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三国文化”:耀眼的成都名片

发布时间:2013-09-01 栏目:专题 投稿:贤惠的橘子

在四川,有一位学者,被称为“权威的三国论专家”,他就是的沈伯俊教授,在他的名字前,一长串的荣誉都和三国有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三国专家。请他以不同的视觉谈谈“三国”,也请亲爱的读者在“五一黄金周”过后重温一次三国文化之旅。沈伯俊原籍安徽庐江,1970年从四川大学外文系毕业后,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主攻明清小说。

沈伯俊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公认的“奇书”。《三国》之奇,表现在人才之奇、情节之奇、文章之奇。《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不仅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其含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兴趣的奥秘,而且指由它衍生出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文化现象,其中最突出的,一是各种改编与再创作,二是遍及全国的三国遗迹。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理解不尽相同,广义三国文化以蜀汉历史、蜀汉人物及其衍生文化为主脉。在全国的三国文化中,成都堪称最引人注目的中心。

成都三国文化的渊源

提起三国遗迹,谁不知道成都武侯祠?来到蜀汉故都,谁不想看成都武侯祠?作为成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因武侯祠的存在和影响三国文化成为了成都的城市标签之一。从历史沿革来看,三国文化对于整个成都文化影响如何?沈伯俊教授的介绍让人耳目一新。

沈伯俊说:“纵观成都文化史,三国文化是知名度最高、普及面最广、渗透力最强的一个部分,这突出表现在:1,众多的三国遗迹和相关地名。成都别名“锦里”、“锦官城”、“锦城”,都得名于蜀锦织造业发达的三国时期。这里有闻名全国的武侯祠,有刘备称帝即位处的武担山、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饯行处的万里桥、诸葛亮治水所筑的九里堤,还有营门口的黄忠墓、弥牟镇的八阵图遗址、大邑的赵云祠墓、新都的马超墓、蒲江的严颜殿等等。至今在成都市区,还有“蜀汉路”、“武侯祠大街”、“衣冠庙”(纪念关羽)、“桓侯巷”(张飞谥桓侯)、“黄忠小区”等地名。2,丰富的三国传说故事。3,三国文化成都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民众心理也产生了巨大而深广的影响成都人热爱生活、务实创新、机智幽默、诙谐灵巧的品格,与三国文化的熏陶颇有关系。

充满文化遗韵的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区西南,不仅是全国现存十几座武侯祠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而且是所有三国遗迹中最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处。武侯祠以其宏大的气势、丰富的内涵,强烈地吸引着中外游客,每年前往参观访问者多达150万-200万人次。在这里,政治家们会仔细品味清人赵藩那副有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平民百姓会在诸葛殿和文臣武将廊追怀先贤,留连忘返;海外游子会虔诚凭吊,一抒寻根之情;外国朋友则会惊叹诸葛亮中国人民影响之巨大。

沈伯俊说:“人们今天所说的‘三国遗迹’,大部分并非真正的‘由三国时期遗留至今的古迹’,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三国有关的名胜古迹’”,这体现了三国遗迹在民族文化积淀中的的“心灵史”意义,其实,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文治武功是相当有限的,然而,“诸葛大名垂宇宙”,要论在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谁也比不上诸葛亮。民众不仅是敬仰作为杰出政治家的历史人物诸葛亮,而且更多的是热爱作为中华民族忠贞品格和无比智慧化身的艺术形象诸葛亮。”史实与文学艺术的融合,民族道德观念与审美理想的渗透,在武侯祠表现十分突出。作为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群英纪念地,成都武侯祠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他认为,武侯祠这样的文博单位,应该主要发挥其传播文化、启人心智、促进和谐的公益作用,武侯祠未来的发展方向,似乎可以概括为:三国文化的展示窗口、资料中心、研究基地。沈伯俊教授简单介绍了武侯祠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字:成都武侯祠的沿革经历了一千几百年的漫长岁月,曾经建成的武侯祠也不只一座。早在四世纪初,西晋人李特、李雄领导的流民起义军攻占益州,建立成汉政权,就在成都的少城首次建立了武侯祠。其与蜀汉建兴元年修建于成都南郊的刘备陵墓“惠陵”相距不远。公元五世纪,惠陵旁边另建成了一座武侯祠,到唐代已成一方名胜,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此后数百年,武侯祠香火之盛,远远超过昭烈庙(即刘备庙)。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子、蜀王朱椿以“君臣宜一体”为由,下令废武侯祠,在昭烈庙侧附祀诸葛亮,形成君臣合庙的格局。然而,老百姓却把合并后的昭烈庙称作武侯祠。明末兵燹(xiǎn),此祠遭到毁坏。清初康熙年间,在废墟上又重建起一庙两殿的君臣合庙,其大致规模沿袭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侯祠得到很好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武侯祠更是成为全国著名的文博单位、成都耀眼的文化名片。)

