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江陵之战资料汇集

发布时间:2013-04-03 栏目:专题 投稿:超级的萝莉

今天我们所讲述的战役是—江陵之战(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由于三国志所呈现给大家的记载有两个特点:一,比较散,分散在各个纪传当中;二,侧重点不同(如:魏传褒扬魏将;吴传褒扬吴将)。

而我把资料都汇集起来,方便大家观看。先谢谢大家的支持啦!

正文:魏黄初三年(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爆发了一场蜀国东吴的巨大战役—夷陵,猇亭之战;结果东吴以少胜多,战胜了蜀国,使得蜀国元气大伤,先主刘备后来死于白帝城永安宫。

那么为什么要说夷陵之战呢?因为这是一个承接,使得大家更好的了解事情的脉络啊!早在之前,魏文帝曹丕听闻刘备的布兵方式就料到刘备必败。

原文:闰月,孙权刘备于夷陵。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xi二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选自《魏文帝纪第二》

翻译:闰六月,孙权在夷陵击败了刘备。起初,文帝听说刘备军队东下,和孙权交战,设立栅栏连接营垒七百多里,于是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得用兵,哪里有扎营七百里抵御敌人的呢!’‘把军队广布在草丛茂盛,气温低湿且又险要阻塞的地方,必会被敌人所擒’,这是用兵的大忌啊!

这便是曹丕对于夷陵之战的评价了。

在这之前,关羽被杀,刘备为“义弟”关羽报仇,军势浩大,孙权于是想寻求曹魏的帮助,以缓解危机,于是便打算向魏称臣。希望最次也是保证刘备攻打他的时候,曹丕不出兵来“趁火打劫”。

当时群臣们都来庆贺东吴称臣的事,唯独刘晔不喜,说:“后备果出兵击吴。吴悉国应之,而遣使称籓。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选自《刘晔传》

翻译:后来刘备果然出兵攻打东吴东吴也是举国抵抗,而另外派遣使者来向魏国承认是其藩属。朝廷的大臣们都为此感到高兴,为文帝祝贺,唯独刘晔不高兴,说:“东吴绝断长江、汉江自为势力,没有称臣很久了。虽然您的品德可与虞舜相齐,但东吴贼寇的本性不会变,他并不会因此而感动。此时是因为有困难才臣服于您,不可以相信他。他一定是外面受到了蜀国的攻击,里面朝廷有事发难,然后他才派遣使者请求臣服罢了,我们可以乘着他穷困之时,偷袭他并攻取下来。如果纵敌一日,便是几世的祸患,不可不明察详细啊!”

《傅子》又记载刘晔说:“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帝曰:“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对曰:“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帝不听……

翻译:“孙权之前袭击荆州并杀害关羽,取得荆州四郡,刘备大怒,必然兴军来讨伐孙权孙权因外有强敌,必会惊恐不安,又担心我们趁机讨伐他,因此才臣服于我们,一来可以借称藩而让我们没有理由出兵,二是可以让我们作为他的援助,壮大他的势力,使蜀军疑惑……

现如今蜀、吴相互攻伐,是天要亡他们。应当举大军过江偷袭东吴后方。蜀国攻击东吴外侧,我们袭击他的内部,东吴不出一个月就会灭亡。吴亡,则蜀国孤立。如果蜀国占有吴国一半的土地,蜀国也不能长存,更何况蜀国仅占有吴国西部边缘地区,而我国已有吴国东部的重要地区了呢!”

曹丕说:“他称臣归附我,我要是讨伐他,这不使天下归附我的人对大魏有疑心了吗,心中必生惧怕的心啊!实在是有危害啊!不可!我何不接受东吴的归降,而偷袭蜀国的后方呢?”

刘晔回答说:“蜀国我们远,吴国离我们近,又听闻我大魏讨伐,必定撤军防守,我们想制止都没办法。现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刘备盛怒讨伐东吴,若是听闻我们讨伐东吴,知道东吴必亡,必定加大进攻来与我们瓜分东吴各地,必不会改变计划,压制住愤怒而改救助东吴,这是必然的大势啊!”

