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三省六部指的是那几个部门,放到如今相当于什么部门?

发布时间:2013-06-23 栏目:专题 投稿:迅速的哈密瓜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对于官职部门都尤为重视,其中三省六部可以说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那么它们指的又是那几个部门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

西周的分封制,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王朝官僚机构形成了完善严密的体系,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分权治理让官场相对清澈透明,更加规范。

三省六部制成型于西汉后期,隋唐时正式被中央确立,此后无论宋、元、明、清等都沿用了该制度。

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和尚书省在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台),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设置,南北朝依然沿袭。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确立,成为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出现主要是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到隋代,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并各有明确分工,才正式确立为三省六部制,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到唐代,三省六部制度基本完善。唐代三省分掌定策、封驳和执行之权。中书省(首长中书令)、门下省(首长侍中)、尚书省(首长尚书令)都是宰相。不过后来为了均衡权力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

唐制,中书省取旨(草制)、门下省复奏(封驳)、尚书省施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在尚书省掌握下拥有行政、财政、司法、仪礼的大权。三省长官俱为宰相,在政事堂办公。政事堂先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最后干脆就改称为“中书门下”。

朝代不同,三省六部的职能也不一样,尤其到了宋代,职能更迭更是严重。

在宋代,三省名义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三省”制度至清代则不再置。

中书省”,也称内史省。中书省的出现和汉代尚书有很大关系。西汉武帝时进一步强化君权﹐以主管文书的中书令、四尚书掌握机密要政,司马迁就是首任中书令,领尚书评议计书,中书令执掌封事。为便于出入后宫,用宦者担任,称为中尚书,简称中书,又因有谒者之职,故名中书谒者令。中书长官有令﹑仆射。

汉成帝时增尚书为五人,并废除由宦者担任中书之制。此后至东汉末,改以士人为尚书尚书台独掌枢要,地位日益崇重。沿至隋唐,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改为“内史省”。到唐代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以后的五代及宋代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

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执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甚至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

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

尚书省”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南朝宋时得名,是魏晋至南朝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也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至唐代定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六部尚书省统辖的六个部门,最初也叫“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后来成为帝制时代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管理机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

那么三省六部放到现代又是什么部门呢?

中书省,相当于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决策权。

门下省相当于在的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的办公厅。

尚书省,相当于在的国务院,有执行权。

吏部,相当于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户部,相当于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相当于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兵部,相当于在的解放军总政治部。

刑部,相当于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相当于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除了三省六部还有一个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

相关推荐:

民间俗语:要烟蹭饭,其人必贱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李齐贤:韩国古代"三大诗人"之一 李齐贤的文学成就是什么?

壬戌是什么意思 壬戌的意思详解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最早的避雷针长什么样

道德的影响力——介绍三国时期的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