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八盏大红宫灯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13-08-04 栏目:专题 投稿:快乐的项链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然而开国大典确是筹备了许久,花费了不少心思。

一、开国大典选址

1949年上半年,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成立。7月1 日,又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拟定的开国大典方案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人民群众游行活动三项内容,其中阅兵仪式的安排和地点,决定着整个开国大典的程序和场所。当时,北京只有西苑机场和天安门广场两个地点可供选择,但西苑机场太远了,也没有现成的检阅台。开国大典的日期逐渐临近,经过反复考虑,9月2日,周恩来选择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同意了这一方案。

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是老北京城的中心地点和市区街道的枢纽,位置正好在纵贯南北的皇城中轴线的中段、紫禁城之南。天安门城楼,可作为现成的检阅台。广场位于市中心,军队、群众往返方便,大典的场面可以搞得轰轰烈烈。但是阅兵的场所略窄了些,而且还要断绝市内交通4小时以上。 此时的天安门城楼广场,因为年久失修,早已破旧不堪,后来从城楼上运走的鸽子粪竟有几卡车,朱红色的城墙墙皮大片大片地脱落,广场也成了垃圾站。

二、天安门广场的新生

为了迎接新中国的开国盛典,1949年8月,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作出修整天安门广场的建议。

市政府责成建设局提出修整工程计划,于9月底竣工。 天安门广场修整工程于9月1日开工,它主要包括:

(1)开辟一个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清除广场上多年遗留的垃圾和障碍物,平整碾平万平方米的广场,供群众###;

(2)修缮天安门城楼作为主席台,清除楼顶杂草,粉刷城楼广场四周红墙;

(3)在天安门广场的合适位置设计并修建一个升国旗的设施,供大典时升旗使用;

(4)修补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之间的沥青石渣路面1626平方米,供游行的群众和阅兵的军队通过;

(5)美化天安门附近环境,种树、种草等绿化工程。全部整修工程预计于9月底前竣工。

建设局在广场北面竖起了一块“建设人民首都”的横幅标语,市青年团筹委会组织了近6000名团员、青年参加义务劳动。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用锄头、铁锹等工具铲土除草,用手搬石头,先后填平300多个坑洼,运走垃圾,清除地面的障碍物,在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之间以及中华路全段,开辟了一个万平方米的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 作家萧乾写的《我看见中国的重生》一文,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天安门广场发生的种种变化: “政协开幕后,已经是一片喜气的北京,就变成了旗子和彩绸的城,变成了锣鼓的城,变成了迎接重生的城。无论你坐什么车,走哪条胡同,什么时候经过大街,你的耳朵离不开咚咚嚓嚓,你的眼睛始终有新的发觉:发觉的焦点在东西长安街之间的天安门,上午宫墙染红了,下午瓦匠们在广场墙上破了四道便门。牌楼上扎起黄绿彩穗,天安门下,有工人们在杉篙又搭起的木架上爬东爬西。门墙上出现两条十数丈长的横楣,上面不久便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的大字。城楼檐上写的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红的架子原来是为放照明灯的。我天天过天安门,看到了那些木架子的搭,和它们的拆。一座拆起,露出来了拔地而起的电动旗杆;一座拆起,横楣上嵌了月白色的霓红灯。城楼檐下挂起了八盏红宫灯,八面红旗,沿着巍峨楼墙飘起了,油画的毛主席的像照耀在石墙的正中央,画像下面题的是‘人民的胜利’。它坚定地、充满信念地照耀着,象征着数千年来中国人民翻身的成功,也寄托了中国人民对未来所有的热望。” 经过十多天的紧张劳动,市建设局又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员,清理琉璃瓦上的蒿草和灰尘;修补城墙,整修门窗和廊柱,将它们粉刷一新;修补城楼两侧的台阶;修理金水桥和对金水河进行清淤,注入清水等等,天安门城楼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三、大红宫灯的故事

