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孔明首次北伐全过程

发布时间:2013-04-03 栏目:专题 投稿:听话的棉花糖

蜀汉建兴五年、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

汉中

孔明在此发表了一篇令后世无限感慨的《出师表》,北伐拉开了序幕。

北伐大戏上演之前,还有一个前奏不得不提,就是孟达叛魏,当年孟达降魏的时候,可以说无限风光,可惜好景不长,曹丕驾崩、桓阶、夏侯尚皆亡,孟达又拥兵自重,心中不安是与日俱增,终于在孔明和李严的书信下,孟达要叛魏归蜀。孟达这个叛变计划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魏蜀吴三方都知道。就像隔壁炖肉,我不可能闻不到味一样,同在东三郡的魏兴太守申仪,就没少给孟达打小报告,当然也有私怨在里面。司马懿一边用书信迷惑孟达,一边私下进兵。在魏太和二年正月中旬,司马懿攻破新城,斩孟达

孟达失败对孔明北伐的影响。

以新城的位置,1个月,从孟达公然叛变,就1个月,就被攻下了。可惜,孟达嘲笑刘封言语犹在耳边,自己就变的更悲剧。【达初入新城,登白马塞,叹曰:“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失之乎!”】

孟达的叛变和孔明北伐计划息息相关,孔明北伐时间表已经定下,是建兴六年春,而孟达什么时候叛变可不受孔明控制,如果他不叛变或晚叛变对孔明北伐都有不小的影响,因为孔明指望他来吸引驻宛的荆州兵力,不让他们支援关中。所以【《晋书》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这段史料是可信的,因为孔明需要孟达在他北伐之前起兵背叛,以牵制魏国,只是没想到孟达脑筋突然秀逗了,才十几天就被打败,不过也是孟达的报应,一生多次背叛的他,最后被自己的亲戚和部下背叛。【魏略曰:宣王诱达将李辅及达甥邓贤,贤等开门纳军。】

这件事里面的几个人物

司马懿:这个老家伙未有天子调令,擅自用兵,可谓犯了大忌,但真正的封疆大吏就是要做到这种防患于未然,要是凡事都向朝廷申请,还要你们干吗用。他这次虚实并用,一边安抚孟达,一边秘密进兵,孟达最后大惊“我才叛变8天,司马懿怎么就到了”他也不想想,司马懿在他还没叛变的时候就进兵了,能不快吗?并且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连粮食都只带了不到1个月。孟达不被吓到才奇怪呢,最后十余天的攻击,显示了司马气势如虹带兵方式。背叛者身边多有背叛者,吕布、韩遂、孟达什么的都悲剧中的悲剧。

孔明孔明孟达背叛的幕后黑手,孔明是谨慎的,他在制定北伐计划的时候,是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孟达的吸引上,因为孟达是不可控的因素,但有孟达这个强劲的棋子不大用,又太浪费了,所以孟达最后的失败,对孔明计划有这不小的影响,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因为毕竟孟达弄乱了东三郡,使司马懿的荆州兵必须驻守宛来控制当地局势,不能支援关中,也算达到目的了,如果孟达能多坚持1个月,可能就连张郃都派不出来,那样孔明的胜率就更大了。至于孔明派没派兵去救孟达,派了,但只是去装样子。【《费诗传》魏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是可信的,因为北伐在即,孔明不可能分出多余的兵力去救孟达,但不能不救,所以还是派兵去救了,但并没有全力去救。于是就有了【《晋书》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

最后在八卦一下,由于孟达弄死了,孔明的姐夫,所以孔明这次见死不救也有私人恩怨。

申仪:申家是当地最大的地头蛇,早年依附张鲁【申仪兄名耽,字义举。初在西平、上庸间聚众数千家,后与张鲁通,】、后来跟随曹操【又遣使诣曹公,曹公加其号为将军,因使领上庸都尉。】、然后投降刘备【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最后又回到魏国,【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申耽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仪魏兴太守,屯洵口。】最后司马强制其入朝,才结束东三郡自治。【《晋书》帝使人讽仪,仪至,问承制状,执之,归于京师。】如果没有申仪的小报告,孟达的叛变可能还要往后拖,【《魏略》及达反,仪绝蜀道,使救不到。】在平叛过程中申仪也起了重要作用。

前奏演完,主角们开始登场。

作为三国最大的明星,孔明还是决定再晚一点登场,于是子龙作为大餐前的凉菜与开胃酒,先一步上了酒席。当然也有被这开胃酒灌醉的,就是魏大将军、督中外军事、假节钺,曹真。

孔明的目标是陇右陇右的价值有多大?

