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司马光温良谦恭 刚正不阿 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为何说司马光是把北宋王朝推向灭亡的罪魁祸首?

发布时间:2013-06-22 栏目:专题 投稿:热情的魔镜

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博学多才刚正不阿,却顽固保守硬把一个刚复兴的王朝推向灭亡

一千年前,大宋王朝中期,思想激荡人物风流,涌现出了一大批名留青史的历史名人,司马光就是其中星光熠熠的一位。他童年时就留下了“司马光砸缸”的非凡故事,成了小孩子们的心中偶像。长大之后,司马光进士及第,仕途顺利,飞速成长为大宋政坛上的一颗耀眼明星,并最终官拜宰相,荣耀至极。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旧法,秉承祖制,主张“无为而治”,言辞有度,服饰得体,乃谦谦君子。

说起司马光就会谈到王安石,两人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堪称一朝英杰。两人本来惺惺相惜,是一对好朋友,然而他们却在同一段时间活跃于朝廷,并因为政治观点不同,成为一生的政敌。在庙堂之上,司马光王安石是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彼此都觉得自己比对方高明,比对方正确,比对方更了解国情。所以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两人丝毫都不客气,用各种手段,向对方痛下杀手。斗争的结果是王安石获胜,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王安石司马光虽然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国力,所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相同的,正因为此,这对好朋友因执政理念的分歧,虽无友谊,但相知甚深。他们的分歧,是为国为民所忧的责任,他们有同僚,但无私党。王安石曾提携支持变法的章惇、吕惠卿,但是最终没有他们结成朋党,并非因为政事意见不统一,更多的是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司马光与复仇他的蔡京终没有结成朋党,也正因为此。王安石变法不久,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其中有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

司马光作为大臣,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他发现改革可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时,他公开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作为朋友,他又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劝谕王安石不可“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借此“以尽益友之忠”。可是,王安石变法决心已定,皇帝也支持他,司马光眼见无法改变局面,竟辞去朝廷职务,离开京城隐居洛阳,用了19年的时间编纂《资治通鉴》,以示不问政事。

司马光在和对方的争斗中不能得胜时,选择了回避和退让,而不是伺机报复和恶意中伤。曾有人劝司马光弹劾王安石,而司马光却一口回绝了他们:王安石没有任何私利,为什么要这样做?以直言敢谏、弹劾王安石而闻名的吕诲去世后,司马光在为其写的墓志铭里,提到新法害苦了百姓。有人悄悄地弄到墓志铭的镌本献给王安石,想中伤司马光。不料,王安石看后并不生气,还将镌本挂在墙上,逢人就说:“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关于变法之争,他们没有个人的恩恩怨怨和私利,而有为国为民的耿耿忠心和君子之争。司马光说:“光与介甫,趣向虽殊,大归则同”,王安石也说:“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神宗死后,哲宗即位,十岁的哲宗不懂事,由高太后临朝执政。高太后一向反对新政,她一临朝,就把反对新法最激烈的司马光召到京城担任宰相。他一当上宰相,第一件大事就是废除新法。司马光执政,王安石也选择了避让,到老家金陵退居二线。

1086年5月,王安石去世。噩耗传到司马光耳中,深为悲憾。他预感到王安石身后,可能会遭受世俗的鄙薄和小人的凌辱。他立即抱病作书,告诉右相吕公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今方矫其失,革其弊,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司马光王安石的评价甚为恰当,王安石的文章在气势上常人所不能及,所发议论多带锋芒,无平庸之气。朝廷根据司马光的建议,追赠王安石为太傅,谥号“文”。

司马光入阁以来,鞠躬尽瘁,深得高太后和向太后的信任,因身体虚弱消瘦,但司马光不以为然,说:“死生命也。”病重期间,昏迷中的呓语说的都是治国安邦的大事,1086年10月,司马光去世。有遗表呈上,所云都是治世之事,高太后看了更为悲痛,和宋哲宗亲临其丧礼,追赠司马光为“太师”,封“温国公”,谥号“文正”。

为什么说司马光大宋王朝的掘墓人呢?

