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分析周瑜取南郡之战

发布时间:2013-04-03 栏目:专题 投稿:友好的砖头

周瑜南郡之战,《三国志》史料很分散,史家分较少,而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世人误解也颇多。

这些误解可以概括为:周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损兵折将,自己还受了伤,不过得江陵一座空城,战果却便宜了刘备。而且周瑜曹仁江陵对峙期间,刘备趁机占领江南四郡,逐步做大。所以周瑜南郡的战略选择是错误的。

这些观点经不起史料的推敲。而实际上,周瑜南郡会战中表现的军事才华不亚于赤壁之战。

一、夺取南郡的战略必要

夺取南郡,对于孙、刘两个利益集团来讲,都有战略上的必要意义。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郡跨长江两岸,是赤壁之后重荆州的战略重心。刘表时代的荆州州治襄阳就在南郡境内,上游的夷陵曹操以此设临江郡),与益州巴东郡接壤。南郡不仅是荆州的腹心,也交通着扬州和益州。得南郡则得荆、益,不得南郡赤壁之战的胜果不能巩固,长江天险仍“与操共之”,东吴没有真正的安全。

自然,曹操不肯放弃荆州孙刘两家也都想得荆州赤壁之战后,三个势力集团的争端集中在了南郡。于是,孙刘两个集团事先做出了分工(也为方便日后利益分配做了事先约定)既刘备取江南四郡周瑜刘备协助下取南郡

有人说周瑜应该趁机强夺江南四郡,把南郡甩给刘备,这种想法十分幼稚。曹操重兵仍在荆州,面对共同的安全危机,刘备兵力虚弱,常败少胜,让刘备一人抵御曹仁,则把双方都逼入死路。

双方既为联盟,必然经过协商,最后达成由孙吴一方去啃这个硬骨头。同时,双方各得其所,刘备避重就轻占领江南偏僻地区,周瑜去争取荆州腹心的战略要地,这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二、曹操的大包围战术

失去荆州等于失去平定江南的机会,所以曹操决不会放弃南郡。有人认为,赤壁之战后曹操身赴谯县,安排扬州军务,这说明赤壁之战后曹操的战略重心转移到扬州。其实,以曹操的谋略,身赴扬州增兵作势,正是牵制东吴的兵力,配合荆州战区的战事。

荆州曹军在战斗力上仍保有绝对优势,参与南郡会战的曹操部将,除坚守南郡郡治江陵城的曹仁外,还有徐晃、乐进、满宠、文聘、李通诸人。徐晃先在荆南郡北部平山匪叛乱,而且协助曹仁江陵。乐进、满宠、文聘、李通等人分驻南郡外围,接应援助曹仁、徐晃,对攻打江陵孙刘联军构成大包围。

《三国志》中记载:

曹仁:“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乐进:“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徐晃:“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周瑜江陵。”

文聘:“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李通:“刘备周瑜曹仁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满宠:“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上述史传虽然时间记载不明确,但对比一下,我们可以注意到,徐晃、乐进、文聘的传记中都一个“又”字。

这个“又”字非常关键,魏人修史讳言其败,“又”字之前,是曹操初得荆州时的事迹;“又”字以后,是赤壁曹军战败后,与孙刘联军刘峙时的事迹。

而且这些传记中都提到“击关羽”,如果不放在一起看,就看不出何时“击关羽”?甚至有的文章误以为“击关羽”是刘备入蜀后,关羽驻屯南郡期间的事情,但将上述记载结合考虑,又注意到“又”的含义,可以归纳出“击关羽”是两次战事:

其二,曹操败走中原后,周瑜刘备南郡关羽作为阻援部队,配合周瑜刘备“绝北道”,乐进、文聘、满庞于汉津、荆城打败关羽

顺便说说这个苏飞是谁?《甘宁传》记载了黄祖都督苏飞,帮助甘宁投吴,有恩于甘宁。孙权讨伐黄祖,苏飞为吴军所获,甘宁为其求情终免一死,而苏飞却逃离东吴。这个苏飞是黄祖部下,想必精通水军,从东吴逃跑后,很可能又逃回荆州。而当时正赶上刘表死,曹操南下,他很可能投奔刘备,与关羽同领水军。

