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太极知行合一 》我的万拳路-四象篇

发布时间:2013-07-23 栏目:专题 投稿:苹果航空

上周一我打完了4000遍拳,师父,师母,师兄弟姐妹们给我很多祝贺和鼓励,也让我谈一下自己练拳的感悟。几周前汪师兄打完8000遍拳,他给师友的分享让我很受益。我想我的总结可能对在无极前,无极,两仪,三才阶段的师友有些用处,因此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1师父

我学太极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二十多岁的时候,跟我大哥学了陈氏太极。坚持了一两年就放弃了,因为我当时在德国上大学,没有人教,也没有人一起练。第二次学太极是在四五年前,50岁左右的时候。这次是因为身体不太好,要找一个运动方式锻炼身体。但这次跟一位老师学了大概一年左右,最后也没有坚持下来,原因可能是没有太大的锻炼效果,也可能是练拳本身没有乐趣。直到2014年和阿文来成都遇到了我们师父太极罗老师。

朋友也给我介绍过几个名气可能更大的老师,我也跟他们练习过几天,但最终都没有选择跟他们练下去。2014年在钱主席的介绍下,我和阿文第一次在猛追湾游泳场见到了师父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师父就教会了我们太极内功的几个基本架势。师父并不像我见过的一些大师那样,给你讲很多道理,却很少自己演示。这次从头到尾师父都是亲自讲解和亲自演示。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我练得满身大汗,觉得比平时一个月流的汗还多。但奇怪的是,我并不觉得累。这一次跟师父在一起,总共四五天的时间,我觉得把一年的汗都流出来了,但身体感觉好极了。我给阿文说,我们可能找到了我们可以追随一生的师父

为了更好地学太极,我每年会有三次,每次有7-10天时间从北京飞到成都,跟随师父学习和练习。到了2015年三月份,师父说该练拳架了,并系统教会了我打115式的套路。在开始几个月时间里,我虽然照猫画虎地打拳架,但不在师父身边,总是担心自己打不对。我因此把自己练习遍数,练习感觉和练习中产生的问题每天都发给师父,让师父帮我。让我感动的是,师父不仅一天不拉,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很低级的问题),而且回复总是非常迅速,通常都在一两个小时内。

今年四月份,我本来想像过往一样去成都找师父矫拳,但家人生病没能成行。师父为了不让我练偏,竟然亲自来北京教我。师父在北京教我和北京的师兄弟这一周,是我累但最快乐的一周。有趣的是,师父在此期间和北京一个武术门派的人相约交流,而这个门派正是我几年前跟着学过一周,觉得不适合而放弃的。到了交流的时候,对方出面的是练了二十多年的大弟子,人看上去很结实,很有力。我问师父的女儿,害不害怕爸爸失利?她说,不害怕,因为爸爸不会失利。几分钟交手后,对方已经被师父弄得有些气喘吁吁,因此越来越使劲想把师父推出去结束战斗。这时候师父全身突然像一块重石挂在了对方的脖子上,随住对方凌空旋转起来。霎那间师父又突然着地,而对方无法停下脚步,就一下子摔出去了5-6米。师父马上跑过去把对方拉起,说地滑让你不小心绊倒了。我知道师父是想不让对方太难看。

学拳过程中听到师父很多话,其中三句对我的影响很大。一句是“日久功深”,每当我问师父,“为什么你能做到,我做不到的时候”,师父总是说,“当你日久功深的时候,你也能做到”。这对我既是一个激励,因为我可以做到;也是一个鞭策,因为我必须坚持。另外一句是“师影相随”,打拳的时候,眼前是师父的样子,照师父的样子打,拳会打得越来越神似。还有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但开始时半信半疑。练习一段时间后师父对我说:你只要坚持练习,三年后,你的头发会重新变黑。我虽然不太相信,但练拳一个动力的确是想把白发再练黑。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师父的了解越来越多。师父不仅是有传承有地位的“名师”,更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有真功夫的“明师”。师父也不仅是明师,还是用尽心力帮我的“仁师”。

