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三国文化知多少:三曹父子与三国文化刍议

发布时间:2013-09-02 栏目:专题 投稿:饱满的雪碧

东汉后期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占领冀州,改称邺,之后,将邺作为他的统治中心,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营建邺都。曹操为魏王后,他曾设尚书、侍中、大卿,建宗庙,着皇帝衣履,乘天子之马车,出入称“警跸”。他不仅在形式上具有天子的礼仪,而且在实质上也掌握了东汉未来中央的一切军政大权,内挟天子,外令群臣,邺在实际上已成为国都。建安二十五年(219年)曹操死,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第二年(220年)废汉帝,曹丕自立为魏帝,改元黄初,以长安、礁、许昌、邺、洛阳为五都。邺号称魏国北都。此时的政治中心虽移洛阳,但邺仍是魏都之一。以后历曹睿、曹芳、曹髦、曹奂,到咸熙二年(265年),曹氏政权为司马炎代替,改国号为晋,曹魏都邺为52年。

曹操筑三台,铜雀台居中,且比金虎、冰井两台高两丈。他不仅单单为了享乐。 也是出于军事、外交上的需要。居铜雀台之上,可以鸟瞰邺城内外,漳河两岸全景。 曹操曾多次在铜雀台上观看军事操练,指挥军事布阵演习,掌握了一些能征惯战的 劲旅。曹操在铜雀台上还宴请了从匈奴归来的蔡文姬。

铜雀台落成后,曹操曾多次宴请群臣及文士议国事、观歌舞、吟诗作赋,可谓盛矣。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这一时期以曹氏父子三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为领袖,以“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璃、应瑒、刘桢)为代表的“邺下文人”活跃于铜雀台上,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辞情慷慨,文采斐然,语言刚健,催人进取,把文学辞章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即曹垩所说:“经世之大业,不配之盛事”,这种酒酣耳热,留连音乐歌舞,重视诗赋辞章,形成建安文学之群体,实是邺下文人和铜雀台上创举。不仅在文学体裁上,已由两汉时期的辞赋开始转为五言诗,并且更在内容上改变了以枚乘、司马相如等辈为代表的两汉赋家以歌颂帝王功德为目的,以讽喻鉴戒为幌子的文学,成为有感情有个性的扦发性的文学

“三曹”积极倡导,“七子”推波助澜,邺下文人济济.文坛佳作倍出,使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空前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也许铜雀台歌舞伎的演奏太美好了,曹操死后还想观看。曹操《遗令》“铜雀台上安六尺堂,施穗帐,月旦十五向帐作妓”。初一十五铜雀台上仍歌舞不绝。这引起南北朝的谢脁、何逊、江淹都感情浓郁地写了《铜雀台妓》诗。如何逊《铜雀妓》曰:“望陵歌对酒,向帐舞空城。寂寂帘宇旷,飘飘帷幔轻。曲终相顾起,日暮松柏声。”而唐代写邺城和铜雀台的也对当年宫殿、歌台、文学之盛感叹伤神,如岑参《登古邺城》:“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等等。后人颂铜雀台和邺城的诗不下数百首之多。

曹操的代表诗作,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明,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在觥筹交错,轻歌曼舞的盛大宴会上,并没有沉醉,他的思绪依然萦绕着统一大业的进程,难以释怀。所以才发出“人生几何”的喟叹。

曹操的“苦寒行”(1)诗,更是感人至深。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②,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③,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④,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⑤?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⑥,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⑧。悲彼东山诗⑨,悠悠使我哀。

曹操在留给后人的20余首诗歌中,苦寒行系写军旅之苦,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诗作写行军途中,曹操率领将士登上巍巍太行山,面临艰难险阻,羊肠坂陡峭狭窄,车轮毁坏,北风凄厉,横扫树木,大雪纷飞,猛兽出没,不见人烟,困苦荒寒之境触发了诗人的愁苦悲切之情。诗作悲凉慷慨、刚健有力,气韵沉雄。

曹丕的“寡妇诗(2)”被世人评为名作,深邃的含蕴和犀利的笔触,书写了当时社会的人际与常情。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作此诗。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②。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③。怅延伫兮仰视④,星月随兮天回⑤。徒引领兮入房⑥,窃自怜兮孤栖**。愿从君兮终没⑧,愁何可兮久怀。

又如曹丕的“ 善哉行”一诗(3)

朝游高台观**,夕宴华池②阴。大酋③奉甘醪,狩人④献嘉禽。一解齐倡⑤发东舞,秦筝奏西音⑥。有客从南来,为我弹清王琴。二解五音**纷繁会,拊者激微吟。淫鱼⑧乘波听,踊跃自浮沉。三解飞鸟翻翔舞,悲鸣集北林。乐极哀情来,寥亮⑨摧肝心 ”。四解清角⑩岂不妙,德薄所不任。大哉子野11言 ,弥12弦且自禁 。