而李通,当职的官职是汝南太守,虽然汝南不在荆州,但也参加了南郡会战,职责是接应曹仁。但《三国志》上只担李通手拔鹿角的勇猛,没有提具体时间,也没有提这次接应曹操是否成功。这些“迎曹仁”行动,未必是曹操江陵退走时的接应。

曹兵实力强大,由南到北屯在江陵、当阳、夏水、襄阳等地,随时听令于曹操的统一布署,接应曹仁或发起联合作战。

值得注意的是,《蜀书·刘巴传》载:“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零陵先贤传曰:曹公败於乌林,还北时,欲遣桓阶,阶辞不如巴。巴谓曹公曰:“刘备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

何谓“孤以六军继之也”?“六军”从何而来?

而上文从《魏书》考证,赤壁之战后,参与与孙刘联军争夺荆州的恰有六位将领: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李通、满宠。这是否就是曹操所说的“六军”呢?虽然是一种推测,但曹操既然说过“孤以六军继之”,而有史可查的,赤壁之战后参与荆州防守的将领就有六位。岂不是太巧合了?

因此,绝非某些人所说:周瑜为时一年只是打江陵城。实际上孙刘联军面对着的,是荆州战场复杂的形势,是曹军多路配合作战,南郡会战也必是相当复杂的过程。

三、孙刘配合作战

根据历代战争中的经验,做为攻城、攻点战役,攻方兵力一般要是守点兵力的好几倍。而孙刘联军攻取南郡时的情况如何呢?

曹操派在荆州的具体兵力虽不得而知,但有六位名将参战,不论总兵力,不是曹仁、徐晃驻守江陵的人马,都不可小视。

赤壁之战孙权给付周瑜的兵力只有二万多,赤壁之战胜又把韩当调到舒县等地,接应占山为王、反对曹操的袁术旧将陈兰、梅成等人。刘备兵力不足两万,还要分出一部分夺取和维护江南四郡。两军的总兵力,估计与江陵守军力持平,而远远不敌荆州曹军总兵力。

面对这种形势,孙刘联军的共同战术设想是攻点与阻援相结合。

周瑜传》引《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由此可见,周瑜主攻江陵刘备关羽做为阻援部队,协助周瑜曹仁北归之路。切断江陵与襄阳之间的联系,使曹仁处于孤立地位,不得不争取突围退兵。

两军还互换了部下,周瑜分派二千人给刘备刘备把张飞派到周瑜麾下,更加巩固了双方的合作。

刘备一支队伍比较机动,从史料年看,他曾为做断后部队,也曾围攻江陵刘备主动协助周瑜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南郡地盘。他似乎并不认真执行断后任务,而是在南郡西北部发展自己的势力,任命了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

刘备为什么急于在这时发展?因为夷陵已经被吴军抢占,只剩临沮一带是进益州的道路。后来关羽为吕蒙所败逃回益州路上,就是在临沮附近麦城为吴军擒杀。不过,杜普、梁大都被徐晃所败,刘备自然失去了新得之地。

四、周瑜作战布署-第一阶段

周瑜的布署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派甘宁占领夷陵,引曹仁分兵去救,削弱曹仁兵力,并趁机在长江以北建立大本营。

第二阶段,逐步消灭南郡、江夏境内各地曹兵的有生力量,与刘备军互相配合,切断江陵与援军的联系,从阵地战逐步转为围城战,使江陵成为孤城,迫使曹军退兵。

先说第一阶段。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追讨曹兵至南郡,然后在江南岸集结,周瑜先派几千人试锋江陵曹仁表演一番精彩抵御战。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

《三国志集解》中,姜宸英在此评注道:“此有饰词,仁岂公瑾之敌哉?”吴军本来就是做试探性进攻的,以侦查敌情为目的,自然稍试辄退。虽然在魏书的粉饰下,曹仁似乎得了一回便宜,但以后,曹仁的后处境就渐渐不妙了!