有这样的师父,不好好练拳真是对不起师父

2师友

给我帮助和让我坚持练拳的不光是师父,还有师兄弟姐妹们,或者说是师父建立起来的这个温暖,友爱的太极大家庭。在展彤师姐和鲁宾师兄家大家一起吃自己做的饭,是我难忘的记忆,非常羡慕在成都的师兄弟姐妹们有很多这样欢聚的机会。当我家人生病的时候,庆三师兄来北京时的慰问也让我感动。在成都时,每次一起推手经验丰富的师兄师姐们总是想方设法帮我“知彼”,也是这个大家庭友爱的一部分。

在师兄弟中,我要特别提到两位:一位是我的师弟阿文,是阿文把我带到了师父这里,也是阿文和我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让我们都非常勤奋地练拳和有些进步。另外一位是我们都非常敬重的汪师兄,他不仅每次推手时都会给我“喂劲”,帮我进步,还总是鼓励我。我刚学会拳架后,在北京独自练了三四个月。再次来到成都时,我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打得如何,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打对了。汪师兄非常细心地说,“宋博士打得有点我们的味道了”。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有信心继续练下去。汪师兄还有一句话让我念念不忘:“如果你每天不打够5遍拳,你就会退步”。我记得美国游泳世界冠军菲利普斯的教练说过类似的话:你如果连续三天不游泳,就需要练一个月才能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有这样的师match友,如果不好好练拳,真是对不起师友。

3变化

从开始练太极内功到后来练太极功力架,通过两年半的练习我的身体比原来好多了。例如原来每年总要感冒3-4次,现在只有1-2次轻微的感冒,不用吃药,继续练拳就好了,而且好得特别快。还有原来很严重的颈椎病,花了很多钱,跑遍全国找人治,都没有长久的疗效,但现在我的颈椎病几乎完全消失了。练拳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我写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我原来一天写两三千字就累得不行,现在可以写五六千字,第二天照样继续写。写作效率提高了一倍,但写作质量并没有下降。另外我原来全白的头发,也开始局部变黑。也许当我练到万遍拳的时候我的头发会全部变黑?请师兄弟姐妹们见证吧:)

因为不常在成都,和师父,师兄弟姐妹们推手的机会不多。我虽然练了4000遍拳,但技击能力提高不是太多。但让我高兴的是有一些迹象表明通过练拳听劲和灵活性有一定的提升。有一次在柏林的大街上碰到一个窃贼,他假装要找我做个调查,用一个问卷挡住我的眼睛,然后从下面掏我的上衣口袋。我无意间用搬拦捶把他的手推开,他的问卷掉到地上,我发现上衣口袋拉链已经被拉开了一半,但他无法继续拿我钱包了。还有一次和公司的同事玩撕名牌游戏,公司的年轻人居然没有我灵活,我的转身让他们无法把我身上的名牌撕掉。还有一次在成都和师父一起练拳,来了一个块头比我大的年轻人,师父让我和他推,结果我居然用单鞭化掉他的力后把他发出了两三米远。

刚开始练拳时候,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要打败别人。碰到所有的人都想试试自己的身手。我和自己23岁的儿子对推,他大部分时间赢不了我。但我发现我赢通常都是他进攻我防御的时候,我输通常是我进攻他防御的时候。慢慢地,大概3000遍拳之后,就没有很强的和别人比试,打败别人的冲动了。最近和阿文在深圳碰面推手的时候,阿文让我不要不好意思推他,但我发现是自己没有进攻的欲望了。而我们刚开始学在青城山推手的时候我们都非常想把对方推出去。这可能就是汪师兄分享时说到的,师父指出的那条路吧:不能赢(盈),只能输(舒)。

练拳对身体,对生活,对工作有这么多好处,如果不好好练拳,真是对不起自己:)

4松、松、松

太极的第一天,师父就教我们要“松,松,松”,但做到“松”真是困难。我觉得做到“松”有三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从不信到信的阶段。开始练拳时心里总觉得“松”是“犯罪”,松是懒惰,是懈怠,是不认真的代名词。传统的教育,传统的运动都让我相信,要想做成一件事总要有代价,总要流汗,总要付出,而“松”和这个完全相反。总之开始时我从心里不太相信“松”能有好的锻炼效果。

