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清朝的黄马褂的由来,为何人人都想要,它究竟有何用处?

发布时间:2013-06-23 栏目:专题 投稿:活力的身影

在我国历史上在各个朝代都有着它独特权力产物的诞生,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清朝的黄马褂的由来,为何人人都想要,它究竟有何用处?

清朝时期,如果谁得到皇帝赏赐的一件黄马褂,那简直是天大的荣耀,比得了个宰相职位都高兴。然而我们可以发现,皇帝身边的侍卫等近臣都穿黄马褂,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在清朝的时候明黄(淡黄)这种颜色是严格控制使用的,因为皇帝就穿这种颜色的衣服,所以就连皇后妃子都不能穿。然而有一类人是可以穿的,那就是皇帝身边的近侍。这些人全要穿“行褂”,帽后戴孔雀翎,还要佩刀(最挨近皇帝的严令不许佩刀)。

据记载,这些皇帝的近侍们所穿的黄马褂是由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制作而成的,冬天穿绸缎,夏天穿纱。由于明黄是清朝皇帝专用色,所以那些贵族们也只能穿金黄,近侍每天都要陪伴皇帝左右,所以他们被允许穿明黄,说白了就是工作服。如果被解除了职务,以后就不能再穿这种衣服。“黄马褂”在清朝衣着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政权,拿来收买、愚弄、麻醉他的仆从们的一种工具。那么,在清朝,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黄马褂”呢?皇帝身边的大臣。这些大臣包括: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官员,在与皇帝一同出行时都需穿上“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称为“行职褂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壮大皇帝的气势和体现皇帝的权威;皇帝赏赐给有功之臣。

清初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推出了各种名誉工具,比如加“巴图鲁称号”、“赏戴花翎”“封爵”“世袭”等,这些做法虽然让受到封赏的人感到荣誉备至。但是相比较“黄马褂”而言,终究少了一份亲近感,因此打黄马褂上市的那天起,它就被视免死金牌。

最先,黄马褂只是一种服饰,是满清一种习俗的传承。

未入关时,旗人以渔猎为生,打猎是生存之本,骑马成了最主要的技能,不适宜穿长袖大袍,为了方便,他们制作出一种轻便短小的服装,袖子只到肘部,下摆只到大腿,称为“马褂”。入关后,虽不再打猎为生,但仍延续了狩猎的活动,便将马褂作为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服饰。

其次,黄马褂有颜色与图案等级之分。

马褂有明黄、金黄和杏黄之分。

明黄,又为淡黄,等级最高,是帝王专用颜色,还有经皇帝特许有专门职能的人才可使用,相当于高级工作服,称为“行职褂子”,比如内大臣御前侍卫随从,其他人不可使用,否则就是蔑视皇权,觊觎皇位。

皇帝的明黄配以龙饰,而内大臣御前侍卫一般是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制成,没有花纹和彩袖,纽绊为黑色,帽后饰花翎,予以区别。至于平民顶多能用用“杏黄色”。

入主中原后,满清贵族们得意的把“马褂”称为“得胜褂”,但只有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才能被称为黄马褂(一般来说黄马褂的面料是冬天穿绸缎,夏天穿纱)。因为颜色与皇帝专用色一致,所以这也赋予它更多的政治色彩,只有皇帝近身的侍卫和获皇帝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著,常人要是能获得一件黄马褂那可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和无上荣耀,甚至赐穿的这件事儿还要被载入史册!

那么哪些人可以穿黄马褂呢?

清朝官员的官服分为“朝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几种,所谓行服就是出行时所穿,马褂其实就是行服的一种所以最开始黄马褂只是一种职业装,你上班的时候需要穿着(有点像咱们现在的工装)。但使用者并不具备拥有权,不上班不能穿,离职以后黄马褂也得交公。所以《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中有这样的记载:“凡领侍卫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也就是说跟随在皇帝身板的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这些人因为职务原因和工作需要必须穿黄色的马褂以显皇家颜面,这类黄马褂也被称之为“行职褂子”、“职任马褂”(也就是上文所提的行服,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所以您看皇帝身边的侍卫们虽然人人都穿着马褂,但只是一种工作服,下了班就得脱,并无任何荣誉含义。