后世有人评价“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史记》“陇右畜牧为天下饶”也是汉代重要的马匹饲养地“汉设牧师苑三十六所,“养马三十万头”,散布在河西(指山西与陕西交界的黄河以西)六郡,即天水、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一带,大多数在河陇各郡县。”

再说陇右的地理位置,“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这句话说了三点,对于天下,关中最有优势;对于关中陇右最有优势;对于关陇地区,秦州即天水附近最重要。拥有关中可以俯瞰天下,拥有陇右可以俯瞰关中。而且陇右临近羌胡,民风彪悍,自古就是关中屏障。如果孔明能拿下陇右,不仅可以俯视关中,更可以切断魏国中央和凉州的联系,本来魏国对凉州的控制就不是十分牢固,当地豪族多有叛乱,一旦切断了与魏国的联系,本身就和蜀汉交好的羌胡,更是可以轻易的被蜀汉招降,还能就地组建骑兵,以备攻打关中。更何况陇右距离魏国中心较远,魏国的救兵以及军粮调运比较麻烦,还省得司马懿驰援关中

因此攻打陇右比打关中合算的多。

作为北伐的规划者,孔明考虑的很周全,曹魏在陇右的兵力,由自己本部主力来对付;荆州的兵力,需要守备刚刚叛乱的东三郡,暂时无法调动,而且陇右和宛城相距太远,司马不可能不经请示跨关中支援陇右关中拥有大量援军,暂时不能让他们支援陇右,需要调走他们。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蜀汉的元老,最后的一代大将,赵云赵子龙,出动了。以当时蜀国的情景,子龙是唯一适合当疑兵的人,第一、子龙在军队的资历最老,第二、军中地位仅此孔明,第三、在当时能力最高,第四、作风谨慎。可能有人会说:“魏延比子龙官职高多了,地位也比子龙高,能力也比子龙高”蜀汉的国情很特殊,是一个非常重人情和资历的政权,由于子龙的资历和功劳都比魏延高,所以即使魏延比子龙官职大,地位也不可能比的上子龙,还有就是将领都有个成长期,王平、马忠最后等人都比子龙成就大,但就在1次北伐的时候,他们还太年轻,魏延也是,魏延才打过几仗?能和子龙比吗?子龙在中原混战的时候就和刘备东奔西跑,所以此时的魏延和子龙比,还需历练。再说能力,魏延到死,除了官做得比子龙高,也没见到他有什么出众的能力。所以1次北伐时,做疑兵的人选只能是子龙。

再说说疑兵,

疑兵的作用就是吸引敌人主力并拖住,使己方主力打在敌人薄弱之处。为何使用疑兵,1是敌人防守周密没有破绽,需要调动敌人让他露出破绽。2是自己兵力不足,需要用一小部分兵力牵制敌人大部分兵力,集中自己优势兵力逐步消灭敌人。

冲锋、殿后、打援、诱敌是我心中的4大炮灰,尤其是打援和诱敌直接面对敌人的精锐部队,这种任务做不好就是溃败,也是最有难度的任务。

至于子龙的兵力,估计也就万人,孔明历次北伐的兵力,都很难确定,从数万到十万不等,但最多的一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北伐有十万,其他几次都是数万,虽然刘禅诏书是二十万,也有马谡临终上言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但这些都是虚数,泛指大军而已。以蜀国的补给能力北伐军大约就在八万左右,最多也就给子龙一万人,毕竟子龙只是疑兵,不是主攻,从来没有疑兵比对方主力还多的时候,也没有用精锐作疑兵的时候。