诗人将客子思乡与人生意义结合起来思考,在岁月的长河里,个人只似一叶无浆的小舟,只能听任河流的摆布,随时都有舟覆木散的危险。王夫之评曰:“微风远韵,映带人心于哀乐,非子桓其孰得哉?” 曹植的“赠王粲”诗,记述了当时的人际交往与跌宕,和个中风动般的情怀与无奈。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谁令君多念,遂使怀百忧。

王粲有《杂诗》“日暮游西园”赠曹植,诗云:“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此诗是曹植对王粲的劝慰,诗人在邺城生活时有许多无法摆脱的烦恼,邺下文人多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志在经邦治国,拯世济民,政治上颇为热情和自负,仕途期望值高。诗中流露的是有心提携却无能为力的遗憾等。

还有七子的诗作,如:孔融:“六言诗三首”;陈琳:“宴会”;徐干:“室思”;王粲,阮禹、应玚﹑刘桢分别写的“西园公宴”诗等。这些诗作,感情沉恻,悲笼域内,表现出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是曹诗忧患意识,向外表现在忧国忧民,向内表现为忧年寿不永,无法完成统一大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突出反映在“诗史”性作品中。

易中天在品读三国中曾云:“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三国应该是怎样的面目呢?”总之就是四个字,“乱世之秋”。易中天大师从不同的视角客观的评价“真假曹操,奸雄之谜、能臣之路,一错再错,深谋远虑,先入为主,鬼使神差,一决雌雄等。对曹操本人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是天才还是蠢材,是宽容还是报复,几桩谋杀案的揭秘,是无情未必真豪杰,可爱的奸雄等,均作了全方位评定。

人们一说起曹操,人人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猜测他、议论他、丑化他。他的全部行为和成就都受到了质疑。无可争议的只有一项:他的诗。设想一下:如果三国对垒不是从军事上着眼,而是从文化上着眼,互相之间将如何一分高下?

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史札记》中说,三国对垒,曹操张罗的是一种权术组合,刘备张罗的是一种性情组合,孙权张罗的是一种意气组合,当时孙权手下的年轻军人们,天天追求着硝烟烈焰中的潇洒形象,完全不屑于吟诗作文。这种心态也左右着上层社会的整体气氛,因此,孙吴集团中没有出现过现在值得一谈的文化现象。

当时的东吴地区,农桑经济倒是不错,航海事业也比较发达。但是,经济与军事一样,都不能直接通达文化

至于刘备领导的巴蜀集团,本来也不能在文化上抱太大的希望。谁知,诸葛亮的两篇军事文件,改变了这个局面。一篇叫《隆中对》;一篇叫《出师表》。

《隆中对》的文学价值,在于对乱世的清晰梳理。清晰未必有文学价值,但是,大混乱中的大清晰却会产生一种逻辑快感。当这种逻辑快感转换成水银泻地般的气势和节奏,文学价值也就出现了。

相比之下,《出师表》的文学价值要高得多。这种价值,首先来自于文章背后,全部人际关系的整体背景。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开始就全力辅佐刘备,写《出师表》的时候是四十六岁,正好整整二十年。这时,刘备已死,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残局和一个懦弱无能的儿子。刘备遗嘱中曾说,如果儿子实在不行,诸葛亮可以“自取”最高权位。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领军征伐。这次出征前他觉得胜败未卜,因此要对刘备的儿子好好嘱咐一番。有了这个背景,就是一篇好文章的由来。

除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那么,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感同身受。

不管人们给《出师表》以多高的评价,但是在文学地位上,曹操不仅高于诸葛亮,而且高出太多太多。同样是战阵中的作品,曹操的那几首诗,足可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文学家,但诸葛亮不是。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遗漏了曹操是难以想象的,而加入了诸葛亮也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曹操文学上高于诸葛亮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于生命格局。诸葛亮文学上表达的是君臣之情,曹操文学上表达的是天地生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读后不能不让人惊叹其间的从容大气。著名文学大师余秋雨在评论曹操时有这么一段精美的话:“曹操诗作表明,曹操一心想做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

但是,这也不是偶然所得。与诸葛亮起草军事文件不同曹操是把诗当作真正的诗来写的。他又与历来喜欢写诗的政治人物不同,没有丝毫附庸风雅的嫌疑。他所表述的,都是宏大话语,这很容易流于空洞,但他却融入了强烈的个性特色。

