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围陈仓战

发布时间:2013-04-03 栏目:专题 投稿:俭朴的保温杯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12月,蜀汉右将军行丞相事的诸葛亮率领大军通过大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五十里左右),进入了关中平原,进而统领三军围攻陈仓城池。因此可以把这次军事攻守战争称为陈仓战役

撰写此文,主要是为了谈谈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战役宣告失败后,在休整未齐的情况下,突然发动这次战役的战略目的。

一、首先看看陈仓战役前的动态局势:

建兴六年春,因为马谡军在街亭被魏将张郃击败,蜀军多数精锐就此消亡殆尽,再无力与魏军抗衡夺取陇右,诸葛亮只好收集残余兵力,率领大军缓缓的退回了汉中休养生息,恢复实力。

同年夏天,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使用诈降计谋,骗取魏扬州牧曹休的信任,诱使其亲率10万大军向皖地进发,当时的司马懿也分军开向江陵,贾逵开往东关,魏国三路兵力俱进,想就此以雷霆之势打败吴国。

东吴方面,眼见计策得逞,孙权急忙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硃桓、全琮为左右督,各自督领三万人分为三路攻击已然入瓮的魏大将曹休。

曹休军深入敌军腹地,突然发现自己中了计,但凛然不惧,还是想凭借着自己的优势精锐兵力东吴大战一场,趁机击溃吴军。

可惜战役期间,为陆逊伏兵所破,曹修不得不大败而走,东吴乘胜追击,到达夹石地带时,又一举歼灭曹兵万余人。

曹休军狼狈不堪,损失甚为惨重,进不能,退不可,正待覆没之际,贾逵援军轻军奔袭夹石,东吴兵惊而退,曹休是以得到喘息的机会,逐渐整顿士气,最后杀出重围。

蜀汉方面:诸葛亮兵败退回汉中后,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戎士简练,蜀军元气渐复。得知曹休兵败,魏紧急调动各方兵力聚集于东南一线,关中再次变得虚弱(司马宣王治水军於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

随后,诸葛亮上奏《后出师表》,兵进大散关

二、魏蜀双方参战兵力简析

蜀国:3~4万人。

---经此街廷惨败,蜀国主力军损失巨大,而后诸葛亮还下定决心减兵省将,北伐返回剩余的兵力数万要裁员不少,用以休养生息,屯田养力,因此,在匆忙之间,诸葛亮突然要发动第二次伐魏战役,能够聚集的兵力也就三到四万人。

魏国:

按: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曹真遣将军费耀等救之。。。。。。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资治通鉴)

---陈仓城内将军郝昭、王生带领1千多人固守。以费耀的等级和曹真在关中兵力,可以推测费耀和王双等将来援的兵力有数千。张郃从河南城出发的三万兵力尚未到达,蜀军已退,因此,魏国此次战役参战的兵力最多不到五千人。

三、分析曹真之前怎么会预料到诸葛亮二次北伐会围攻陈仓

<;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按照<;布局天下>;一书的记述。汉中和关中平原隔着提条高峻险要的秦岭山脉,这条山脉一直都是西面南北之间一道重要的屏障。

山脉其间共有四条通道以供通行。

1。散关——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为嘉陵江上游低谷地带,这是秦岭西部南北往来的一条最重要的通道,散关(又大散关)即在此通道的北端当道依险而立。它是关中与汉中巴蜀的咽喉,无论是想北上或者南下,占据散关都是必须的。(出口处即为宝鸡陈仓地带)

2。褒斜道——褒斜道主要是沿褒水和斜水河谷而行。河谷深险,悬崖壁立,通行不易。故历代多治栈道于褒斜,当时的情况赵云在一次北伐失利退兵时,为防止曹真的追击,烧毁了赤崖一段的栈道,短时间内并不能修复,因此诸葛亮出此道的概率很小。

3。傥骆道——其中一段越秦岭主峰,盘山路曲折回旋八十余里,共84盘,行军不易,易受阻塞。谷道全长四百二十里,险危难通,不利于大军辎重粮草等通行。

4。子午道——位于秦岭最东端,谷道全长660里,因秦岭高峻,道路曲折回旋,幽深险峻,极为不利大规模人力物力的运行。

比较4条通道,只有散关最有可能通行大军,另外的三条谷道主要用于出奇兵(曹操当年和刘备争汉中时,也曾从斜谷道进军过,当时他叹过:南阵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可见这些山脉里间的通道是何等的凶险难行)。

而综观历史上南北争风之际,势力间也多以散关为要冲。

因此之前曹真能够预料诸葛亮二次北伐会兵出陈仓,亦非有何通天彻地之能。他只是认为街亭一败后,诸葛亮不可能轻易重蹈覆辙,出同一路兵。而要换其他攻取方向,也只有关中平原几率大,且出这大散关的概率是其中最大的,而因此预先加紧修备战具严阵以待罢了。

因为如果真如史书论述的:真以亮惩於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这番神机妙算,就像把诸葛亮这个人都给看透了,知道他必定有这个举动一样。那么,为什么当初就只留下一千人守城,而不是更多兵力,直接把诸葛亮聚歼在陈仓境内?

