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末路缘何悲壮——谈谈关羽败亡的主观因素

发布时间:2013-03-28 栏目:专题 投稿:粗犷的小懒猪

关羽,这位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猛将最终为何会兵败身死?这确实值得后人深思。有人将“骄兵必败”一词作为全部理由,显然有失公允;也有不少人通过分析战局,得出“荆州之失,非战之罪”的结论,虽有些道理,却也过于绝对。尽管刘备集团整体战略的失误以及孙权将自己同蜀汉的多次结怨一并发泄到关羽身上导致魏吴联合才是荆州之失的根本原因,但关羽作为荆州统帅,即便是所占比重很小的主观因素也不应被完全忽略,“性格决定命运”绝非一句空话。既然他的悲剧命运与自身性格有关,却为何令诸多后人痛惋不已?仅仅是因为他曾是忠肝义胆的一员勇将吗?我看未必。新版三国当中对关羽的品德和才干也没少进行铺垫,但为何剧中关羽的死非但不悲壮,反倒大快人心呢?原因在于该剧曲解了关羽的悲剧性格。关羽这一次由胜转败、由败再到惨败直至最终败亡,其主观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对老奸巨猾的盟友,他“太坦率”

有人说东吴偷袭是关羽拒婚引起的,这种说法显然太过肤浅和片面,孙权垂涎荆州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拒婚本身并没有错。关羽骂辱其使,是出于对这个所谓的“盟友”屡屡心怀叵测、背信弃义的鄙视与愤恨,以信义为本的他不屑于同这样的君主联姻,可以理解。但理解归理解,这句畅快淋漓的痛骂虽不是吴蜀交恶的根本原因,却至少暴露出了自己的软肋,为日后的失策埋下了隐患。关羽本是个擅长军事、经验丰富的统帅,攻打樊城时对东吴也有很好的提防,但吕蒙和陆逊却为何确信自己的诡计对关羽定会成功呢?恰恰是因为他们看透了关羽的“过于坦率”。率真的人也许可敬可爱,却往往容易出现一种失误——轻信。关羽轻信了对手,致使荆州丢失,原本的优势化为了劣势。

结论:率真是优点,却也可能是最致命的缺点。

二、针对偶犯过失的部下,他“太尽职”

糜芳、傅士仁触犯军规,关羽责罚二人,致使二人惧怕,献城投降。关羽究竟做错了吗?从某种角度说,这本是关羽治军严谨、尽职尽责的体现。他向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因而也决不允许部下在大战来临之际犯下这种严重的过失,他当时的怒不可遏也不足为怪,然而他却忽略了一点: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更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恪尽职守、忠贞为国!对待糜、傅这样以个人利益为重的小人,有时候出于尽职而表现出的威严非但不能令其服从,反倒容易使其寻机反咬一口。关羽一向只是遵从自己的做人原则而不太在意为人处世,这一点与他敬重的兄长相差很大——刘备就是一个很会为人处世的人,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被他驾驭得服服帖帖。而关羽这次的做法导致了自己的无路可退也已成了既定的事实。

结论:可敬的领导未必是成功的领导。

 三、濒临孤立无援的困境,他“太要强关羽水淹七军取得大胜之后,曹操连派重兵增援,此时的关羽已经兵力不足,即使后来抽调荆州兵马也难以与两国的大军抗衡。但关羽要强,他本可以趁早放弃攻城,以确保荆州无忧,可他说什么也不愿就此放弃围攻樊城的有利局面和兴复汉室的良好机遇,并且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始终不向西川求援,甚至受伤后仍强撑着不肯退兵;得知荆州丢失后,他本可以立即率兵西进,以图恢复,可他却不顾安危,毫不犹豫地选择南下,势必要将失去的荆州夺回来,终于陷入绝境,不得已败走麦城。

关羽一向是个非常要强的人。同对手单挑,他要强;与同僚竞争,他也要强;这一次作为荆州统帅和敌军交战,他毫无例外地仍旧要强。因为要强,他曾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单刀赴会,他辉煌过;又是因为要强,他逼得两大阵营只得联合将自己绞杀。更遗憾的是对于如此要强的人,他的部下在最后关头却还在规劝他“小路恐有埋伏”,这等于是把他彻底逼向了绝路——“虽有埋伏,我何惧哉!”他要强得在最后一线生机面前仍不肯低下高傲的头颅。

结论:把面子看得过重也是一种极端。

四、对待相随多年的士卒,他“太仁慈” 正当关羽下定决心势必要夺回荆州时,多年来跟随他的士卒们却因得到了家人的书信而不愿再战,纷纷投降了东吴。在此之前关羽就已得知这是吕蒙的奸计,于是他大怒并誓言就是死也要杀了此人。然而关羽对此真正做出的举动却令不少人忽视:他明知是计,却没有马上封suo消息,而是任凭书信流落到士兵们的手中。这样做的后果他应该想得到——自己平日对他们再好,他们再敬重自己,可一旦要他们在亲人和上级之间做出选择,只要是稍有人性的人都不会冒着伤害亲人的风险去支持上级。可他一旦成全了士卒就不可能再夺回荆州,而且还会陷入险境。结果,关羽毕竟是关羽,要他做出违背自身人格的事情,他永远做不到,哪怕是自己变成光杆司令。不仅如此,他此前对魏军的降卒也同样表现了仁慈,虽然不过是一些无法使用的累赘,他也不会像当年项羽那样直接选择坑杀。终于,苦心经营了多年的荆州军就这样所剩无几。

结论:有时候对他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五、面对前来劝降的吴使,他“太正直”

这一点不必多言。要关羽这样忠心耿耿、一身正气的人屈膝投降显然是不可能的。此前的暂降曹操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使关羽有机会做到“来去明白”,这一次则截然不同,更何况对象是他极为鄙视的孙权呢?

结论:宁死不屈、宁折不弯,才是真英雄。

身为大丈夫的关羽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定会心有不甘;同时,饱读诗书的他也定会是一个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懂得反思的人。然而命运却没能给他重头再来的机会,而是使其从巅峰直接坠落到深渊,留给后人是一幕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英雄之殇。

相关推荐:

正史中关羽的兵器可能也是青龙偃月刀

辛亥革命的胜利其实是各方妥协的结果

降操不降汉的青州兵

老兵杨志道回忆:曾大战鸡公岭与侵华日军拼刺刀

揭秘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杀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