二十余年来,沈伯俊一直关注着武侯祠的兴旺和发展,曾经多次为之献计献策。“锦里一条街”建成后,他欣然撰写了两副楹联,一副用于侧门:锦绣写千秋,物阜人杰巴蜀地;宾朋来四海,龙翔凤舞汉唐风。另一副则用于其中的饭店:煮酒论学,诸葛文章调五鼎;烹茶谈艺,曹王诗赋烩一炉。

炙手可热的三国文化研究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四大奇书第一种”,问世这六百多年来对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意蕴丰厚,充满了艺术魅力,沈伯俊觉得值得为其而上下求索、深入研究。下面要听到的是沈伯俊教授开始三国文化研究的原由、他最近的三国文化研究成果以及他今后的研究方向。

沈伯俊说他读小学时便已熟读《三国演义》,但把其书作为研究对象是1981年的秋冬之际,到现在已经有25年了。本来他选择的专业方向是古代小说研究,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作用,《三国演义》成了他的头号研究重点,“三国”的论著占了他研究成果的2/3还多。系统研究三国演义》主要出于这样的认识:《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对《三国演义》的研究却相当薄弱,远远不如《红楼梦》和《水浒》,这与《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极不相称。因此,他有责任在这方面认真钻研,作出贡献。随着研究的深入,他逐步向三国文化研究拓展,并于1991年率先提出广义三国文化观。将近二十六年来,他出版了专著、专书十余部,主要有:《三国漫话》、《三国演义新探》、魏蜀吴各一卷的《图说三国》、《沈伯俊三国》……

在今后的研究中,沈伯俊说他一方面在总结和会通上多下功夫,正在写作《三国演义通论》。另一方面,在专精方面深入,正在写一部融汇文史、贯通古今的关于诸葛亮的专著。

百家讲坛品三国掀起大众关注热潮

去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大众对三国的关注热潮。今年,张纪中将重新拍摄三国演义,吴宇森的“三国”也正在紧张筹备之中。沈伯俊说:三国文化决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现象,直到今天,它仍然富有活力,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流淌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对“三国”的解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是仅仅取悦于大众,让人听了哈哈一乐,听了以后不想再看原著,这事实上是对经典的一种伤害;另一种生动的讲解是使大众了解经典好在何处、妙在哪里,从而更有兴趣去阅读经典,去吸收传统文化。今天的各种三国影视剧,不仅是三国文化的载体,而且是对它的丰富和补充。对三国文化的诠释、研究和应用,同样也是延续和发展着三国文化

前不久,《雍正王朝》的编剧刘和平先生在武侯祠举办了讲座,题目叫“向武侯祠致意”。刘先生认为,三国是汉民族最后一个英雄时代,而诸葛亮中国民族伟大精神的化身,是儒学思想最伟大的实践者。在沈伯俊的眼中,三国一个怎样的时代三国文化又代表一种怎样的精神?

沈伯俊说: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仅有短短的六十年,加上此前的汉末时期(或曰“前三国时期”),总共也只有一百余年。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史上,这只是短暂一瞬。然而,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却影响极大。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天翻地覆、风云变幻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灿若繁星的时代,是一个饱含痛苦又饱含希望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变革创新、洋溢着阳刚之气的时代,是一个永远令人激动、令人缅怀的时代。杰出的作家罗贯中,以自己的艺术方式成功地再现了这个时代,更使它大放光彩,彪炳千秋!

三国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向往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思想,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彪炳忠义、惩恶扬善的道德取向,举贤任能、知人善用的人才观念。一句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精华。

相关推荐:

中国最早的禁酒令:聚众喝酒竟全部杀头

公子扶苏有着怎样的经历?公子扶苏生平简介

傅红雪的妻子是谁?傅红雪的妻子周婷个人简介

埃及巴比伦文字对译石碑:解开古文字秘密的钥匙

古代酒店五花八门的特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