可是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意见。打算坐山观虎斗。

而等到夷陵之战结束后,曹丕又想要讨伐东吴。这时刘晔又进谏,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帝欲兴众伐之,晔以为“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帝不听。

翻译刘备军败,东吴就不对曹魏那么尊敬有礼了,曹丕欲要兴兵讨伐他,刘晔认为:“现在他们正因获胜而士气正旺,上下同心协力,而又有江湖阻挡,必定难以一时间战胜他们。”

曹丕还是没听。

贾诩也进言道现今的形式不宜攻伐蜀、吴: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

翻译:丕问贾诩说:“我欲要讨伐不顺天命的吴、蜀,他们哪个我该先讨伐?”贾诩回答说:“吴、蜀虽然是小国,但都依靠高山、大江,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知晓虚实,陆逊善于统兵,他们有的都据守险要,有的战船行于江湖之上,一时间很难攻取下来。用兵的道理,是先料定能够战胜敌方再与敌方作战,先考虑敌方的情况再派遣合适的将领,因此计策从不会遗漏或失误。况且我仔细探察了群臣,没有可与刘备孙权对战能力相伯仲的,即使您亲自出征,也未必有十全的把握啊!从前虞舜动武而使有苗部落归附,但现如今我认为当今要先以文治国再以武力平定天下。”

后来文帝没有采纳。准备讨伐东吴

那么我们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曹丕不伐蜀,而伐吴呢?

我没有找到具体的资料来佐证它。

不过我认为有以下五点:1。诸葛亮被称为“贤相”,必会辅佐后主,抵御外敌。

2。蜀地山路崎岖,不易深入。

3。又有汉中魏延一样的“干将”把守,西下很难。

4。东吴向西追击蜀国败军,防守会不严密。(可结果却防御的很好。)

终于江陵之战开战。分为三个部分:

洞浦之战—魏胜

濡须口之战—吴胜

魏军的撤退

洞浦之战有以下相关记载:

魏军方面的记载:

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击权大将吕范等于洞浦,破之。(休)拜扬州牧。—《曹休传》

假黄钺: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

钺为斧钺,一种刑具,即:「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必然专属君王,故偶尔暂借人臣,应为「假」节钺而不为「持」节钺。

(2)与夏侯尚等征孙权,击牛渚屯,破之。转拜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

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因执事于殿中,故名。】—《曹真传》

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夏侯尚传》

翻译: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车驾幸临宛城,派遣夏侯尚率领诸军与曹真共同进攻江陵孙权将领诸葛瑾与夏侯尚对江而峙,诸葛瑾渡过江中小洲,并分派水军在江中(江陵一带)作为防御。夏侯尚在夜晚多驶油船,率领步骑一万多人。在江陵下游一带偷渡而过,攻击诸葛瑾的军队,在江上烧毁诸葛瑾的战船,水军与陆军并攻,大破东吴军。江陵城为攻下来,正逢瘟疫,便下诏命令夏侯尚等引军归还。

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张辽传》

吴军方面的记载:

(1)曹休出洞口,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守。遭大风,船人多丧,盛收余兵,与休夹江。休使兵将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各引军退。—《徐盛传》

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于洞(浦)口。迁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吕范传》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2。但是在另一头,曹仁则败给了吴军将领朱桓。

记载如下: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tuo二声)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朱桓传》

翻译: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曹丕派遣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开军至濡须口,曹仁想要袭取小洲,在外传出虚假消息,说要向东攻打羡溪。朱桓于是分一部分士兵前往羡溪,等到军队出发了,忽然得到曹仁已经距濡须口七十多里的消息。休穆想要遣使把发到羡溪的士兵追回来,士兵还没有追回,结果曹仁军队先压境过来。当时朱桓手下所统率的士兵仅有五千人,大家此时各怀心思,都对这突如其来的敌军充满恐惧,桓于是打比方说:“两军交战,胜负的关键在于率军的统帅,不在于军队人数的多少。诸位听闻曹仁用兵,与我统军如何呢?兵法上称防守方仅需要进攻方的一半军力就可以,这说得还是平原地区,没有城池防御的情况,一般两军交战勇敢与胆怯相同啊!如今曹仁既不勇猛也缺少智略,加上他的士兵在水战上没有信心,又千里赶来,人马疲乏,而我与诸军共守高城,南临长江,北靠山岳,以精神旺盛的军队等待疲惫的敌军,以防守牵制敌方,这是百战百胜的态势啊!即使曹丕来了,也不足以忧虑,更何况仅有曹仁等将呢?”