以点连线战斗过程:

1、一挡一拒两军对峙

《赵云传》:“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子龙和曹真都是守势,这是一个“麻秆打狼两头怕”的局面。突如其来的进犯,使曹真摸不清蜀军的底细,而且身在郿不在前线,虽然遣大众前来,却不敢轻易交战。再说子龙本身兵力就少战斗力也差,一交战准露馅,声东击西的计划立刻就失败。所以两军对阵却谁也不敢轻易动手。

2、兵多于贼不戒之失

兵弱敌强与兵多于贼是整体于局部的关系,整体上子龙兵力不如曹真,但具体局部战斗可能是曹真方面兵少子龙兵多。

形成对峙局面后,子龙拖的越久对蜀汉就越有利,曹真则不敢久拖,尤其是孔明兵出岐山三郡反叛后,更不敢拖了。必须调查清楚对面子龙的部队是实是虚,于是曹真派遣了一支精锐的小部队来摸底,于是子龙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不戒之失:戒虽通诫,但不等于诫。单看字面“告诫”似乎讲的通,但从实际就很难讲通了。告诫什么?是什么时候撤退还是如何打仗?堂堂镇东将军连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撤退都不知道,少提醒两句就打败仗,那子龙还是回家洗洗睡吧。再说一军统帅有充分的自主权,如果什么事都向孔明请示,千里之外等命令回来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这里为告诫显然不妥,应为警戒戒备。没有充分的戒备导致局部失利,是原文的意思。

仔细分析子龙所处的局面,以偏师冒充主力,最基本的就是广立营寨,原来10人睡一个帐篷现在2人睡一个帐篷,甚至立几个空寨充数。这样的后果就是本来就不多的兵力更分散了,为不能充分戒备埋下伏笔,身为疑兵本身战斗力就弱,再不做好警戒,那就真是找死了,正常人都知道的事,子龙不可能不知道,可是还是出现不戒之失,那就只能说底下巡逻的斥候在混事,本来10个人轮流巡逻变成2个人轮流巡逻,偷懒混事应付上级不是不可能,而斥候自己不知道糊弄上级先死的是自己。

3、敛众固守全身而退

子龙的底细被摸清后,立刻把分散的部队整合起来,不再给曹军机会扩大战果,同时曹真得到消息子龙是疑兵时,想必也是勃然大怒,想去陇右已经晚了,张郃已经袭破马谡孔明开始退军了。眼前唯一能找回面子的就是子龙的部队。堂堂镇东将军又是蜀汉元老是仅次于孔明的人物,而且兵少战斗力又差,如果能弄死子龙可比张郃风光多了,大败也行,击溃镇东将军也是不小的功劳。可惜子龙想在他前面了,先一个敛众固守,使自己聚零为整,使曹军的小部队无可奈何,看到曹军有大举进攻的意图,当机立断,烧毁栈道,可怜曹真的如意算盘全盘落空,眼睁睁的看着子龙徐徐退回,什么也没捞到。

局部总结:

子龙成功的吸引住曹真的主力,并使他始终没有投放到祈山主战场,虽有不戒之失,但没有较大损失,可以说瑕不掩瑜,成功的完成了疑兵任务。至于烧毁栈道令孔明北伐少了一条路线,但保住了部队、物资、断绝了曹军乘胜追击进入汉中的可能。

千呼万唤始出来,主角登场。

第一次北伐时,孔明出兵的时间,没有具体写,通过整个北伐的过程以及后面的记载,最后能得出孔明出兵在:蜀汉建兴六年一月中旬,即曹魏太和二年一月中旬。

这个时间要倒着推算,【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丁未,行幸长安。】查太和二年春丁未日是:二月十七。即太和二年二月十七日,1次北伐已经基本结束。同时也有个疑问【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此处记载魏明帝先到长安,后派张郃出战。但对比《明帝传》中的记载显然是缺乏力度的,因为《明帝传》中已经详细到具体日期了,以及之后的【四月丁酉,还洛阳宫。】、【乙巳,论讨亮功】等记载的非常清晰,两者取可信的记载,明显是《明帝传》更可信。