吴军一方,甘宁提出建议“径进取夷陵”,被周瑜认可。周瑜与甘宁的这一共同谋划,有非常的战略远见。

首先,夷陵江陵的护城,曹仁夷陵则失角掎之援。

其次,夷陵进入益州的通道。当时曹、刘、孙三方都有进占益州的打算,谁先得夷陵,就先得取益州的机会。曹操初定荆州,益州牧刘璋已派张松向曹操做出归顺表示,所以当时的益州名义上是服从中央的。而东吴占据夷陵,意味着曹操对益州的影响力大大降低。

再次,占领夷陵后,曹仁必分兵去救,利于吴军将曹仁偏师逐个消灭。而且夷陵地狭多山,曹仁的骑兵优势不能发挥。

投入南郡战场的曹军,显然有明显的骑兵优势。其一,曹仁既便在曹军诸将中也以骑马见长,从片徐州期间,“仁常督骑,为军前锋。”官渡之战期间,“使将骑击备。”(见《曹仁传》)其二,李通传提到李通在南郡战场上曾经“下马拔鹿角”,既然孙刘联军设置大量鹿角,也从侧面说明曹仁拥有大量的骑兵。而吴军的擅长,不仅是“南人长舟船,北人长鞍马”。由于东吴常年与山越作战,所以吴军山地战能力很强。把曹军引到夷陵这个地势封闭的地区,可谓关门击犬。

甘宁领数百兵卒,很快得手夷陵曹仁派五六千人包围夷陵,甘宁向周瑜告急。这时吴军中很多人反对分兵请救,害怕分兵之后曹仁趁机来攻。这时吕蒙建议:“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吕蒙的建议支持了周瑜夷陵围的决策,也为本营守将提出人事安排。甘宁与凌统有杀父之仇(说不定甘宁平素人缘就很差,所以众将都反对救他),留下凌统守本营,则将吴军内部两派系分开,各自承担重大责任,都不敢怠慢军职。而且这种安排不适合由周瑜提出,主帅提出则同偏袒一方之嫌,吕蒙的建议实际上是替周瑜解了围。

周瑜身赴夷陵救甘宁,既是事先的计划,也是非常大胆的决策,在谋略作风上,与曹操在官渡之战时舍本营而亲自领兵夜袭乌巢有些相似。果断出兵,迅疾取胜,敌军“所杀过半”,趁夜遁逃。吴军威风大行,趁机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江北。这一举动也影响到了益州,史载,当时益州守将袭肃便闻风向周瑜投降。

五、周瑜作战布署-第二阶段

在北岸相峙时期,曹操派遣多路人马由北向向,协助曹仁,并平定荆州各地民变(这些民办是否与孙刘联军有合应,已无史料可查)。孙刘联军互相配合实施攻点与阻援结合的战术,于是形了大包围中有小包围的的格局。

但是否刘备军承担了全部的阻援任务?答案是否定的。从“相为夏水截仁后”看,既是“相为”,可见刘备关羽只承担部分“截仁后”的任务。同时由于刘备关羽军力弱,这一期间多次战败。关羽曾被乐进、文聘、满庞联合击败于汉津,失去辎重,又在荆城败烧毁船只。刘备占领的临沮、旌阳等地则很快被徐晃收回。实际上,清剿南郡各地曹军的任务只能由吴军主要承担。

不仅如此,阻援失利很容易造成战局成胶着状态。“相为夏水截仁后”的设想,由于刘备关羽的战败,造成整个南郡-江夏战场被切割成几个孤立的战术单元。

四境皆敌,联军内部又常不合作,虽然史书的记载也只是提纲携领,但可以想象为时一年有作的南郡会战一定是乱成一锅,局部小战不断,战事惨烈。

周瑜传》载,“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克期大战”、“跨马擽陈”等表明这时的战争是阵地战,究竟是周瑜邀击曹仁,还是曹仁以攻为守,就不得而知了,这个约期大战发生具体时间更无从知晓。但可以认证的是,正是有了无数次阵地战的基础,才使周瑜得以将曹仁围困在江陵

这段记载还说明周瑜个人在战局发展的中的重要性。周瑜受伤就曹仁就得了大机会,占了主动。周瑜重伤之下能做的也只是“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也就是露露面,说上几句类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话,却竟然能使势态发生扭转。曹仁本来有很好的机会,但也只能“由是遂退”。不过这个“遂退”应该并非最终的退兵,而是某次战役的暂时退兵。