第二种是跟随皇帝在狩猎时发挥出色所得到的赏赐。咱们知道满清一直自诩是马背上得天下,所以从努尔哈赤开始到咸丰,清代的历任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围场进行“围猎”,在皇帝狩猎时表现出众,或向皇帝进献珍禽异兽数目众多的人(一般是蒙古人),皇家一般都要赏赐马褂以示鼓励。文献记载打猎期间还有射箭比赛,随从满汉官员全部参加,如果是射箭百发百中(满族官员射五箭,汉族官员射三箭),同样可以得到御赐黄马褂,这一类的马褂被称为 “赏穿黄马褂”,就具有荣誉和鼓励的含义了,这是皇帝在劝诫臣子们不能把老祖宗的根给丢了。

这种马褂也被称为“行围褂子”,马褂面料除了明黄的丝绸和纱外还掺杂着鸟类的羽毛绞在一起织成,美观的同时还能防雨。这种马褂虽然尊贵但按规定只有追随皇帝狩猎时才能穿,平时都要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以示荣耀,您要是敢作死的没事穿出去都属于犯禁,是要被刑部治罪的.......

第三种就是因为特殊功劳被皇帝嘉奖所赐黄马褂,又被称为“武功褂子”。这种马褂才是咱们影视剧中让满汉大臣均垂涎不已的至尊奖赏,所谓的“赐穿黄马褂”。得赏者在任何隆重的场合都可以穿,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见官大三级(毕竟尊贵嘛)。实际上这种马褂清朝晚期以前并不盛行,就算在嘉庆年间,皇帝赏赐、笼络大臣主要是加“巴图鲁”勇士称号、赏戴花翎、封爵、赏赐世职等等手段,这黄马褂皇家始终捂的严严实实,愣是一个口子也没开。而道光和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后,为了激励将士们奋勇立功,皇帝们开始赏赐马褂所以网上有个段子说和珅有20多件黄马褂,从史实上来说是不可能的,毕竟那时候皇帝也没有赏赐马褂的习惯。

相比于巴图鲁称号、赏赐顶戴花翎,御赐黄马褂更有着一种“亲近”感和“心腹感”,毕竟大家都穿着官服,就你一个人穿着马褂多拉风啊!所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赏赐马褂被大家认为是无上的光荣,是朝廷对自己的认可。不过这黄马褂虽然尊贵荣耀,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权(就是穿着马褂尊贵,别人高看你一眼而已),顶多有便宜行事的权力,但也不代表就能为所欲为,所以电视剧中就算他常威穿了黄马褂,只要是犯法,该大刑就大刑,一点磕巴都不用打。而且皇帝赏赐给你黄马褂并不代表这件衣服就属于你了,只要皇帝不开心随时拥有收回的权力!所以这项最高的荣誉也是要看领导的心情的.....当年光绪看李鸿章不爽,作为对他的惩罚就收回了赐给他的黄马褂,可见你要是想着穿着马褂出去嚣张,估计刚穿上身,黄马褂就被没收了!

而且满清对于第三类黄马褂的处理方式也不恰当,刚开始是抠门的一件都不肯赏,开了先例之后又开了滥赏的大门。咸丰之后的皇帝多次赏黄马褂给镇压叛军有功的大臣,到后来镇压太平军起义的高层将领几乎人手一件或者几件黄马褂......这个时候黄马褂就有点泛滥了,并不是说这马褂不尊贵,但毕竟物以稀为贵,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东西还有什么稀奇呢?

所以这种服装就成了重要场合中穿的衣服,其实仅仅代表着满族人的身份,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特权。然而在现代许多的影视剧中,却被看作了免死金牌般的宝物,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其影视剧的艺术美化加工。

相关推荐:

象棋是谁发明的?象棋是怎么来的?

流沙河是一条河吗?关于流沙河的介绍

古人为何忌养端午日出生的孩子?端午节的传说

揭秘3元人民币的面纱 千万人争先收藏

司马绍的老婆是谁 司马绍的老婆庾文君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