既然一伐结束是在二月十七以前,在参考有关战斗持续时间的记载【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后十余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后十余日”也就是说:孔明到陇上南安郡投降派兵攻打陇西至“诸军上陇”即:张郃援军破马谡之日,才“十余日”加上南安、安定叛变的时间,以及孔明决策和行军的时间六天左右,即二十多天,加上攻克祁山时间,数天,再加上孔明从汉中到祁山的行军时间和从陇右撤回汉中的时间。总共超过三十天,即孔明出兵时间大约在一月十日,这是底线了,根据之前孟达叛乱的时间孟达被围困正好是一月初,所以孔明不会太晚出兵的。

参考一些数据:

骑兵日夜兼行三百里为大忌,步兵日行百里为大忌。

“蜀帅”到达陇西郡治襄武城下,自然是从祁山出发的,从祁山到襄武城,有三百八十余里,按日行八十里计,需五天,途中经过南安郡城,至少应停留半天。因此,共计六天。

洛阳到街亭一千七百里左右,张郃部队正好二十日能到。

孔明祁山,信使一日六百里,最多四日到洛阳,张郃三日入洛阳。

即:从孔明祁山张郃马谡,要二十七日。

综上所述,不到三十天是一次北伐的战斗时间。二月十七是主要战斗结束时间,即一月十七日左右是孔明祁山时间,加上从汉中到祁山的行军时间九天左右,即孔明出兵最晚是一月十日。

第一道警戒:祁山堡。

【《水经注,漾水》祁山在山番冢之西七十里许,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迳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有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卦西南二百四十里。】

【《读史方舆纪要》祁山在县北七里,后汉末置城山上,为戍守处,城极严固。】

【《通典》明帝太和二年,蜀将诸葛亮攻祁山城,不拔,今同谷郡长道县东十里】

【《明帝纪》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之也。】

祁山堡是魏国第一道防线,虽然和襄阳、合肥并列,但明显从来就没起到多大作用,至少在孔明面前起的作用有限。

虽然孔明没有硬打祁山堡,但不代表祁山堡就起作用了。祁山堡守将名叫:高刚。孔明随便派了一部分人监视他,就带着大部队奔天水了,而高刚守了几天眼看没援军就要投降,结果赶上张郃击破马谡,没投降成。

【《明帝纪》明帝太和二年,蜀将诸葛亮攻祁山城,不拔,今同谷郡长道县东十里。】这是结果,孔明没有拿下祁山堡而已,祁山堡依山而建,险峻异常,硬攻它绝对是脑子有问题。

【《魏略》昭於楼上应详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曩时高刚守祁山,坐不专意,虽终得全,於今诮议不正。我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亮,便可攻也。”】通过郝昭的话,可以看出高刚在孔明北伐的时候,已经准备投降了,虽然最后没投降,但对他的议论一直都有,而郝昭也是拿高刚作反面典型,来告诉靳详“我郝昭是不会投降的”。

孔明祁山堡也没耽搁几天,围一下、留点兵就走了,也就三、四天。

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如果陇右关中的门户,秦州即天水就是门钥匙。因此孔明有两次北伐的都是先入天水。只是这次孔明想一口气全据陇上。三郡叛乱,究其根本,病根还是出自曹魏自己对付少数民族的政策,从曹操时代开始,曹魏的政策就是打压+迁徙,曹操本人外加夏侯渊没少拿外族开刀,凉州陇右的羌族、氐族、各种豪强也是时叛时降,虽然有张既、杨阜等安抚高手坐镇,但曹魏对凉州的控制力很薄弱,对陇右的控制也不牢固。于是才有孔明北伐【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先锋马谡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有个误区,孔明不是听说张郃增援陇上,才派马谡去守街亭的,而是刚出祁山就派马谡据守街亭了。

至于街亭的位置,虽然有争议,但通过考证,街亭在略阳之东北,非略阳城,其位置扼于安定郡至天水郡间关陇道之咽喉。

而且,陇上五郡,在张郃马谡之前,天水和广魏并为投降,所以,孔明所派遣的先锋最远也就能抵达街亭,再远就和本部脱节了。

西攻陇西

【而南安果将蜀兵,就攻陇西。楚闻贼到,乃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陈,而自於城上晓谓蜀帅,言:“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使颙鸣鼓击之,蜀人乃去。后十馀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

