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中秋佳节寓意团圆 中秋节是怎么成为一个惯例的?

发布时间:2013-06-28 栏目:专题 投稿:诚心的树叶

中秋佳节是象征团圆的日子,意义重大。月圆之夜,家人齐齐团坐在庭院的桌边,桌边摆着月饼和一壶清茶,赏月、吃月饼、喝茶、谈天说地,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对于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了解其蕴含的团圆之意,却从未想过它究竟从何而来,又是怎么成为一个惯例的?所以现在让我们科普一下吧!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

魏晋之时,民间便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唐代初年,中秋节被正式定为节日。

 

 

相传某年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中祭月时随侍道人作法,将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银桥后,步入月宫。但见门楼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门口的高大桂树下白兔正在捣药,宫内嫦娥诸仙女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从月宫归来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记下的舞曲,命名为《霓裳羽衣曲》。月宫之所以称“广寒宫”,也与此传说有关。

赏月之余,品尝月饼逐渐成为中秋节的一个民俗符号。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为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从此就有了中秋吃饼食的习俗。当时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在中秋节摆设大香案拜月,圆饼、西瓜、苹果、葡萄等供品一应俱全,其中圆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考究的人家,西瓜还要特意切成莲花状供奉。

而“中秋节”的提法最早出现于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中:“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宋代除继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风俗外,还有更潇洒的活动“玩月”。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南宋时期,“玩月”热闹得更近乎疯狂。吴自牧笔下曾详细记述了临安的中秋之夜:“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宋代对中秋节的最大贡献,是给中秋节赋予了“团圆”的内涵。后来中秋节被视为“团圆节”,源头应该在北宋。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水调歌头》里,把北宋人对中秋节的理解阐释得淋漓尽致。

明代流行“送月饼”,影响至今

中秋节吃月饼到元代已更加“讲究”。元末陶宗仪的《元氏掖庭记》中记述过元武宗海山过已酉(公元1309年)中秋节的情况。中秋之夜,元武宗与诸嫔妃泛舟于皇家的太液池,设宴取乐,所上食物相当丰富:“荐蜻翅之脯,进秋风之鲶,酌元霜之酒,啖华月之羔”。这里的“啖华月之羔”即为“吃月饼”。

现代特别流行的中秋月饼风俗明代已开始流行。崇祯《嘉兴县志》称,“十五是为中秋,作饼肖月形,曰‘月饼’,有相馈遗者,取团圆之义”;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也有相同说法,“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由此可见,周代就有拜月之俗,魏晋出现了赏月习俗,唐初有了月饼,南宋提出了中秋节,赋予了团圆之意,明代有了送月饼的风俗。自此,中秋佳节成为假日,家人团聚的象征,团坐吃月饼赏月风俗就形成,流传至今。

相关推荐:

众说纷纭的古代四大美男

7张50年代婚恋老照片,带你走入那个年代的幸福时光!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是什么 八一建军节是如何来的

冒顿活了多久 冒顿死后谁继位

涨姿势!古代世界各国都怎么称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