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古人消夏纳凉有妙招

发布时间:2013-07-21 栏目:专题 投稿:欣喜的啤酒

藏冰避暑,在我国古代由来已久。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用来贮存冰块的冰窖。明清两代,大量藏冰。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

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这些冰块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来年夏天使用。

有专职官吏负责采集天然冰块,贮存于“冰井”之中,炎夏期间取出,以供皇家和贵族使用。

自雨亭原理图 自雨亭借水力转动水车的机械原理

(唐代凉殿想象图,借水力转动水车的机械原理,汲水而上,遍于屋顶,飞帘四注,激气成凉风)

皇宫内还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

皇帝如此,大臣们纷纷效仿。唐代的高官显贵们,都有私家避暑设施,规模虽比不得皇家,但也巧妙得很。其中专供纳凉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官吏设置的一种避暑建筑。《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 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唐代显贵杨国忠更是异想天开,造了座冰山来避暑。《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 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

到了宋代,这种设备造得比唐朝更加豪华。《武林旧事》卷三载: “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勘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萸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 种,分列水底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 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可以看出,宋代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

清琉璃釉竹节方冰桶,通过放置冰块来保存食品或散发冷气消暑,箱体有泄水和散发冷气的孔洞

清代宫内储存冰块的器具被称为“冰桶”、“洋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为内胎,也有用金属胎的。形制呈斗状,口大底小。盖多采用很厚的木板,两腰部都 有铜环,方便搬运。有四条腿足,足下还装有托,用来防止潮湿。这种宫廷“冰箱”比起现在的冰箱太过简单,但构造合理、经久实用。

当时的“冰箱”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冰镇饮料和时鲜水果,因为箱体内采用铅或锡为里,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而箱底有小孔,可以排放融化的冰水。

冰桶一个用途是降低室内的温度。箱盖上设有透气孔,因此排出的冷气还能起到“空调”的功效,让后人赞叹不已。

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用来储冰解暑(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

春秋战国已经有了“空调”

古代中国没有电力,更没有空调,当时人们究竟怎样应对酷热?又有哪些应对措施是值得咱们现代人学习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电力和空调,但是古代中国人却发明了一种可以代替空调的设备。

这种设备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它的名字叫做“冰鉴”,是用青铜铸成的大型容器,分内外两层,上面还有盖儿。人们往夹层里塞满冰块,把食物和美酒放在内层,然后盖上盖儿,可以避免食物腐烂、酒水变酸。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的冰鉴很像现在的冰箱

冰鉴还一专多能,除了具有冰箱的功能,还能当成空调使用:夹层放冰块,内层让它空着,然后把盖儿打开,丝丝冷气自然会从冰鉴里冒出来。找几个人把冰鉴抬进卧室,放在卧室的中央,或者在房间四个角各放一个体量较小的冰鉴,室温会很快降下来。

青铜属于金属,比热太小,热传递太快,夹层里的冰块会很快化掉,过个把小时就得再换一批新的冰块,比较麻烦。所以到了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人们不再用金 属铸造冰鉴,改用实木来做。比如清朝宫廷里盛夏常备的冰鉴,用松木做成,刷上清漆,一尺多高,两尺见方,里面用锡箔贴壁,外面用铜片包裹,上面有盖儿,底 下有座儿,冰块搁进去,整日不化,冷气嗖嗖的窜出来,一室生凉。

清代的木质“冰箱

英国使馆购买中国“冰箱

木制冰鉴在清朝叫做“冰桶”,宫廷里有,贵族家里有,家道小康的富裕市民家里也常备这种玩意儿。事实上,在19世纪中叶的北京,木器店里大量出售冰桶,一两吊铜钱就能买一个,很便宜。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人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大使馆。建成以后的第一年夏天,在使馆工作的外国人就发现受不了北京的炎热,还有人因为食物腐败和水土不 服而病死,所以他们不得不向中国人学习用冰桶降温和冷藏食物。1861年6月,英国使馆在北京西城一家木器店里采购了大量的冰桶,事后一个英国人写道: “这些中国冰箱呈四方形,木制,包了铅皮,双重掀盖,中间有一小孔,冰箱内放冰,通常是一块大雪团,人们以之降低茶和酒的温度。他们也把冰箱放到客厅中 间,让房间较为凉快。”(芮尼《北京北京人》,李绍明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他所说的“冰箱”,就是清朝人常用的冰桶

从唐朝到民国的凉棚

除了用冰鉴或者冰桶来降低室温,古代中国人还喜欢在夏天给住宅搭建凉棚

凉棚的制作很有创意: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顶,在房檐上或者院子里搭盖出一个高高的遮阳罩,把屋顶和院子罩起来,不让盛夏的阳光直射到墙壁上,这样外墙不容易晒透,院子里的地面也不会很快升温。

但是遮阳罩也有个弊端:影响采光。所以古人又发明了活动的棚顶:把整张席子切割成很多矩形的小块,每块席子的边缘都拴上长长的绳子,阳光照射最厉害的时候,席子是完全遮盖的,等到早上或者黄昏,轻轻一拉绳子,席子就自动掀开了,光线和凉风都可以进来。

凉棚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出现,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周世宗柴荣甚至劝导市民在自家门口搭建凉棚,好给过路人遮阴(参见《册府元龟》卷14)。