司马光全面废除了王安石变法,使大宋王朝永远失去了变法以图国家富强的机会。

众所周知大宋王朝在历史中是出了名的积贫积弱,宋神宗即位后宋朝年度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广大农民由于豪强兼并、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屡屡暴动反抗。值此内外忧患、财政困乏之际,宋神宗对宋太祖、宋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此时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大宋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吗,如果此时不变法就将步入死胡同无药可救。当时的皇帝神宗也非常清楚这种局面,所以大胆任用王安石开启了历史有名的王安石变法

当然我也承认王安石变法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司马光坚决反对,他反对的借口大概是两个,一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二是:说王安石变法把本该属于百姓的财富强行掠夺到了国库,容易激起民变。

所谓的祖宗之法是开国皇帝针对王朝建立时的情况制定的,时间久了社会环境早就变了,但是司马光不管这些,他们这些保守派就是要坚决执行,哪怕错了也不要紧。对于掠夺百姓财富倒不如说是掠夺商人官宦人家的财富吧,其实这才是很多大臣反对的根本原因,顺便介绍一下,司马光出生在官宦家庭。在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重新上台掌权,他立马废除了所有的王安石变法的所有内容,对,是所有!

青苗法和免役法两个已经被百姓所认可,如此利国利民的好法也被废除,使得同属保守派同的尊重事实的官吏也坚决抵制,气得苏轼跺脚大骂:真是司马牛,司马牛。宋神宗王安石十几年的心血,一朝被全部废除!卧病在床的王安石听到此消息后经受不住打击,痛苦万分离世!自司马光全部废除王安石变法后,大宋王朝灭亡已经指日可待!从此之后大宋王朝再也没有敢于变法的志士,也没有可以变法的环境。

司马光开启了大宋王朝党争的潘多拉盒子。

虽然在司马光之前大宋王朝大臣之间也存在派系斗争,但是毕竟规模小、斗争程度相对较低,并没有大宋王朝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自从宋神宗死后司马光掌握朝政大权后,开展了针对当年改革派一系列的打击报复,甚至是同情改革派的中间人士也遭到了打击,如苏轼只是认为王安石变法有可取之处,就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司马光将改革派视之为敌寇,不管好人坏人,不管有功有过,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只要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全部受到了严酷的迫害。

从此之后大宋的朝堂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是有保守派和改革派两大阵营。自此大宋王朝朝堂之间斗争愈发激烈,大宋王朝的党争从此掀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的序幕!大宋王朝内部党争不断,再也没有精力解决国内矛盾,更没有国力应对辽、西夏等少数民族的威胁,灭亡已经是指日可待。

司马光对内严酷的对待改革派。

对外却是一味退让、不思进取只求苟安,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竟然把宋神宗王安石时期夺取的西夏之地退还给了西夏!美其名是为了大宋长期的和平稳定!可怜众多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就这样被出卖,大宋王朝一直没有产马的地方,好不容易夺取来的就这样被废弃!最重要的是北宋夺取的西夏土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可保整个西北的安全,而且给入侵大宋的辽军造成侧翼的威胁。通过此次退还,也造成大宋王朝自此之后国策发生了巨大变法,再也开拓疆土的决心,只求自保只求苟且,仅此而已。

司马光重用奸臣,自他之后朝政大权落到了奸臣手中。

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时,朝中很多大臣看到了变法的好处,不愿意全盘废除,司马光就大肆重用听他话的奸佞之徒,特别是他重用了以蔡京为代表的一大批奸臣。从此之后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朝纲混乱,再也没有人心忧天下百姓,只是争权夺利。

五、司马光口口声声坚持祖宗之法不可改,然而在宋神宗死后他却支持高太后执政,开启了大宋王朝后宫干涉朝政的先河。

结果后来哲宗皇帝去世后,向太后按照旧制临时执政,拒绝文武百官的建议,强行立宋神宗第十一字赵佶为皇帝,就是历史大名鼎鼎的宋徽宗!大宋王朝立国之日起就是严令后宫不得干政,所以历代皇后、太后从来没有真正掌握大权,更不要说拥立皇帝了,然而正在司马光的支持下,这一切都发生了。自己口口声声说要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实际上呢?连宋徽宗这样品德败坏没有治国之才的花花公子在文武百官强烈反对下都可以被立为新皇帝!到底是谁在废弃祖宗之法呢?这就是所谓的贼喊捉贼吧!

当初在王安石得知司马光全部废除了变法措施后,王安石痛哭流涕,他认为变法所积累的财富最多够国家三十年花销,三十年后大宋王朝财政紧张,必将加大多百姓的剥削,国家将进入动乱时期。果然大约三十年后,公元1120年北宋爆发了方腊起义,此后起义不断,大宋再也没有复兴之象。七年后,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非常轻松就灭掉了北宋大宋王朝百年来的财富、珠宝、字画都能够被掠夺一空,百年的繁荣毁于一旦,北宋灭亡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最早的慈善机构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亡国妖女:妲己妺喜褒姒均上榜

'康熙遗诏'原件首曝光 雍正帝真是篡位上台?

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之列?诸葛亮评价

给宋太祖赵匡胤帮助最大的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