曹操的诗,干净朴实,简约精悍,这就更让人倾心。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文化成就上,曹操的儿子中有两个非常出色。。父子三人合在一起,占去了当时华夏的大半文化

哥哥曹丕,弟弟曹植,兄弟俩关系尴尬。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传说,对曹丕不大有利。说的是,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便想着法儿迫害弟弟曹植,有一次居然逼弟弟在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否则就处死。曹植立即吟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传说中的曹操是违背朝廷伦理的。传说中的曹丕也是违背家庭伦理的。中国古代的主流思维,无非是朝廷伦理再加上家庭伦理,结果,全被曹家颠覆了。父子两人,正好成了主流思维两部分的反面典型。

在历史上,曹丕登了大位,曹植终生失意,但这是在政治上。如果从文化的视角看去,曹植的地位要比曹丕高得多。

应该说,曹丕也是杰出的文学家。理由有三:其一,他写了不少带有民歌色彩的好诗,其中一半是乐府歌辞,并且由他首创了完整形式的七言诗;其二,他写了文学理论作品《典论?论文》,第一次宏观地论述了文学的意义、体裁、风格、气质;其三,他曾是一个热心的文坛领袖,身边集合了很多当时的文人,形成过一个文学集团。

曹丕的作品,本来也很可读读,尤其像两首《燕歌行》。但他不幸受到了围堵性对比,上有父亲,下有弟弟。一比,比下去了。

弟弟曹植由于官场失意,反倒使他具备了另一番凄凄凉凉的诗人气质。他的诗,前期透露出贵公子的豪迈、高雅和空泛,后期在曹丕父子的严密监视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笔下也就出现了对纯美的幻觉,对人生的绝望,诗境大有推进。

父子三人的文学成就应该如何排序?多数文学史家会把曹植排在第一,而我则认为是曹操曹植固然构筑了一个美艳的精神别苑,而曹操的诗,则是礁石上的铜铸铁浇。

父子三人,权位悬殊、性格不一,但一碰到文学,却都不约而同地感悟到了人世险峻、人生无常。这是那个时代一切智者的共同语言,却被他们父子三人最深切地感悟了,最郑重地表达了。

注释:(1)苦寒行:乐府诗题,属《相和歌辞?清调曲》。**太行山:北起河北拒马河谷,南至山西、河南边境黄河沿岸。时曹操自邺往攻高干;干拒守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必须经过太行山。②羊肠坂:在壶关东南。诘屈:盘旋弯曲。③罴:一种大熊。④延颈:伸长脖子。⑤怫郁:忧愁苦闷。⑥绝:指无桥梁可通。**薄暮:傍晚。⑧斧冰:用斧凿冰。糜粥。⑨东山诗:《诗经?豳风》篇。据传。周公东征,三年而归。诗中有“我徂东山,滔滔不归”等句,描写占士行役之苦及久不得归。

(2)建安十七年(212),阮璃亡故,曹丕因作《寡妇诗》和《寡妇赋》。 **阮元瑜:阮璃(1557—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任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能诗文,尤擅章表书记。②纷兮交下:纷纷交相降落。诗赋于安阳。③西颓:西倾。④九乖:多次违离。⑤延伫:长久站立。⑥星月”句:指天上的星星月亮渐次隐去。**引领:伸长脖颈。指非常失望。⑧孤栖:指独处。 ⑨终没:指死去。

(3)善哉行:本篇《艺文类聚》卷二十八引首六句、“飞乌”四句,题作《铜雀园》。**高台观:邺城有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水经注?浊漳水注》)②华池:华美之池。③大酋:主管造酒之官。醪:醇酒。④狩人:主管猎物的官员。⑤ 齐倡:齐地歌伎。东舞:古代齐国在今山东北部,故称。⑥ 西音:古代秦国在今陕西南部,因云。**五音:亦称五声。指宫、商、角、徵、羽古代五个音阶。 ⑧拊: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此用作动词,指击拊。⑨淫鱼:鲟鱼。古称藓鱼。《淮南子?说山川》:“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一说为大鱼(《尔雅》训淫为大)。 寥亮:清澈之声。⑩ “清角”二句:清角是古代最悲的乐声。据《韩非子?十过》载,春秋时晋平公请著名乐师师旷演奏清角,师旷说:“恐怕君主您德性薄,不足以听这种乐声。”平公一定要听,师旷奏起清角,风雨大作,破屋裂帷,一片狼藉。 11子野:师旷字子野。12弥:停止演奏。

相关推荐:

夏侯四杰简介 三国夏侯四杰分别是哪四个人?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成书于什么时期?

隋朝的灭亡 揭秘历史上隋王朝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如何评价水浒传打虎将李忠?

中国古代如何惩处官员动用公款吃喝等腐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