清代北京和民国北京凉棚最盛行的地方,老北京形容小康之家,常说“天棚浴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其中的“天棚”就是指凉棚—小康之家到了夏天, 指定要雇人在院子里搭凉棚避暑。那些凉棚的棚顶都是可以活动的,人们可以用绳子和竹竿来控制每一块席子的启闭,非常灵活好用。受雇者叫做“棚匠”,都是 专业搭凉棚的熟练工人,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搭出一个坚固耐用的凉棚。而到了中秋前后,不需要凉棚的时候,这些工人还可以负责把凉棚拆掉,那些竹子、席子和 绳索之类的建筑材料也一同收回,到了下一年还可以再拿出来使用,非常环保。

民国北京还流行一种避暑用具:竹帘子。这里的竹帘子不 是在门口挂着遮挡苍蝇那种,而是从屋檐上悬挂下来,一直垂到地面,把住宅的大门、窗户和整堵大墙都给遮起来。这样全方位遮挡的好处是能让墙壁保持低温,进 而让室内保持低温;坏处是影响室内的光线。所以老北京人又在竹帘子上拴了绳子,甚至装上滑轮,需要在屋里办公的时候,一拽滑轮,竹帘子就被卷到屋檐上了, 屋内照样透亮。

(清宫藏小风扇,这是一款手柄连接一体式的玩具小风扇,手柄为化学制品,扇页为玳瑁材质)

皇帝发明了风扇

清代宫廷与平民家庭不同,皇帝跟妃子们是不搭凉棚、也不用竹帘子遮墙的。

一是因为宫殿的墙壁都非常厚,屋顶都非常大,阳光不容易晒透,有冬暖夏凉的优势(现在很多老房子也有这种优势)。

二是因为清朝的皇帝有好多离宫,到了热得受不了的季节,他们会离开紫禁城,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或者圆明园“度假”。

三是因为皇帝有很多人侍候,天热了总有太监宫女给他打扇。

但是太监宫女打扇所产生的凉风是断续的、一阵一阵的,吹着不够舒坦,所以乾隆皇帝又发明了风扇

当然,乾隆风扇不可能有电机(有电机也没用,因为没电,电这东西要到清朝末年才进入紫禁城),结构简单,几只扇叶、一个转轮、一个把手、一个基座而已。没电怎么用呢?他让太监宫女做动力,站在风扇后面,抓着把手,像后来的日本放映师操作手摇放映机给末代皇帝放电影那样,均匀而有力的摇着,让扇叶呼呼呼地转起来,乾隆则半躺在风扇前面很舒服地受风。很明显,他的风扇属于手摇式风扇

手摇式风扇并不是乾隆的首创,根据内务府档案,雍正刚即位的第二年夏天就让工部制造过一批手摇风扇,而且是用铁片做的扇叶,除了没有电机,已经很接近我们现在常用的立式电风扇了。

有一年夏天,雍正睡午觉,太监俩站在龙榻之前,轮流给他摇风扇,摇得汗流浃背,汗臭味儿随着凉风吹进雍正鼻孔,把雍正熏醒了。雍正下旨说:“人在屋内推扇,天气暑热,气味不好,不如将后檐墙拆开,绳子从床下透出墙外转动。”工部立马照旨意做了一架改进的风扇,这回是牵引式的,让太监们离雍正远远的用绳子拉,雍正再也闻不到汗臭味儿了。把手摇式风扇改成牵引式风扇雍正的发明,如果他申请专利并大规模生产,是可以发笔小财的。

乾隆雍正还有创意,他发明了水激式风扇—大概在乾隆九年,这厮下旨在圆明园某宫引入流水,从宫墙外哗哗流入,绕室一圈再哗哗的流出去,入口处则安一风扇,以水流为动力驱动。完了一试,果然好使,有风有水,清凉无比,乾隆高兴极了,御制《水木明瑟词》:“以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冷冷瑟瑟,非丝非竹,……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他在为自己的创意而骄傲。

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哪些避暑方式

上述两个皇帝发明的风扇非常省电(根本不用电),非常节能, 绝对不会造成电力短缺,绝对不会影响大气质量,它们比咱们现代人使用的空调环保得多。但问题是,雍正发明的牵引式风扇需要人力驱动,他凉快了,太监宫女热 死了;乾隆发明的水激式风扇虽然不需要人力,可是对安装环境的要求太苛刻:必须要有流水。

所以牵引式风扇也好,水激式风扇也好,都不能代替我们的空调和电风扇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这么几点:

第一,开发商盖房子,应该把墙体搞得节能一些,像过去老房子那样冬暖夏凉,别老是把墙体和房顶建得一拳能打一窟窿,还不加什么隔温材料,太阳轻轻一晒,屋里就突然升温。

第二,地方政府可以像古代那样给每座城市都修建几处大型冰窖,冬天从江河湖泊里采集天然冰,贮藏到冰窖里,来年夏天低价出售给市民。同时市民们也应该买些冰桶,把冰块放进去,这样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电能。

第三,我们还应该学习古人,在楼顶上搭建可以自动调节的凉棚,在外墙上安放可以自动卷起的防护罩,这也是非常节能的手段,而且成本很低,很容易操作。

(文章来源:福客资讯网 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推荐:

俗语:男人无毛贵如金,女人有毛混半街是什么意思?有何寓意?

是!尚先生第18集剧情介绍 小葵全力护送冷杉

西游世界最会来事的神仙是谁?眼光锐利,嘴甜如蜜,职场楷模!

木婉清的父亲是谁?木婉清的父亲段正淳简介

弘时没有继位的真实原因 历史上的弘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