想来思去,只放置一千余人,似乎还有谋害郝昭的嫌疑=

四、诸葛亮发动此次陈仓战役的战略目的

因为有这么一个记载:

诸葛孔明出陈仓前夕给东吴胞兄诸葛瑾的《与兄瑾言治绥阳小谷书》中写道:“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因此很多朋友以为诸葛亮在街亭大败的影响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匆忙出兵围攻陈仓,其战略目的完全是围魏救赵,为东吴分担魏军在东南线的压力,也因为如此,诸葛亮并没有意图攻下陈仓,是以数万大军连番强攻一个千余人防守的小城池20多天不下是可以原谅的,与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毫无关系。

似乎这个说法有其道理,但细细想来,个人以为,这是其实为诸葛亮带领的蜀国大军遮羞的偏颇看法,是不准确的。

理由如下:

1。魏军布置在东南线上的兵力还不足以强烈的威胁东吴的存亡攸关。(PS:即使威胁到了,跟蜀国关系也不大)

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资治通鉴)

---这里描述的是魏三路大军分道并进南下,声势震天,势如破竹的军威。而其实此刻的曹休10万大军正慢慢的钻进东吴大军早已给他们布置好的大口袋里。

这次战役的简略经过前面已经有论述,就不再赘言。此战东吴军获得大胜,士气高涨,军姿严整,向北直追魏败军,曹休堪堪得脱逃,魏军那时处于被动阶段,勉强抵御敌人的攻击。

再对比曹操曹丕时代数次亲率三军南征,屡无进展的现实情况====时江水盛长,帝临望,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就可以了解到即使是在魏兵力强盛,国内较为安定的时候,魏帝御驾亲征,也只能是望江兴叹,面对层层部守在长江天鉴沿岸的东吴军,可望而不可即,有心无力,不能奈何。

更何况此刻在曹休东南线,主力军大败,军心动摇的之际发动南征之战?从事态后来发展上看,张郃也只是带上3万兵力救援关中的,对南征大军并无重大影响,综观史载,未见东南线魏军得利于何处?因此东吴感到一定压力是有的,但是不会很大。毕竟魏国连年征战,国力空虚疲敝,还没有实力进行统一战争。

因此诸葛亮没有任何理由在自己还没有恢复的时候力排群臣柬言,固执的再次出兵北伐,就只为东吴减轻不太需要减轻的压力。

2。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比臣到,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

---有朋友认为,如果诸葛亮不是围魏救赵,而就是进行着第二次北伐战役,那怎么就只带了刚好1个月的军粮?这不明摆着一个月后就要撤兵的吗?这像是一支准备北伐大军吗?像是一生为慎异常的诸葛亮的作风吗?

个人觉得,说这话的朋友MS没有考虑一下这些:汉中到陈仓的距离,道路的艰险,蜀国当时的国力,还有当时蜀军的情况,而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况下突然兵出散关不用再强调了吧?

冷兵器时代,运输工具极其的简陋,道路坑坑洼洼,要千里运粮,还要防备被敌人迂回偷袭切断,因此后勤部队压力很大,运送起来就相当的困难,以蜀国当时的国力,一次战役之初就携带数万部队一个月的军粮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军粮是在战斗过程中不断补给的,诸葛亮当时的目的是乘机快速的偷袭关中,如果能成功,可以直接以关中(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灌溉方便,土地肥沃,开发程度高)为补给地点,不用劳民伤财的从汉中运送物资,要是不行,马上快速的撤退,那就不需要多余的粮食,因为后勤部队退兵的时候机动性很弱,若是被敌军追击,就会造成无谓的损失。

这个事情张郃就有预见性,知道以蜀军的实力最多有一个月的粮草支撑。最后事实也易见,这个确然并不是诸葛亮有意施为的,而是客观条件限制。

不然张郃能如此断定对手的粮草问题,看来也是成神一般的人物了!

