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我国近代四大藏书楼

发布时间:2013-08-02 栏目:专题 投稿:辛勤的小馒头

我国近代历史上有四大藏书楼,它们是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的百百(拼成左右结构,下同)宋楼、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的海源阁和浙江杭州的八千卷楼。四大藏书楼的第一代主人分别是陆心源、瞿绍基、杨以增和丁申、丁丙兄弟。 百百宋楼:陆心源(1834—1894)字刚文,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清咸丰举人。陆心源一生爱书,从青少年时就开始藏书活动。陆心源一生著述颇丰,是一位大学者,其遗作汇成洋洋大观的《潜园总集》达940多卷,可谓著作等身。陆心源藏书达15万多卷。陆心源去世后13年,即1907年,陆氏百百宋楼的全部藏书,已被陆心源的后人以10万两银的代价卖给日本人,后归属日本财阀岩崎静嘉堂文库。 铁琴铜剑楼:瞿绍基(1772—1836)字厚培,号荫棠。瞿氏自幼就喜读书,深受家乡藏书文化的熏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许可,使他能一心一意收藏图书。其最大特点是酷嗜书籍,遇到好就出资购置。经十几年的收集,瞿氏的藏书达10万多卷。当时,瞿绍基的藏书处叫“恬裕斋”,到他儿子瞿镛时代才以“铁琴铜剑楼”命名。解放后,“铁琴铜剑楼藏书几乎全部归入北京图书馆,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海源阁:杨以增(1787—1856)字益之,号至堂,晚号东樵,清道光进士。杨以增平身没有别的嗜好,只是喜爱读书,特别喜好收购书籍。他在任江南洒道总督时,正值战乱,一些藏书家纷纷将书散出,杨乘机收购归入自己的海源阁。他儿子杨绍和(同治进士)又有扩充。到第三代杨保彝时,藏书已达到3336种20多万卷。杨氏藏书的存余部分,后辗转归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得以保存至今。 八千卷楼:丁申、丁丙(1832—1899),时人称之“双丁”。丁申,字竹舟,生年不详,卒于1887年。因其以抄补文澜阁《四库全书》有功,被赏四品顶戴。弟丁丙,字嘉鱼,别字松生,晚称松存。23岁入杭州府学,后一心瞩意于地方公众事务及文献、书籍搜集保存,终身未仕。其留下的著作有《谈礼私记》等十多种。丁氏兄弟均博览群书,对图籍嗜藏不怠,一生专好读书治学,丁氏兄弟传名后世,不仅因为家有8000卷藏书,还因为他们在战乱中尽力抢救和保护了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 

相关推荐:

宋朝著名将领吴璘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吴璘

姓氏的起源是什么?姓氏的由来

梁简文帝萧纲有几个老婆 萧纲的老婆都是谁

老照片:看看清末贵族是什么样,和你想象中的一不一样?

儒家思想到底好不好?某些思想可以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