1949 年9月,庆祝大会筹委会把布置装饰天安门城楼的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部部长张致祥考察现场后,决定把任务交给原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苏凡接到任务时,只有20天的期限了,他决定让队里的两名1945年在张家口加入八路军的日本美术家肖野(小野泽亘)和森茂来设计。他们精心研究各种资料和数据,吸取大家的合理意见,一周后,一叠16开的白纸上画满了草图。此时政协会场布置科科长钟灵和美术顾问张仃也来参加装饰设计。

他们从中选出 20幅,由张致祥亲自送到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一眼就看上了8盏大红宫灯的方案,他指示要突出表现城楼,其他地方不要搞得太花哨。 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是戴八角帽的侧面像,高6米,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的周令钊站在脚手架上画了20多天,助手是新婚妻子陈若菊。像下最初有字,9月30日夜中央决定去掉,周令钊修改完毕时,天已经快亮了。 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两侧红墙上的标语与现在不一样,当时写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标语是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拟定的。标语上端庄匀称的宋体美术字是政协会场布置科科长钟灵写的。钟灵在延安时经常写大标语,但这次的标语太大了,每个字高2米,宽米,人躺上去都绰绰有余。虽然解放区早已流行简化字,但按照多数人的习惯,这两条标语继续使用繁体字。因此钟灵用铅笔和尺子整整写了两天,再交木工制作,红底白字,镶绿底金花纹边框。

天安门城楼重檐中间当时还没有挂国徽,而是挂着一条红布横幅,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每个字约1米见方,也是钟灵的大作。 在城楼上的10根廊柱间悬挂8盏大红宫灯,既符合中国的传统和民族风格,又能充分体现出开国大典浓厚的喜庆气氛,也显得庄重、严肃。

但是,宫灯设计图案通过后,苏凡跑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能承接制作的工厂。人们焦急万分,这时肖野说,不管是大宫灯,还是小宫灯,道理都是一样,只要能找到一个扎灯的艺人帮忙,事情就好办了。 他们在故宫档案中查找到一位70多岁的扎灯老艺人还活着。这位姓尹的老艺人看了图纸,又到天安门楼上转了三圈,然后诚恳地说:“这么大的宫灯,我这辈子没有做过。让我做可以,但我要找我的徒弟来一块儿做,而且这么大的宫灯做成了也抬不上去,只能在城楼上做。” 老艺人叫来两个徒弟,又招呼苏凡去买绿竹、红布、黑钉、黄穗,8个厚重的灯笼圆托是老艺人亲自找木工定做的。肖野和森茂则负责画宫灯云头和制作流苏。整整三天三夜,他们没离开城楼,离开国大典只差一天多时间,8盏宫灯终于做好了。

8盏宫灯都是用生长5年左右、高3米多的毛竹,不褪色的红士林布和松木制作的,上下部贴有金黄色的云朵,底部配有黄色流苏,十分庄重、大方、美观。每个宫灯高3米,周长米,直径5米,重80公斤,3个战士手拉手才能环抱,堪称有史以来最大的宫灯宫灯制成后要按设计的位置挂起来。为此,张致祥调来十几名战士,并搬来梯子,大伙七手八脚,费了好大劲,还是没有挂成,因为宫灯又大又重,小钉子无法固定也承受不起。还是肖野提出,在横梁上用两个铁环受力,大家豁然开朗,一试果然成功了。经过大家一番努力, 9月30日,8盏大红宫灯终于挂在了设计的位置上,它们同中国人民一道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经过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古老的天安门城楼又显露出它庄严、典雅的宏伟气势,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准备与欢天喜地的北平市民一道,共同迎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1994 年,经上级批准,天安门楼上的8盏大红宫灯替换成折叠式的新式灯笼,原悬挂了45年的大红宫灯终于完成历史任务光荣“退役”。原来悬挂在东二、西二位置的两盏宫灯被拍卖,拍卖所得捐赠给北京贫困山区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和希望工程。其他两对由天安门管理委员会收藏,一对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悬挂在展览大厅里,供人们瞻仰。

相关推荐:

历史上有哪些以力气著称的勇士?

如何辨别乾隆通宝 乾隆通宝鉴定方法?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内衣

那些以历史人物命名的二战坦克,你知道多少呢

哑婆婆个人简介 哑婆婆是哪一部小说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