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唐宪宗李纯励精求治企图恢复大唐盛世 身具弑父嫌疑却开创盛世 是中晚唐最有作为的皇帝 削平藩镇 晚年却宠信太监

发布时间:2013-06-21 栏目:专题 投稿:顺心的大象

宪宗李纯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都当作效法的榜样。为了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

对于中国古代的记忆,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强汉盛唐,它们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时代,确实有其可圈可点之处。历史上也有独汉以强亡的说法。但实际上唐朝前期文治武功给人感觉是超过汉朝的,高宗永徽年间征服高句丽、灭东西突厥,国土为汉人王朝最大。遗憾的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盛世荣光不复,唐朝历史步入中晚唐时代。

晚唐最有作为的帝王,莫过于唐宪宗李纯。从《新唐书.本纪第七》也可以看出来:“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强籓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个中盛赞之情,溢于言表!

继位争议 逼宫弑父

同时他的上位过程也颇为戏剧,因为其父顺宗在贞元二十一年的永贞革新中,动了唐王朝后期最大两颗毒瘤-宦官藩镇的蛋糕, 导致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俱文珍发动兵变,逼其禅位给年仅二十八岁的宪宗,李纯从此开启了他的帝王生涯!其上位原因后世流传最广的就是弑父说,因为一年时间历经两个皇帝,正如后来明朝的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于同年死去,泰昌皇帝主要是因为红丸一样,事出反常必有妖。表面看这个妖是因为皇帝动了宦官蛋糕,宦官头子自己动手弑主的一场革命,虽然也比较合乎情理,但我们结合宪宗前后表现来看,说他深具弑父嫌疑还真不怎么冤枉他。

其一:从德宗的性格并不算很强势来看,顺宗身为东宫二十年没有一点自己的班底似乎不大可能,更何况单纯宦官逼宫,除了赵高杀秦二世和宗爱弑杀北魏太武帝之外,少有前车之鉴。而逼宫弑君,任何新君为了以儆效尤,都会严惩,但对顺宗逼宫的俱文珍在宪宗一朝还逍遥了八年才因病逝世,确实匪夷所思!更何况万一失败还要面临着顺宗亲信二王等人的报复。所以俱文珍等人逼宫很有可能为他人授意。而能对权倾一时宦官首领授意除了皇帝,恐怕也只有储君了。

其二:顺宗在宪宗即位的第二年,就不明不白的死去,年四十六,事情太过凑巧,且顺宗壮年而崩也说不过去,因此很难说顺宗之死和宪宗没有一点关系。其三:就是李唐素有逼宫传统:无论是李世民对李渊的态度;还是李显在当时宰相张柬之的帮助下发动的神龙政变;又或者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西逃入蜀,肃宗于灵武即位等等事例都可证明。

宪宗的雄才大略,做梦都想建立一番功业,而建功立业最大的阻挡就是其父,也难怪有弑父逼宫的嫌疑。因此综合以上三点,宪宗弑父嫌疑,恐怕无法摆脱!当然,弑父说只是根据现有史料推论,并没有实锤,更何况这是私德,我们也无可置喙。最主要的是,是否如他先祖李世民一般,即位之后励精图治。

宪宗功绩 元和中兴

事实也证明:其在位的十五年间取得了元和削藩的重大成果,使得全国形势重归一统,几乎再复盛唐。正如前面《新唐书》里所提到的那样: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也因此后世史家把他统治的十五年间称为“元和中兴”,自己也当之无愧的成为晚唐中兴第一人。之所以史家会给如此评价, 因为安史之乱后,削藩并不是自他而始,其父祖都有削藩,但收效甚微,只是在他手上趋于大成,这更显出宪宗的个人素质。

这主要还是源于德宗即位后,面对残破山河,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因为操之过急,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泾原兵变“。彼时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上奏承袭父爵,德宗早有削藩之意,当然不许。于是李惟岳纠集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联合发动叛乱,虽然唐王朝很快做出了反应,调在泾原的五千兵马平叛这四镇,但到长安时因为犒赏菲薄,引起军队哗变,后拥护朱滔之兄朱泚为首领,同时和假意救援德宗的李怀光一起攻入长安。德宗仓惶逃往奉天。叛军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之后穷追不舍,使得德宗陷入险地,史称奉天之难。

