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战史风云

抗战英烈韩增丰:二十七岁就留下了三个光荣别称

发布时间:2013-05-01 栏目:专题 投稿:要减肥的彩虹

“您二哥为什么有那么多别称?”5月中旬,记者来到古都安阳,见到了韩增丰烈士的弟弟韩增茂老人,首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记者查阅的资料中,韩增丰1916年出生,1937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历任营长、支队长、区队长、团长,有着“猛子”“阎王”“英雄”等多个别称韩增茂老人听后微微一笑:“我二哥爱憎分明、有胆有识,日寇、人民群众等对他的感情泾渭分明,称呼也不一样。可以说,三个别称,见证了他光辉一生……” “韩猛子” 1939年10月,晋察冀军区部队到了换棉衣的季节,由于敌人封锁,棉衣、布匹紧缺,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十天内搞到布匹!”会上,时任八区队区队长的韩增丰站起来主动请缨。 一天夜里,韩增丰率领一个连和数百民兵,急行军40多公里,凌晨赶到大郭村飞机场。官兵们先用钳子、铡刀劈开铁丝网,然后出其不意消灭敌哨兵,随后冲进仓库将成捆的絮棉、布匹运走。 “他们这次袭击日军飞机场,不仅抢到布匹等物资,还烧毁了敌人两架运输机,受到了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嘉奖。”谈到这里,韩增茂老人语气里多了几分自豪,“我二哥就是这样,勇猛善战,一身虎胆。” 1941年秋季的一天,井陉城的日军指挥官送来一张请帖,邀韩增丰到贾庄饭馆谈判。战友们担心这是“鸿门宴”,都劝他别去。“去!谅他也不敢把我怎样!” 这天,韩增丰只带两名警卫员,昂首阔步走进饭馆。日军指挥官要求韩增丰投降“皇军”,并把两个煤矿作为投降后的“礼物”。韩增丰听罢,怒目圆睁,拍案而起,“别来这一套,是英雄战场上见!”说罢,拂袖而去。 “我们私下都叫他‘韩猛子’。”解放后,当年韩增丰的老部下再见到韩增茂,提起老队长的“猛劲”依旧记忆犹新。 “韩阎王” 1938年,韩增丰带队击败了伪军,命令部队就地宿营。当时,大家很纳闷,仗打完了部队为什么不撤? 半夜,韩增丰命令战士们在街口埋上地雷,然后组织群众撤退。日伪军前来偷袭,被炸死了数十个,连个人影也没看着。 原来,韩增丰料定少数逃回去的伪军,会把八路军就地宿营的消息报告给日军,便设计了这么一出“欲擒故纵”。韩增丰这一高明的战术,同志们无不拍手称快,心惊胆战的敌寇则称其为“韩阎王”。 同年12月的一天,恰逢温塘镇大集,据点日军大部进犯洪子店,韩增丰趁守敌空虚的机会,带领官兵化装成送“慰问品”的老百姓来到敌人据点前。 “干什么的?”面对盘问的敌人哨兵,韩增丰笑嘻嘻地说:“年节快到了,‘皇军’又打了胜仗,我们是特意来送慰问品的。”鬼子听后很高兴,没检查就放行了。 韩增丰等人推着车进了据点大院,日军中队长秋野刚从屋里走出来,就被八路军战士当场击毙,守敌四十余人全被消灭。 韩增茂告诉记者,至今家乡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猪肉不好吃,干柴不好烧,鬼子被消灭,增丰计谋高。 “韩英雄” “我们家是个革命家庭,父亲是支持抗战的开明人士,二哥、三哥都是烈士。”说完三哥韩增荣1941年秋在范县张庄战斗的牺牲经过,再谈起二哥韩增丰牺牲韩增茂老人早已泣不成声。 1943年秋的反“扫荡”中,韩增丰奉命率八区队一部深入敌后唐县唐宋营村作战,面对数倍于己的兵力,他率部三次冲出敌人包围圈,身中数弹,却又三次冲进敌群营救未突围的群众。 “救老百姓要紧,听从指挥,跟我上!”韩增丰正带队突击时,一颗子弹从他右颈穿过,鲜血喷涌,当场牺牲,年仅27岁。 韩增丰牺牲后,日军指挥官很是敬佩,也知道他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特将其遗体白布缠身,送与我方。遗体运回,几万群众自发站在路旁为韩增丰送行,有的默默流下热泪,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下跪磕头…… 韩增茂告诉记者,前几年他和家人回家扫墓,途中口渴到村上找水喝。当得知他们是韩增丰的亲属,村民很是激动,非要挽留吃顿饭:“当年‘韩英雄’在我们这里打过游击,日伪都很怕他,不敢欺负我们。” “哥哥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韩增茂介绍,1944年春,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召开追悼大会后,在韩增丰的家乡为他建墓立碑,永志纪念。碑上题诗,其诗曰:磁河边洒热血,寒林啼鹃数行泪。湾子里哭英雄,长空归雁几度书……

相关推荐:

27张老照片直击二战时真实的纳粹女兵,堪称"军官的床垫"

军史秘闻:邓小平因为哪一次战役被赞为虎将

黄忠的最后一战

松锦之战的经过:皇太极率部击溃最后的明军主力

二战时期为什么日本就盯上中国东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