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历史揭秘:拯救中国汉文化的千古一帝

发布时间:2013-09-03 栏目:专题 投稿:顺利的店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的洪流荡涤着千古风流人物,陶冶出中国不朽的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汉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最为辉煌的一页。然而,在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中华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尤其是鲜卑等胡人执政后极力推动“去汉化”的严重倾向,因此,导致了汉文化频于被割裂、中断、甚至部分消亡的危险边缘。直到隋朝建立后,在隋文杨坚的不懈努力下,推行了一系列的拯救复兴政策,汉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隋文杨坚,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初唐文人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称帝后,于开皇七年,即公元587年灭亡后梁,一年后下诏伐陈。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灭亡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早在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北齐和北周时期上层贵族,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虽然北周武帝亲政之后,开始倡导汉化。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但是由于北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的汉化进程曾一度搁浅。

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即位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并力行汉化的拯救复兴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上层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

在对待突厥的政策上,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公元599年,即开皇十八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

公元602年,即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单于款塞”。隋朝统一后,面临着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了宽仁的政策。

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在推行新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同时,隋文帝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汉化复兴进程。

隋朝开国之前,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被战火焚毁,以致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朝藏书量是中国历代藏书量最多的时期隋朝藏书最多时有七万多类的图书、三十七万卷。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八万卷,唐学者自著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七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消失。而隋朝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为了进一步拯救复兴文化隋文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

对于隋文帝这道诏书,《隋书儒林列传》赞曰:“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北史》也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隋文帝对汉文化复兴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隋文帝又一次地统一了全国的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当时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开国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

对于隋朝的《开皇律》,明朝的著名文人王夫之所编纂的《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刑法志》说:“(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覆治。”《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隋文帝一生志在拯救复兴文化,唐朝初年的宰相魏征曾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

北宋时期文坛大家苏轼也称赞隋文帝,“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由此可见,隋文帝的汉化复兴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中国的历朝历代,可谓是拯救中国文化千古一帝!

相关推荐:

古代墓室里都有些什么机关?墓室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朝的建立时间 历史上大明朝是如何建立的

万历皇帝是怎样疯狂敛财的?

什么是清朝史上的'康乾盛世'?

意大利画家乔托为何被称为欧洲绘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