于是摆出一个向敌军示弱的状态,来引诱曹仁军队深入,曹仁立刻子泰进攻濡须,又遣诸葛虔、王双乘油船进攻中洲,朱桓先遣部将率军攻打油船,又击常雕等,自己亲自来抵拒曹泰,烧营后撤退。并斩首一千多人。

3。魏军的撤退分为董昭进言撤军及曹丕诏书回军。

董昭进言撤军的理由可从中提炼出四点:大驾幸宛,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等攻江陵,未拔。时江水浅狭,尚欲乘船将步骑入渚中安屯,作浮桥,南北往来,议者多以为城必可拔。昭上疏曰:【“武皇帝智勇过人,而用兵畏敌,不敢轻之若此也。夫兵好进恶退,常然之数。平地无险,犹尚艰难,就当深入,还道宜利,兵有进退,不可如意。】(翻译:魏武帝曹操智慧勇气过人,然而还谨慎应对强敌,不敢轻率像今天这样啊!况且军队都喜欢前进,厌恶后退,这是很平常的道理。平地无险的时候,尚且有很多困难,有时就当深入,有时撤回才比较有利,这有时是不能尽如人意的。)(1)今屯渚中,至深也;(2)浮桥而济,至危也;(3)一道而行,至狭也:三者兵家所忌,而今行之。贼频攻桥,误有漏失,渚中精锐,非魏之有,将转化为吴矣。臣私戚之,忘寝与食,而议者怡然【怡然:安适自在】不以为忧,岂不惑哉!(4)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就不破贼,尚当自完。奈何乘危,不以为惧?事将危矣,惟陛下察之!”帝悟昭言,即诏尚等促出。贼两头并前,官兵一道引去,不时得泄(一时间不能撤出),将军石建、高迁仅得自免。

今屯渚中,至深也;

浮桥而济,至危也;

一道而行,至狭也:

加江水向长,一旦暴增,何以防御?

最后以及曹丕的下诏撤军,结束了江陵一战:

《魏书》载丙午诏曰:“孙权残害民物,朕以寇不可长,故分命猛将三道并征。今征东诸军与权党吕范等水战,则斩首四万,获船万艘。大司马据守濡须,其所禽获亦以万数。中军、征南,攻围江陵,左将军张郃等舳舻直渡,击其南渚,贼赴水溺死者数千人,又为地道攻城,城中外雀鼠不得出入,此几上肉耳!而贼中疠气疾病,夹江涂地,恐相染污。昔周武伐殷,旋师孟津,汉祖征隗嚣,还军高平,皆知天时而度贼情也。且成汤解三面之网,天下归仁。今开江陵之围,以缓成死之禽。且休力役,罢省繇戍,畜养士民,咸使安息。”

翻译

《魏书》记载丙午日诏令:“孙权向北残害人民,劫掠财物,我认为不能让贼寇长期侵扰我国,使他们活得长久,因此下令使我魏国最强之猛将们分三路一起征伐东吴。如今征东诸军与孙权将领吕范等水战获胜,斩首四万,获得船只万艘。大司马曹仁据守濡须,他所擒获的贼寇也都数以万计。中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围攻江陵,左将军张郃等船只前后首尾相接,直渡过江,攻击东吴的南渚,贼寇投河溺死者数千人,又挖地道以攻江陵城,江陵城内外麻雀老鼠都不能随意出入,江陵城中的贼寇现如今只能为案上的肉,任人宰割罢了!而作战的贼寇军中又出现了瘟疫,有惨死在江中船只上的,也有死在陆地军营中的,我甚至担心我军也相互染上此疾病啊!过去周武王讨伐殷商,在孟津与各诸侯国部落首领会盟,因讨伐灭商的条件尚未成熟而退师回归,汉光帝征讨隗嚣,因军队粮食已尽而还军高平,这都是通晓天时而又了解与贼寇作战的形势的。况且成汤之仁德至于飞禽走兽,因此天下都归心于他的仁德啊!【小知识:《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翻译:《史记·殷本纪》记载:殷汤外出,看见猎人四面布网以捕捉鸟雀,并向上天祈祷说:“天下四方的鸟雀都入我的网中吧!”殷汤嘻笑说:“这不是要捕尽鸟雀,使其灭类绝种吗?”于是自己拿网,并把网的四面拿去三面,仅留一面,祈祷说:“愿意往左飞得,往左飞。愿意往右飞得,往右飞。只有那命将该绝的,才进到我的网中来。”】

现如今收回围攻江陵的众军,暂时放过早该死绝的飞禽吧(指江陵城的东吴贼军)!并使民力得以休息,省免戍边的将士,使全国上下的将士和民役都得以修养生息。”

于是江陵之战曹丕的撤军宣知结束。

我不禁吟诗一首打油诗作为总结:皇叔为弟报弒仇,猇亭一役却失谋。子桓早料玄德败,然而不知子扬筹。不料洞浦天助魏,但是濡须却败吴。若不瘟疫下诏在,也是留清免嫉仇。

相关推荐:

“天可汗”时代,大唐帝国的开疆拓土史

毛主席-我们心中的太阳,无人能替代的战略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英国发起侵略战争动因

驻日美军放宽夜间饮酒限制 引冲绳民众抗议

抗战英烈魏拯民: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抗联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