除了在推手和练拳让我感悟“松”的意义外,师父一些信手拈来的教导让我逐渐领悟,只有“松”才有“效”,而不是反过来。有一次,公园里有很多柳絮,师父让我用手抓柳絮,我非常努力地完成任务,但用力抓的手掀起的风总是把柳絮吹得远远的。师父轻轻地把手放在柳絮飞行的前方,等待柳絮自己跑到手里。又一次,师父站在地上,让我从身后把他抱起来。师父和我体重差不多,我很轻松就把他抱起来了。师父说,你再来抱。这一次,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把师父抱起来。师父问我,这两次的差别在哪里?我说,第一次,你的身体是硬的。第二次,你的身体是软的。师父说,第二次我的身体是松的,你无法抓到我,我把你的力化掉了,这就是松的作用。再一次,师父让我把手握成拳,他用手指把我的指头掰开。我的拳握得越来越紧,但我越使劲,师父掰开我的手指越容易。然后我们换过来,我掰他的手指。他的手指都是放松的,但我就是找不到把他手指掰开的地方,因为他松著的手指很容易感应我会在什么地方用力。

第二个阶段是知易行难的阶段,也就是思想上信了,也真想做到,但就是做不到。通过后面的练习我逐渐意识到,“松”其实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持续练习才能具备的能力。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手和胳膊都是僵硬的。因此刚开始推手的时候,很容易被练过一段时间的师兄师姐抓到。当我练几百遍拳的时候,我感觉逐渐手和胳膊松下来了,但是感觉肩头非常紧。这时我知道要把肩松下来,但是越努力松肩越紧。这时候师父告诉我,“日久功深”,你打到3000遍拳的时候,肩就会松下来。我继续打拳,果然到2000多遍的时候,感觉原来硬邦邦的肩逐渐松软了。这时候,我又发现自己的腿和脚是紧的。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相信腿脚也会随着日久功深,逐渐松下来。慢慢地,练到3500多遍时,我感觉腿脚开始松了。虽然时紧时松,但我相信只要练下去,就能到达我想象中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知行合一的阶段,即知“松”,也能做到“松”。我相信师父是知行合一的,我相信只要对著这个目标继续练,也会有这一天。

5拳架与拳理

头几次学太极时,老师非常在意教我摆对姿势,也就是说拳架。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架势,老师通常不说,可能是老师自己也不太知道。跟师父太极师父不太在意具体的拳架,只要能大概打下来就行了,这让学拳变得有趣。硬要把身体摆成一个样子,同时要注意手,腕,肘,肩,胸,头,脖,膝,腿,脚,脚腕的姿势,还要和呼吸,眼睛,神态协调起来,对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可能是我头几次学太极没有学下去的原因之一。

师父一方面一一讲解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让打拳变得有目的性,也让打拳变得有趣。谁不想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学点防身的本领?师父另一方面很早就把拳理告诉我,并且告诫我要按拳理打拳。师父总结了13条拳理,第一条是“用意不用力”,第二条是“圆档开胯”,第三条是“立身中正”等等,我们都有这个文件。我开始默念著“用意不用力”打了十几天,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就问师父我可不可以进入第二条拳理练习师父说,你至少要对著每一条练三个月!继续练了三个月我发现,自己原来以为做到了“用意不用力”,其实理解得很肤浅。到今天我更加不确信我能不能做到“用意不用力”。但拳理就是这样的“道”:要向这个方向去努力,虽然可能永远做不到,但越接近就越有真功夫。这也像前面说的“松”,要经过从不信到信,从信而做不到,再到逐渐增加做到的程度,最终的境界,就是神才能做到的知行合一了。

写到这里,我想说一下我的经验,那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会碰到的“膝盖疼”问题,是违背“用意不用力”拳理的结果。如果我们“用意不用力”打拳,膝盖就不会被我们的用力损害。师父我们想象自己的手,脚和头像被木偶线吊着一样打拳,也是在教我们“用意不用力”。

我觉得和拳架相比,拳理更重要。架子开始时我们是做不好的。我开始看师父录像时有些绝望,因为我怎么也打不出那样的姿势。但如果我们照着拳理做,用拳理引导打拳,就会逐渐做到正确的姿势。因此我觉得拳理和拳架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要用拳理带拳架,再用拳架悟拳理。久而久之,我们拳理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拳架也会变得越来越自然。

6如何成为好徒弟?