陇西太守游楚,独守陇西,硬抗住蜀军西向,如果蜀军占据陇西,即可展望凉州,陇西是最后的防线了。凉州,魏国对凉州的控制力本事就不牢固,凉州诸国王,皆和蜀国有联盟,【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这是孔明北伐前凉州诸国王的态度,可以想象一旦蜀军入凉州界,对魏军的打击是多面的。蜀国也能立刻组织西凉骑兵为己用。

进攻陇西的将领,没有记载,不过一般都认为是:魏延,因为当时魏延是凉州刺史,一旦陇西攻克,就会进军凉州,魏延也不会再是遥领。当初蜀汉设立凉州刺史都是找最合适的人来担当,马超、魏延、姜维,三个凉州刺史,显然都是最适合攻克凉州和管理凉州的人选。

清理天水张郃驰援

孔明发现祁山堡形同虚设后,就直奔天水,因为前面说了,天水是占领陇右的第一步,孔明的分兵除了,马谡街亭断陇道和进攻陇西的部队外,没见到其他部队了,根据《马谡传》中【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魏延估计是去了陇西,吴懿呢?既然派马谡街亭,显然吴懿也有任务,比较合理的猜测就是,攻略广魏,毕竟马谡在前,若身后无大军支援是很难立足的,因为广魏并未投降。当然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链支持。

单说孔明的主力左分分右分分,估计也剩不了几万了。天水的重要据点有几个,最重要的是上邽,其次是冀城。运气这东西,有,可孔明的运气一直都不好。本来一次突袭天水,结果赶上【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堂堂雍州刺史在天水,这一下,天水太守马遵想跑都不敢跑了,好歹郭淮也是见过汉中之战大场面的人,当机立断撤到上邽,组织抵抗,马遵也随着去了,姜维因为家在冀城,没有去。孔明立刻一波兵看住冀城,带大部队攻打上邽。

到此一般认为孔明并没有打下上邽,北伐也在这里停顿了。

其实不然,通过其他史料分析,孔明把郭淮从上邽打跑了,或者说郭淮看上邽守不住跑了,也可能郭淮直接跑了,留马遵守上邽,最后马遵也跑了。

理由:

一、【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街亭,高详屯列柳城。张郃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郭淮在后期已经不在上邽坚守了,去打列柳城了,至于列柳城在哪,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但要说明的是,如果郭淮坚守住上邽,其功劳与作用远非一个不可考的列柳城能比的。

二、张郃的行军路线。关中驰援陇右,有两条比较合理的路线,一条是张郃后来破马谡走的陇山道,还有一条是陈仓狭道,之前夏侯渊平陇右就是张郃率步骑5000走的陈仓狭道,陈仓狭道,一头连着陈仓,一头是上邽,中间还可以入广魏,进攻马谡身后,是一条战略要道,在加上张郃也走过这条道,对这条路很熟悉,也比陇山道近很多,虽然道路艰险,不适合大军快速通行,但不是不能通行,夏侯渊大军就通过了。如果像上次平马超一样,先一步派1万人左右攻击马谡身后,或偷偷的把主力直接开到上邽反突袭孔明本部,击退孔明后割断主力与各分支的联系,很可能把在陇右的蜀军全包圆。毕竟魏国援军不只张郃一部,还有被忽悠了一个月的曹真呢。然而张郃却没走陈仓狭道,道路艰险不是问题,毕竟之前也走过,时间不紧张也不可能,唯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就是:郭淮把上邽丢了。郭淮丢了上邽,导致张郃不知道陈仓狭道的终点是什么情况,陈仓狭道本身就难走,如果孔明再在中间设伏,那张郃的5万大军不够死的。所以张郃宁可绕点远也不走这种危险的路线,这是指挥官应有的谨慎。

