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正论周瑜“软禁刘备”

发布时间:2013-04-03 栏目:专题 投稿:听话的鸭子

一、说实不谈虚

周瑜提议“软禁刘备”,吕范与其不约而同,可惜遭鲁肃反对,最终没被孙权采纳。是周瑜英明?还是失策?估计瑜迷多多少少都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瑜策也是如此。可毕竟讨论一个未实施的计策,就如同“谈空”,一般情况下,“以空谈空”就是YY,“以实谈空”也不一定就对,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战术是这样,战略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就算是说准了成功率高,或失败率高,也不能给周瑜“软禁刘备”下结论。

简单举三个例子。

(1)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起初占上风,可惜最后遭街亭之败。假设诸葛亮在占上风时,不幸病死。我估计今天就会有亮迷说“如果孔明不死,必还于旧都”,甚至是“灭魏”,更甚至是“统一天下”。

(2)周瑜乌林破曹。假设周瑜病死,孙权投降或者是打输了,估计有人会说“曹操何许人也?其统一北方,据于强势。周瑜算什么?有没有他都一样”。

(3)最后再重点说一个,比如邓艾偷袭阴平,灭蜀。假设钟会认为太冒险,所以未采纳。为什么说冒险呢?因为有两个极可能发生的事。其一、剑阁天险,姜维5万兵又是蜀国主力,抵御钟会十多万大军根本不成问题(这是已经成立的史实),而邓艾以轻步兵一万绕过剑阁,已是疲惫之师,若姜维分少数兵回击,很容易速战速决,打完了再回来嘛,有什么影响?你敢说就分兵这段时间,钟会就一定能把剑阁打下来?其二、若诸葛瞻占据险要,不让邓艾进入平原地区,则魏军对成都,根本就没有威胁力。这是常识啊,这么明显的套路蜀军会不用?于是,估计今天有人会说“多亏钟会阻止,否则邓艾一去不回头”。而事实是,姜维没有发援军,诸葛瞻更是一愚庸之辈,任黄崇苦苦相劝,他仍然犹豫不决,致使邓艾进平原地区,畅通无阻。蜀亡。

虽然“软禁刘备”是“空”,却也有“实”的体现,与其“谈空”找成功率来下结论如此无意义,倒不如就说其中的“实”。

二、刘备智破鲁肃,周瑜有心无力

刚刚提到,“软禁刘备”虽是“空”,却也有“实”的体现,在其相关事件中,这个“实”就是刘备智破鲁肃,周瑜有心无力”。

(1)

《三国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於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瑜策论:

就当时而言,形势最艰难者,刘备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点,刘备本人也很有自知之明,故“当有所求”,该怎么求?求什么?不得不承认,刘备眼光真是不一般,他精确认识到东吴存在的当前问题,将会给自己一个很大的得利空间。于是有此言“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疑”字怎解?刘备为什么要担心孙权怀疑他呢?怀疑的是什么呢?很明确,“赖孤为援”刚好说明,而且之后的事实也刚好说明,刘备哪里安得这般好心?

总之,刘备之所以敢亲自去东吴借地,他抓住的正是鲁肃这样人的心理。被刘备算计到这种地步,可见鲁肃的“识人之明”是烂到家了(注意,我没有说鲁肃其他方面不好,我只针对他的“识人之明”)。

(2)

《三国志鲁肃传》载——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汉晋春秋》载——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瑜策论:

先看看刘备对庞统说的话,再看看鲁肃对孙权的话。显然一个我设陷阱你来跳,你一边跳一边还以为自己很英明。真是“华丽”的被算计,某些蜀迷,看到刘备得逞很高兴,借地对蜀国大有利益,于是就夸奖鲁肃战略目光有远见,反而识破刘备计策的周瑜,倒被说成了“破坏联盟,目光短浅”,我看这些蜀迷比鲁肃还“华丽”!

(3)

《三国志周瑜传》载——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瑜策论:

再看看刘备对庞统说的话,然后看周瑜孙权的话。这就是有“识人之明”,而对敌计策的“识破”,虽然有“曹公势强在北”这一形势,但路有很多条,你鲁肃想不出来,是你能力有限,不代表周瑜想不出来。你顺着刘备思路走,只能保东吴一时,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吃掉,或许张口的人还是刘备呢。吴国要想在乱世生存下去,成就霸业,恰好最需要周瑜,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周瑜的才能,而是他的思路

(4)

《三国志庞统传》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瑜策论:

对比一下刘备离间孙权周瑜。让鲁肃再“华丽”一些吧……

(5)

《三国志鲁肃传》——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不同版本——初瑜疾困,与权笺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瑜策论:

对于鲁肃的干扰,周瑜的确是有心无力,毕竟东吴不是他说了算,还有个孙权。两个版本整体来看,周瑜希望孙权能用鲁肃的才能加自己的思路,而不是鲁肃的思路。总之是“保荆州”不是“借荆州”。“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而且,“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就是这句话,完全体现了周瑜思路,也正是东吴所需要的。已经两次大破曹操,一时间内,不再被他压着,从而创造出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形势随时都有变化,这正是该“动”的时候,而不是像鲁肃这样的“退”,东吴“退”不起啊。这一“退”,大势去矣

相关推荐:

历史|若古代遇到和颐酒店事件,这种防身器必备!

他只是团长,却在抗日中让敌人闻风丧胆

对越反击战:许世友为何命令一间房也不留

德国为什么要攻打苏联? 原因并不是那么简单

国民党高级将领韩德勤简介 韩德勤与新四军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