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北宋为什么难出名将?因为战术兵器比名将更管用

发布时间:2013-03-30 栏目:专题 投稿:饱满的百合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我国历史五千多年中更是纷争不断。而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将领的才能高低有时候甚至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所以自古以来就不缺名将,尤其是自春秋年间开始,一直到大唐,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不少留下经典战役的名将,光辉事迹简直不胜枚举。越是混战的年代越是容易出借势而起的名将。但是到了东晋之后,尽管国家在混战之中,但是军事上留下的光环将领却远不如三国了。到了宋代时,名将却好似都消失了。那么为何北宋时难出名将呢?北宋时为什么鲜少有名将征伐的热血英雄故事?

虽然比不上三国,但是从大唐到五代,仍然不断涌现出诸多的名将,大唐有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五代时有李存孝、王彦章……诸多名将的征伐故事,任何时候听起来都会让人激动不已。

但等到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时候,名将好像霎时间消失了,如果不是民间的评书添补这段空白的话,北宋时代将会多么乏味。 早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他就有十兄弟,但这十兄弟的战事经历,知之者少,再后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被他解除了兵权的那些大将,在战争史上也没什么名气——早在北宋立国之前,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就暂时地在历史上消失了,直到南宋时期才冒出来岳飞等人。及至大明立国之初,名将们才又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秀一秀他们的长枪战马、金铠银甲。 那么,何以自唐末而后直到南宋,中国历史上就鲜见知名的军事将领了呢? 这时因为,早在东晋时代,由于长城外部的叩关者纷纷涌入,导致了战争形态的变化,军事史上将这一段历史称之为“军事技能的复兴阶段”。这一阶段最大的特征是骑兵占到上风,铠甲与长矛成为了各国军事研究的主要课题,至少在颠覆了英法百年战争的长弓发明之前,这一结果不会有所改变。 说到军事技能的复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十字弓的风行——这种所谓的弓不过是手拉式抛石器,其特点是笨重而且发射效率低,但从这种兵器上发射出去的金属箭,能够穿透其他抛射物所不能穿透的铠甲。这一看起来笨到家了的技术装备一度使汉武帝的骑兵称雄于大沙漠,当时的陈汤之所以敢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种狠话,正是因为大汉所拥有的军事技术独步天下。 陈汤以全部由罪犯及亡命之徒所组成的、不过百余人的小分队就席卷周边邻国,不是这班人胆大不要命,所恃仗的无非是军事技术方面的优势。据说,当时陈汤所率小队的弓箭射程比之于周边邻国的弓箭射程远了几倍,所以才会在战场上无往而不胜。 但是到了10世纪初期,全世界都已经掌握了十字弓,这样中国人的麻烦就到来了。 军事技能的复兴,还有一个特点是全新的战斗机械不断被创造出来,诸如抛石机、土山、云梯等。五代时的军事天子李存勖在与契丹耶律德光战争期间,双方的军事技能相差无几,不分上下。如果不是临阵发明了以阻止骑兵冲锋为目的的新式军事机械“鹿角”的话,李存勖也未必能够占到上风。 追溯军事战争发展史,我们就会知道三国时代易出名将的原因了——那时节战争多以步战为主,一个拥有战马将领足可以对付几十甚至上百的步兵,打不过也能跑得掉。一个骑兵步兵堆里冲锋,就很容易达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效果,所以只要能弄匹好马,再稍微研究一下战争的规律,名将就会一堆一堆地涌现出来。 到了东晋末年,这一段历史又被称之为“五胡乱中华”。既然有五胡,可知这时候骑兵的比例越来越高,骑兵的作用也从早期秦朝时代的侦察兵慢慢上升为主要的进攻力量,骑士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再想混成一个举世闻名的战将,就不太容易了。 东晋年间名将的衰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马镫的发明。

精熟秦汉时代的战史专家会告诉我们,早在秦汉年间,马镫还没有发明出来,骑马是一门绝高难度的运动。所以秦时的骑兵多不过是侦察兵,负责远距离观察敌人的动静,一旦被发现,只要能够抱住马脖子逃回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到三国时代名将如关羽,如张飞,如赵云,由于座下马没有马镫,只要他们能够让自己平衡地待在疾奔的马上不摔一个嘴啃泥,这就差不多已经赢定了,所以就有了一个名将辈出的热闹时代。但到了东晋,由于马镫的发明,大多数人都能够平衡地骑坐于马上,这时候大家再拼打起来,谁输谁赢,那可就没多大把握了。 到了大唐时代名将所以又有了涌现的机会,那是因为李世民将胡人阻于关外,一门心思地用他的骑兵对付中原的步兵,这时候骑士再不混个名将的名头出来,错过这难得的好机会,那就实在太窝囊了。

但是李世民原本是胡人血统,所用兵将也多是胡人,马战仍然占到上风,遂有大唐末年沙陀突厥军事将领李克用以其骑兵破黄巢的步兵于虎狼谷,其子李存勖继承父亲的骑兵大统,也赢得了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之美名。 紧接着,石敬瑭向契丹耶律德光借兵——借的就是骑兵。在能够骑兵造成致命性杀伤的长弓发明之前,骑兵永远是步兵的克星,所以耶律德光两下中原,率骑兵冲入步兵堆中,犹如虎狼冲入羊群……这时候任何一个骑兵都有资格成为“名将”,但骑兵数量一旦太多,名将也就不值钱了。 后期赵匡胤制定取天下之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南方之所以易取,就是因为南方的地里只长庄稼,不长战马,多以步兵为主,北宋将领们带百十匹战马,向南方步兵一冲,就成为了名将。但等赵匡胤赵光义率众北上,以其数量不多的骑兵对峙大辽的骑兵队伍的时候,这时候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骑兵步兵,容易打出不世名将来,可是步兵骑兵,倘能逃得性命回家,那已经是千恩万谢了,哪还敢再瞎琢磨名将的白痴呓语! 正因为北宋的敌人多是骑兵,再加上辽人先入为主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北宋将领的这饭碗,也就太难端了。 更惨的是,萧太后册封李继迁为夏国主,这一手实在是太狠了。这女人不唯断绝了北宋所有士兵成为名将的希望,甚至连将领士卒们活命的机会都残忍地剥夺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北宋战马,一是购买于契丹,二是购买于西夏,三是另琢磨其他的招术——可是萧太后一下子将北宋战马资源切断了。要知道,战马是当时的“高科技装备”,是战场上比较原始的坦克,一马在手,走遍天下,连战马都没有,这让将士们如何打仗? 但凡古典文本,只要提到能征善战的猛将,多半离不了这么四个字“弓马娴熟”……可绝大部分战士活了一辈子都没见过马长什么样。例如,开头提到的连马都不会骑的两万士卒们。

空拳尚且难敌四手,更何况沙场上奋战的士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凭借着骑兵之力称霸,泱泱大国的北宋岂能连一个分封诸侯国都不如。尤其是北宋时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了,这是一个战争技能全面复兴的时代,上战场打仗不是看谁人多,很多时候一把利器,一匹良驹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北宋却遭到辽夏两国的联合封锁,可谓是在军事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了,也难怪北宋一直在历史上留下积弱的名声。

相关推荐:

揭秘为何三十万精锐明军打不过两万蒙古兵?

二战奇迹孤胆英雄:苏军一辆坦克挡德军装甲师2天

三国潼关之战曹操是如何取胜的?潼关之战的发生地点及揭秘

96岁抗战老兵逝世:成广东眼角膜捐献最长者

秋收起义主要领导人有哪些?“江西十大红色景点”之一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