练不好拳,有人会抱怨师父教得不好。但我觉得更管用的是反省一下,自己如何做,才能成为好徒弟?师父曾经发过一篇陈德润拳师的文章,标题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徒弟”。这篇文章给我学拳做了很好的指引,我也想在这里重复一下。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徒弟?陈德润的看法是:一要学会相信,二要学会用心。

什么是信任?“一旦认定师父,学艺的关键就是要忠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认真的相信,老老实实的去做,踏踏实实的去练。很多自认为聪明的学生和徒弟,是永远的怀疑主义者,怀疑一切包括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当暂时没有进展的时候,就会怀疑方向,当别人有感受自己没有的时候,就会怀疑功法,当不理解拳理时候,就会怀疑师父。一旦心存疑虑,心思就会犹疑,就无法投入练功,效果就会打折,久而久之自然就难以继续,自己耽误了自己。“

什么是用心?“用心就是你对一个事情投入的程度。体现在功夫上就是你到底有多想学这个功夫,以及要把功夫学得多好。因为你的兴趣去学它,和因为你的热爱去学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付出和体验,也必然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因为你爱它,所以你不仅仅在向师父求艺,也不仅仅每天勤练几个小时,因为你从内心深处对它的认可和渴求,让你还要在很多时候想着它,惦记它,琢磨它,研究它。你用心的程度越深,你学习的方式越广,学习的角度越多元化,精度越高。”

7真知,工具,立志,共修

我的职业是老师,我是教老板如何经营企业的老师,已经做了二十多年了。我发现做老板和学太极有共同的哲学问题,那就是“知易行难”。很多道理不难懂,但是要做到太难了。就像我们老说的“松松松”,就像师父总结的拳理“用意不用力”。就像我为老板总结的“集中力量”,“找准焦点”,“寻求简单”,“重强避弱”。如何解决知易行难的问题呢?

解决知易行难问题,我为老板总结过一个八字诀,就是真知,工具,立志,共修。如果用在我们太极上,我相信也是类似的。第一点我们已经具备了,我们师父这样的明师,他带给我们经过验证的“真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信,就是练。第二点师父和师兄弟姐妹们也都做了很多,例如师父准备的练功房,例如我们学习交流的app。我们的微官网和万拳路app做得非常好,谢谢坚持不懈持续改进的师兄们!

第三点是立志,是明志。我建议每个师兄弟姐妹都给自己立个志,立志能帮助我们做到我们应该做的。我的立志放在这里,请师父,师兄弟姐妹们监督:我立志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我立志从现在起最迟两年打到一万遍拳,拿到师父的万拳证。我立志未来30年总共打10万遍拳,让自己一个健康的太极人生。

第四点是共修。师父已经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和谐,友爱的太极大家庭。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共同学习,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德国人说,人内心的懒猪比我们的意志更强大。但是如果我们一起学,一起练,相互鼓励,相互鞭策,我们都能战胜我们内心的懒猪。共修能让我们一起走远。

不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纷乱,太极我们共同的健康乐园。让我们师父的带领下继续共建我们太极乐园!

以上是我的一个小结,请师父和师兄弟姐妹们指正。

本文作者系宋新宇

德国科隆大学经济管理学博士,曾任罗兰贝格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1999年创立易中公司,服务中国中小民营企业。

2016.7.10. 于北京

本文由《太极罗老师》官网提供,想继续了解更多太极文章、实战、拳架视频。请关注我们吧!(打开->通讯录->添加朋友->查找“太极罗老师”)关注我们的号:tj-lls

相关推荐:

古代帝王墓的重重谜团 哪个陵墓最难挖?

老照片存档: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后的国葬,场面壮观

人才典故:“有凤毛”

中国自古以来为什么都讨厌'三'这个数字?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材料作文为主神题目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