最终这场叛乱历时四年,唐王朝依靠李晟、马燧等将领收复长安,消灭了朱泚、李怀光等叛军,其他叛军虽然表面上表称臣,但实力丝毫没有削弱。而德宗历经这一次叛乱,短时间再无魄力来第二次削藩,只得妥协,以至于唐王朝威严扫地。但德宗能在晚唐历史上赫赫有名,并不是一无是处,之后开始加强神策军且充实府库,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的积累兵和钱,以待下一次削藩,但他没有等到就于贞元二十一年去世。

之后顺宗即位,其发起的永贞革新在当时,也主要针对于藩镇宦官,但藩没有削到,自己反而被宦官所逼宫。他们与宪宗形成鲜明对比,可想而知宪宗能取得元和削藩的不易,非雄才伟略不足以开创此伟业。个中原因,也正因为泾原兵变等唐王朝的内忧外患,使他过早认清了李唐所处的形势,以至于过早成熟。

雄才伟略 童年铸就

到泾原兵变结束的兴元元年,宪宗虚岁已经七岁,虽然不大,但已记事,更何况宪宗早慧,因此更难不倒他过早成熟。这一点也可以从德宗宪宗之间的一个小插曲说明。《旧唐书·本纪·卷十四》有所载: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问曰:“汝谁子,在吾怀?”对曰: “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

大致意思是:宪宗六七岁的时候,祖父德宗把他抱在膝盖上逗乐,问他父亲是谁?谁抱他之语,他回答自己是第三天子。这也很好理解:抱他的爷爷是天子,而爷爷到他,正好三代,看似简单回答,实则引人深思。也可见宪宗小的时候就知道剑走偏锋,和晋明帝小时候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如出一辙,大有小主人公的架势。也导致德宗觉得这个孙子早晚必成大器,和数百年后的明朝宣德皇帝被祖父永乐皇帝认为好圣孙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雄才大略也不止于过早成熟,还要能保持好学来培养治国理政才能。否则有心治理,不知道怎么入手也是空谈。也正因为如此,他登基之初就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当作自己效法的楷模,这也就有了之后的”元和中兴“,他也因此成为继先祖太宗、玄宗之后又一位有作为的帝王。

遗憾的是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宪宗并没有将中兴大业贯彻始终,在其晚年迷信方士、宠信宦官,更加因为误服丹药,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以至于深受宪宗暴怒之痛的身边宦官,为了换个主子,早日让李桓登基,王守澄、陈弘志潜入寝宫将其谋杀。从此唐朝皇帝废立,皆由宦官操纵,中兴大业毁于一旦。

这些种种,也使得宪宗争议颇大。但笔者认为,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尽管宦官权势在宪宗晚年更上一层楼,还是无法抹灭他元和削藩的功绩。因为此次削藩直接压制了藩镇的气焰,唐王朝才能短暂一统。之后直到朱温崛起前,唐王朝对藩镇仍然可以控制,这些都是因为宪宗奠定的基础。所以从他小时候的第三天子来看,可以说他和历史上的众多帝王一样,少年已见大志。纵观他一生:先树立志向,然后一步步实现,终成大业,成为浩瀚史书中有所建树的帝王之一。

宪宗是中晚唐诸帝中少有的励精求治、挽救国势的统治者。他削平藩镇、维护大唐统一,选用贤能之人为大臣,革除弊政,为唐朝的繁荣复兴做了应有的贡献,造就了"元和中兴"。史书在评价他时说:"今之举盛烈者, 贞观、开元、元和而已。" 将他和太宗、玄宗并称。可见历史对他是认可的。宪宗最为后人称道的便是"削平啸聚",他在位期间,极大削弱了藩镇的力量,困扰中晚唐的最大问题藩镇割据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平定刘辟叛乱

元和元年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节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上表请求宪宗允许自己继任。宰相杜黄裳建议宪宗趁此良机,削除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权力。宪宗采纳杜黄裳的建议,下诏征刘辟入朝任职。刘辟接到诏书后,见未能如愿,公然起兵反叛。