三、天水太守被重罚,【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吏民骚动。天水、南安太守各弃郡东下,楚独据陇西,……南安、天水皆坐应亮破灭,两郡守各获重刑,而楚以功封列侯,长史掾属皆赐拜。】如果上邽还在天水太守马遵手里,是不可能有“弃郡东下”的记载的,之后也不会受重刑,因为如果上邽守住,就等于卡住孔明的脖子,令他无法前进。功劳之大,更在游楚之上。

四、孔明撤退理由,【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如果没拿下上邽,何谈“进无所据”

五、袁子论述,【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虽然袁子未必知道详情,但这个“亮屯去数里”显然还是能反映一个侧面的。

六、姜维的投降,姜维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投降的,而且也是拖到张郃快破马谡了,才降的,如果马遵还在上邽,让冀城看到希望,姜维也不会投降。

因此,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通过其他史料以及因果分析,孔明拿下了上邽,郭淮跑了,马遵为此受重刑。

街亭之战

张郃从陇山道驰援陇上,自然会遇到等待已久的马谡孔明估计也曾喜忧参半,喜的是张郃不出所料的去了街亭,忧的是马谡能挡魏延多久,毕竟马谡是初次领兵。于是同样是不出所料的,马谡出问题了,只是这次料对了的是刘备。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三条记载,描绘了完整的战况。简单的说,就是马谡突然想据山防守,使自己占据地利,而张郃发现可以断掉马谡水源,于是马谡一部就很快崩溃了,之前王平也规劝过,只是马谡不听。

至于为何马谡突然要上山防守,估计时间太充足,想的太多了,马谡张郃早10天左右到街亭,有充分的时间考虑,结果书生气一发作,满脑子的兵法理论一爆发,强烈的自信心想验证一下,那些理论是否行得通,于是学韩信故事,试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念头,打败了理智。

再说张郃本身就是选了一条保险的路线,一看马谡这样防守,估计也是一惊,能料到我走这里,却又派了这么个人来防守,也太看不起我了。断了水源,我都不用上山去攻,你就会溃散,就算你有再好的地利也没用。

还有王平,既然我劝不动你,我就先想好对策吧,一旦你失败了,我怎么能补救一下。

平心而论,马谡要头脑有头脑,要兵法会兵法,也经历过战场,的确是个守街亭的合适人选,可惜关键时刻失去理智了。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果断撤军

孔明得到街亭战败的消息,一定很郁闷,不过眼前的危机使他没工夫郁闷,因为他的部队分的很散,如果不及时收拢,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好在王平吓住了张郃,令街亭的损失,小了很多。此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撤退,一个是依托天水,继续抵抗,这是个难题,先说第二种选择,由于天水已经占领,所以在这里抵抗没问题,但,前锋大败,士气成问题,还有阻止不了敌人继续派援兵,进攻陇西的部队如果不撤离会被包圆,只有天水在手,魏国从故道出入武都,断后路怎么办?之前是因为陇右的威胁实在太大了,魏国不敢先去武都,此时陇右威胁已经基本解除,如果孔明还在天水顽抗,魏国势必会再派援军断孔明后路,另外曹真上陇和张郃汇合起来的兵力比孔明多很多,孔明的处境会更差。

于是,孔明果断撤军了,如果孔明贪恋天水实地,就会让他更加被动,进而会造成更大损失,合格的统帅,必须知进知退。

秋后算账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谡下狱物故,】

【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无论以什么借口,打败了就是打败了。所以从统帅到责任人,一个也没落下,孔明是主帅自贬三级,子龙是一路统帅并且有着不戒之失也贬一级,主帅罚完了,该责任人了,马谡临阵违命、战败逃亡,下狱诛死,张休李盛等人也都受到相应的惩罚,唯有王平因为表现突出,受到提拔。

相关推荐:

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隋末农民起义中重要战役

从《三八线》看抗美援朝轻重武器,中国军队轻武器配置不输美军

中国军队造轻型电子侦察机 日媒猜测将部署海上

中国男子涉嫌向伊朗提供核部件 将在美受审

志愿军老兵忆抓美军俘虏:用铁丝把俘虏大鼻子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