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黎平会议召开的时间 黎平会议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3-04-06 栏目:专题 投稿:陶醉的心情

黎平会议于1934年12月18日召开,由周恩来主持本次会议,与会人员有:毛泽东、刘少奇、博古、陈云、李德等。黎平会议上,党中央政治局采用了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黎平会议可以说是中央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早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难当头,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接连四次对中央苏区发动军事围剿。在反“围剿战斗中,红军采取毛泽东的提出的“运动战”方略,机动灵活的阻击敌人,先后取得反“围剿战斗的胜利。1933年9月,第五次“围剿”开始,蒋介石集结重兵向红军进攻。先前的反“围剿战斗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采取了正确的方式,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在错误的方针下,节节失利,死伤惨重。1934年10月中旬,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途中,红军到达贵州,蒋介石的大部队暂时不会围剿红军取得暂时性安全。但是,红军的路,以后该如何走下去,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因此,黎平会议召开是不可避免的。 12月18日,黎平会议召开。会上,博古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但是也将自己的错误推得一干二净。黎平会议上,毛泽东首先提出放弃原定的到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西入贵州、挺进黔北、占领遵义,在黔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最后也得到大多数与会人员的赞同。黎平会议扭转了博古、李德一手包办军事、取消集体领导、个人独断专行的局面,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打破了博古、李德的“一言堂”。黎平会议第一次自主地决定了红军进军路线的系列问题,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基础。此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下,中央红军按照黎平会议上的战略方针,向贵州北部方向进发,随后突破乌江天险,渡过乌江,攻占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黎平会议的胜利召开,同时也是中央红军取得最终胜利的一大历史转折点。毛泽东黎平会议上提出的战略思想,使得中央红军避免过多的走弯路,大大节省了中华儿女在战争的黑暗中费力摸索的时间

相关推荐:

乾隆居然为大清打下了19个附属国

中国也曾轰炸过日本本土?揭秘国人到底是怎么轰炸日本内陆的

巨鹿之战简介 巨鹿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战争?

印度班加罗尔湖泊严重污染 数米厚毒泡沫反复起火

揭秘杨子荣如何从炊事员一步步变成剿匪英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