六、孙刘双方的战后利益划分

到了建安十四年底,曹仁损失惨重,不得不弃城突围回到襄阳。孙权任命周瑜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夏太守,治沙羡。

南郡会战历时一年有余,曾有人批评周瑜“花一年时间才打下来”,但分析过南郡会战的双方力量对比,周瑜能用一年时间夺取南郡(也包括部分江夏郡),的确是军事上极大的建树。

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借机发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为曹操所败。孙权先后在合肥、濡须战败,韩当赴庐江郡接应陈兰、梅成被臧霸击败,关羽的“汉水别动队”为曹军所败,刘备名为断后,实为抢地盘结果也是无功而返。而刘备、赵去南下征四郡为传檄而定,四郡只也是做出顺归的表示。所以,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多次针对曹操的反攻中,只是周瑜是唯一的胜者。

而在曹操一方,曹仁不但没有因战败受罚,反而表彰他征战经年,辛苦维持南郡,“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正因如此,夺得南郡使周瑜名威一时。同时,在与盟友利益争夺中,南郡会战使东吴成为最大的得利者。

刘备虽然得到江南四郡,但四郡地处偏远,没什么战略意义。刘备本人驻守长江南岸的油江口,并不能控制四郡,除令赵云驻地桂阳郡防备叛乱,诸葛亮驻在长沙临烝“调赋税”,刘备在江南四郡几乎没有驻兵,驻守四郡的仍然是原有兵吏。所以,四郡吏长并不诚心归服,叛乱时有发生,曾发生过武陵太守金旋和桂阳太守赵范和谋反事件。

吴军一方在赤壁之战期间,驻兵占领了江夏郡的夏口等地,和南郡的东部。南郡会战期间周瑜刘备军的配合下占领了夏口汉水流域,和南郡大部分(南郡北部襄阳等城外仍在曹军占领下)据有南郡、江夏的大部,可以意味得到荆州,所以时人常以“抚定荆州”称颂。“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周瑜传》)“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吕蒙传》)

刘备协助周瑜发兵,但不能得其地,自然很不服。后来建安十九年关羽与鲁肃在就荆州问题谈判时的一段话,就能体现出刘备当时的想法:“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收地邪?”

南郡已经被东吴武力占领,于是刘备采取的“政治攻策”。他先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不久刘琦病逝,刘备被部下“推”为荆州牧”,把江油口改成公安为治所。

这时,刘备一方面上表孙权为“徐州牧”,暗示孙权放弃荆州向扬州发展。同时以谈判的方式,以“地少不足安民”为由向周瑜要地,但周瑜仅将南郡长江以南分给刘备

于是,东吴荆州的势力范围包括:

南郡大部(包括曹操新设的临江郡,即夷陵一带。不包括北部襄阳、宜城一带。)

江夏大部(不包括北部上昶一带)

长沙郡北部(下隽、汉昌、刘阳三县,为孙权赐周瑜的奉邑)

武陵郡一部分(周泰驻岑,而后来是否在周瑜以南岸地资刘备时退出该地,则不得知)

刘备荆州的势力范围包括:

南郡长江以南

长沙郡南部

武陵郡

零陵郡

桂阳郡

因此,所谓“划南岸地”,并非传统观点所说的,东吴的势力范围只在江北。因为,江夏郡的江南部分为东吴所有。周瑜奉邑州陵、下隽、汉昌、刘阳四县,除州陵属南郡,为长江之北,其余三县属长沙郡,为长江之南。此外,甘宁驻守夷陵期间,已有益州将领投吴,很可能三峡一定长江南岸也在吴军范围内。

“划南岸地”没有对两家的既得利益格局造成什么改变。这种利益分配,是周瑜在孙权认可下做出的,也是孙刘双方从战争开始前,在分工时就已经形成的格局。南郡会战使东吴获得荆州腹心地带、荆州长江水道的控制权,也获得了进占益州的机会。

相关推荐:

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什么?为何会起义

一直驻扎朝鲜的志愿军20兵团1958年为何失踪?

华中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支队深入敌后的游击队

纪念抗战胜利:废除不平等条约

红军战史上第一次歼灭敌军整师的天才将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