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推恩令:史上最神奇的法令, 最无解的制度 兵不血刃解决国内最大隐患!

发布时间:2013-06-23 栏目:专题 投稿:矮小的钢笔

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颁布了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这项政令就是推恩令”。

西汉在建国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分封了很多刘姓诸侯,目的是维持刘姓江山万万年。汉朝初年,全国共有54个郡,但朝廷直接管辖的仅仅只有15个郡。也就是说,各诸侯国一共管辖了39个郡。是不是很恐怖?如果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对抗朝廷,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到了汉景帝时期,朝廷打算削弱诸侯国的行动已经迫在眉睫,此时晁错向汉景帝献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削藩策》。于是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诏书削弱诸侯国。这种做法导致了各诸侯国纷纷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史称"七王之乱"。

虽然"七王之乱"最后被平息,但西汉已经经不起折腾了。汉景帝没有完成削藩的任务就撒手人寰,于是,削藩的重担便落到了汉武帝的身上。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叫主父偃的大臣向汉武帝提了一个建议。他建议在诸侯中推行一项法令,让各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成几个部分,逐一封给自己的儿子们。汉武帝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很快将这一法令颁布下去。这个法令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推恩令"。于是,一场中央和各诸侯国的权力角逐战就此展开。

法令颁布之初,一些大的诸侯王并没有在自己的封地推行。他们也看出其中的名堂,这项制度本质上就是要逐渐的削弱诸侯国的力量。但是不久,诸侯王不遵行"推恩令"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这次显露出来的矛盾并不是中央和各诸侯王的矛盾,而是各诸侯儿子之间的矛盾。

这还要从诸侯王继承的制度上谈起。

"推恩令"颁布之前,各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一般都是让自己的嫡子继承,其他的儿子并没有继承爵位的权利。这就导致了各诸侯王的其他儿子们对嫡子的眼红和嫉恨,但朝廷制度自己的老子在那里摆着,谁也没办法违抗。如今"推恩令"颁布了,其他的儿子们就有了可以合法争取自己权益的机会。试问,面对这种机会,哪个诸侯王的儿子会放过?于是,各地的诸侯王虽然不情愿,但是也不得不实行朝廷颁布的"推恩令"。

那么就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各诸侯王不联合起来对抗朝廷,再来一个像"七王之乱"那样的套路?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主要是由董仲舒总结提出的,主要意思就是将仁政和法治结合起来,把政治伦理化,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赋予一层温情的色彩,并提出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一系列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理论。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且给皇帝戴上一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面纱。

第二个原因就是中朝的建立和刺史的设置。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士族豪强的发言权从而加强皇帝的权利,汉武帝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中下级官员作为自己的参谋助手,后来演变为相对于外朝的另一个内廷,而且实际权利逐渐增大。另外,赋予刺史新的权利。除去实行各地的监察制度之外,刺史的职位在各郡和各诸侯国之上。虽然官职级别不高,但权利很大,这就对各郡长官和各诸侯王形成一种威慑。

以上两个原因,一个是意识形态层面,一个是具体实施层面。两者相辅相成,从舆论、伦理和具体制度都对诸侯王加以限制。因此,此时的各诸侯王比"七王之乱"时期增加了很多掣肘,就是想乱也乱不起来了。

作为那个时代的诸侯王,他们能破解"推恩令"吗?

我的看法是,确实破解不了。想要破解"推恩令"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不遵行"推恩令"。不遵行"推恩令"的后果朝廷的问责倒在其次,主要是自己的几个儿子不乐意。而且几个儿子之间很有可能进行同室操戈,最后的结局谁也无法预料。

第二条路,起兵造反。要想起兵造反,再怎么说也得需要一个理由或者名义。就"推恩令"来看,朝廷是为了贯彻儒家所讲的"三纲五常"。同样都是儿子朝廷都替你诸侯王考虑到了,要对各个儿子平等对待,你自己如果反对,你的儿子站出来首先反对你。朝廷真是太聪明了。

所以,在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推恩令",既没有触动各诸侯王的既得利益,又得到了诸侯王众儿子的拥戴,最重要的是在不激起矛盾的情况下变相的削弱了各诸侯王的势力,而且不能被各诸侯王所破解,真的是一项神奇的制度

所以随着子孙的不断增加,王国的土地也在不断的减少,直到最后没有办法继续分封,最后全部的管辖在了中央。而汉朝也因此持续了400年。而到了后世,基本上就没有人采用这种中央集权方式了。而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这样的集权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了。

比如在隋唐的时候,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封王都是在死后在追封的,而异姓王是基本不存在的,而其他的王基本也都是自己的本家,虽然享受着封地,但是人却是在皇帝身边,基本上就是一种荣誉的存在,而没有实际的掌控权力的,治理还是要靠着地方官员和六部官员。

到了宋朝的时候,赵匡胤十分的简单,就是说我给你们荣华富贵,你们乖乖的养老吧,朱元璋则是简单粗暴,直接将那些手握大权的人直接给杀了,儿子们也是直接扔出去,不得随便回京城,清朝则是相反,不让王爷们出京城,乖乖的在皇帝身边呆着。总而言之,推恩令在之后不管用,还是因为皇帝对于朝政的把控要比汉朝的时候紧密,所以推恩令反而是一种退步。

相关推荐:

沉鱼落雁避月羞花的典故 沉鱼落雁避月羞花的出处

彭姓起源及简介 姓彭的名人有哪些

岳不群的徒弟是谁?岳不群的徒弟令狐冲个人简介

宋仁宗慈圣光献皇后曹氏简介 宋仁宗曹皇后生平

慕容廆怎么读 慕容廆生平简介 慕容廆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