总的看来,诸葛亮围魏救赵的这一条论据不成立的。

3。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亮使郝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昭,昭于楼上应之曰:“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言“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资治通鉴)

---根据上面的记载,如果诸葛亮的真实目的是制造假象,猛攻陈仓,以此吸引魏主力回援,那他叫靳详去劝降郝昭干什么?不是说他醉翁之意不在陈仓的吗?派人劝降,要是真的给降服了,就此拿下陈仓,而之前蜀军是没有北伐的准备的,怎么应对魏援军的攻击,难道想重蹈街亭覆辙?如果成功,那不费力的拿下陈仓,那怎么吸引魏主力回来援救?

恩,或许可以解释说他做做样子,想让假象造的更真,派个人去劝降,拿下陈仓,等待魏军来援还是有可能的。

不过,劝降不成之后,诸葛亮却有了的这样的作为:

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馀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於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於城里,昭又於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馀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这些举动可有必要?如果是佯攻,有必要耗费这么大的攻城器械,这么猛力的战火?东吴给了蜀国什么好处?

古代战场不同今日,相隔千里,后方决策人只知道前线为敌军攻击,却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攻击,战局变化也不能在片刻知晓。诸葛亮如果是围魏救赵,那么象征性的派着大军包围着陈仓,之后再到处散播谣言说一定要攻下这个城池,造成在猛攻陈仓的假象不就可以了吗?为了东吴,在自己极其虚弱之际这样的猛攻敌人,耗损大量的攻城战具(攻城器械要的材料蜀国是很匮乏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战略物资,大需民力财力),在那种乱世时代是不可能的,而且敌军总部远在千里,要造假象也不用真的花血本去呀,所谓强攻的消息是由人带去的,只要表面上声势大就可以了,攻城战场也没有普通人进出,真实情况只有战斗中人才了解,那么蜀军需要真刀真枪的去干吗?

诸葛亮这等聪明人,怎么可能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PS:后观东吴蜀国出军相约,从不见有什么积极动静,有利可图就象征性开军,蜀军退走,他也就偃旗息鼓,从谈不上两家配合)

总结一看,不是围魏救赵,就只有一个解释:诸葛亮本身就是想乘魏关中兵力虚弱之际,快速夺取陈仓这个重要的城池,进而以之为前据点,进攻长安,最后迅速的夺取关中。(PS:诸葛亮自然早算到了,魏援军调不来多少,实在是难得的机会,即使霸倨不了关中,得到几个重要城池,至少也补回了街亭的损失,为以后北伐做准备)

4。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资治通鉴)

如果只是简单的一次围魏救赵,群臣为什么以为疑?而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也没有提到围魏救赵这一条,那么诸葛亮出兵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千万不要认为蜀国除了诸葛亮之外其他的都是傻瓜。要是连本国出兵的战略目的都不了解,那这些蜀臣就真的很无奈了。

而蜀臣当时也绝没有这等无奈。因此,他们的疑应该是对本国军队在4月初逢惨败,只匆忙经过半年左右的修整就又迅速的进行北伐大战的怀疑:实力够吗?有利益可图吗?会不会是穷兵黩武?不管他们是担心什么,但就是不会担心,蜀军当时连佯攻做假象的能力都没有。

最后再总结一下,经过上面几点的分析,个人观点认为诸葛亮这次突然的兵围陈仓的战略目的是: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而魏军无法在新败之后快速组织起强大的救援军团之时,飞快攻打要冲陈仓,徐图关中各城,逐渐弥补第一次北伐战役的损失。因为陈仓有备,此次战役蜀军无果而终,只斩了个王双,得不偿失,只是也不能单纯的认为诸葛亮没有攻坚才能,或许也是因为蜀军不擅长于攻城战事吧。

(PS:兵出陇右时,兵力占绝大优势,并且具有突然性的蜀军围攻陇右城池成果甚微,也表现了蜀军攻坚能力的劣势)

五、猜测个小问题

《与兄瑾言治绥阳小谷书》中:“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连《后出师表》都可以怀疑是假冒的,那这个家书呢?是不是有某个崇拜诸葛亮的古人为了替诸葛亮遮掩这一陋记,而编造出来的所谓围魏救赵的于兄瑾书呢?

相关推荐:

他一团败越军六团 大胜后叶剑英说解放后再没见这么多敌人尸体

专家发现诸葛亮以襄樊之战为契机借刀杀关羽

李严为何会铤而走险虚报军情

刘邦与项羽对峙 楚军放冷箭差点要了刘邦的命

曾打败秦国 因有人笑他不够帅而杀光一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