此时,朝廷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主张剿,一种主张和。宪宗此时态度坚决,他力排众议,对于藩镇叛乱,坚决镇压。他任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为统帅,率军伐蜀。高崇文所率唐军军纪严明,所向披靡。当年九月,唐军攻取成都,生擒刘辟。刘辟叛乱就此被平定。

平定淮西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长期以来倚仗实力雄厚,不断进攻周边藩镇宪宗对此一再忍让,元和九年,他决定针锋相对,派兵讨伐吴元济。于是,宪宗一朝最有成效的削藩战争拉开了序幕。在平定的过程中,宪宗坚持"用人不疑",对叛军将领尽量采用感化的方式进行劝降,劝降后又给予重用。在中央的感召下, 丁士良、吴秀琳、李佑 等叛军将领先后临阵倒戈。宰相裴度又派李愬、李佑率领九千士兵,冒雪奇袭淮西治所蔡州,一举生擒叛军首领吴元济。经过四年艰苦平叛, 淮西重新归属了中央版图。

安定魏博

魏博田氏一直是唐代藩镇中老大难的问题。元和七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 其子田怀谏继为节度副使,总揽军务。此时,魏博内部发生叛乱,田怀谏部将田兴不服统帅,举兵反叛,生擒了田怀谏,并且上表朝廷,表示愿"守朝廷法令, 申版籍, 请官吏。"对于朝廷来说,这简直就是天降喜事。面对突如其来的胜利,很多大臣表示怀疑,请求派人前往魏博视察情况。

此时,宪宗再一次力排众议,接受宰相李绛的建议,断然下诏,封田兴为魏博节度使,"赐名弘正",还"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 六州百姓 给复一年。"田兴对此感念不已,此后对朝廷忠心不二。终田兴之世, 魏博镇没有发生过一次叛乱,而且一直是中央极为倚重的力量。

宪宗恩威并施,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战,杀鸡儆猴,各地藩镇对中央刮目相看, 纷纷归顺。唐宪宗虽然没有从根源上根治藩镇割据,但藩镇实力被削弱,藩镇之祸在宪宗朝得到极大缓解,为元和中兴创造了安定的政治环境。宪宗在位期间,除了在军事上削弱藩镇外,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他用贤人,择贤相,元和时期涌现出很多贤相,比如杜黄裳、李吉甫、裴垍、李绛、武元衡、裴度、崔群等,不仅富有真才实学,有战略眼光, 而且直言敢谏。

宪宗还任用高崇文、李光颜、李愬、乌重胤等一批有勇有谋的良将,这些将领平定藩镇叛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内有贤相,外有良将,国家安得不治呢?但是,宪宗的这种优良作风并没有持续到底。到了他执政的后期,开始重用宦官。他的心腹宦官竟被他任命为左右神策将军、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身居的要职的不断揽权,暗中培植个人势力。有大臣进谏,要防止宦官专权,宪宗却回答说:"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

除了任用宦官外,他还在奸臣的怂恿之下,信仙好佛。为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大肆炼丹。为求佛法护佑,曾派遣宦官到凤翔迎接佛骨舍利。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上疏进谏。宪宗竟勃然大怒,准备对韩愈处极刑。是裴度等大臣苦谏方才保住韩愈性命,改贬潮州刺史。唐宪宗沉迷于丹药而不能自拔,《旧唐书》说:"上自服药不佳,数不视朝。"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在大明宫中和殿暴死,具体原因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估计是丹药吃太多中毒了。

宪宗李纯二十八岁即位,在四十三岁的壮年去世,令人惋惜。如果他能一直保持前期的优良作风,假以时日,他一定能成为一位和唐太宗媲美的帝王。可惜,被宦官所误、被丹药所误,他就这样和伟大帝王的称号失之交臂。

相关推荐:

百家争鸣是哪百家?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

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郑和七次率部下西洋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吝啬鬼

丁月华怎么死的?三侠五义中女侠丁月华的结局

明光宗朱常洛有几个儿子?朱常洛儿子都是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