们永远敬仰的圣人。”

相关推荐:

此人是王近山的兵,因上甘岭一战被世人得知,最后官至中央副主席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 鄱阳湖之战为什么会爆发?

三国时孙权派出东吴一万精锐为何在辽东被砍杀?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三大铁路干线之间的必争之地

秦楚鄢郢之战主要的起因是什么?鄢郢之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