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彭羕谋反案背后的政治暗流——诸葛亮杀鸡儆候打压法正

发布时间:2013-09-04 栏目:专题 投稿:踏实的向日葵

彭羕谋反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案件,我试着分析一下。首先,我觉得这个案件发生的时间是需要研究的,似乎很多人认为发生在汉中之后,甚至法正去世之后,但其实并没有充分依据,史书上没有明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如果法正活着,彭羕不至于被杀,他们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俩是一党的,因为彭羕法正推荐的,所以此事必然发生在法正去世后。

其实我觉得他俩未必是一党的,具体后面会分析。而且我觉得此事应该是发生在刘备刚入蜀不久之后。原因如下:

彭羕传来看,“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但是不久后他就被贬官。他向马超诉苦时,马超表示,彭羕被贬很让人惊讶,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他会像法正诸葛那样被重用,并驾齐驱。分析这个语境,如果是汉中之后,那么彭羕并没有随军,也没有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升官,那么凭什么马超把他和法正诸葛并驾齐驱?但如果是刚入蜀时,就可以解释了,因为他作为刘璋的叛臣,在入蜀战役中是有不小功劳的,凭借当时的一朝得志,他迅速走红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马超会惊讶的原因。

彭羕怂恿马超造反,正是因为马超当时归顺刘备不久,所以作为一股军阀势力还是个不完全稳定的因素,彭羕才会想到怂恿他,如果是在刘备汉中王之后,那么马超已经完全归顺已久,也逐渐融入了蜀汉的政权,对刘备应该是不会有二心的,并且也不具备“闹事”的能力了。彭羕也就不会想到勾结他。

正是因为马超归顺不久,所以刘备才对这件谋反事件尤其敏感,在蜀汉内部还有很多蜀人造反不服,刘备每天都在杀人,这种当口对谋反这种事自然是更加注意。

我们在汉中之战中并没有发现彭羕的名字,而按照彭羕的才能,如果他还正常的活着,刘备不大可能不带着他,毕竟蜀汉缺少参谋人员。而在整个汉中之战的过程中,彭羕就好像完全消失一般,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他已经死了。

所以我认为彭羕时间应该发生在刘备入蜀后不久。另外,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为什么诸葛会检举彭羕品行:

1。自己有这个职责,管理内政及考察人事

2。彭羕自身缺陷

彭羕个性狂妄,自视甚高,最重要的是口没遮拦,满嘴开火车。不利于安定团结,估计之前就有惹事的先例,让诸葛看到了,诸葛心里对他也不太喜欢。

另外,彭羕的忠诚度不够,从后面说的谋反这些话足以证明。一旦刘备对他不够善待,他就马上心怀不满。

3。当时入蜀不久,内部极不稳定,因此必须明察防备一切不稳定因素,避免内部骚乱,所以必须当心火药桶。

彭羕所以必须死的原因:

主要矛盾是刘备彭羕彭羕不满的对象显然是刘备刘备显然也对他的谋反倾向相当忌讳,这句话可轻可重,但明显刘备往坏的方面想了,结合当时不稳的局势,刘备认为有必要杀一儆百,尤其是涉及到了马超,更加点中刘备的要害,如此有“预谋“的话怎叫刘备不恐惧?这整个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刘备,作决定的也始终是刘备,他在听到诸葛的建议后,经过自己的观察,才决定把彭羕调任,这是他自己观察的结果,说明刘备本身对彭羕也已经警觉。

为什么诸葛对待法正彭羕如此不同?:

1。法正更具才能,必须倚靠,对彭羕就无所谓。

2。刘备法正感情特殊,尤其信任。这点比第一点更主要,如果说为了笼络功臣,拉拢人才,那么彭羕也是个功臣和人才,本来人才就不多,所以理应珍惜有谋略的人才。所以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刘备备和法正关系比较特殊。

3.两人本身性格为人不同

法正只是报私仇,但从不乱讲话,而且仍具大家风范,适可而止,没有证据证明有人后面劝导过他,可见他也是比较自觉收敛的,他解决了自己的私事之后,自然就停止了,从未把矛盾扩展到“百姓“的层面。也许诸葛正是认识到了这点,所以完全不担心法正的违法正行为。

4。法正刘备更忠心,从他之后一贯的行为来看,为刘备奋不顾身挡箭,说明他出卖前主的确是为了弃暗投明,寻找明主,并不是完全为了一己私利、见风使舵,一旦跟定刘备,就会死心塌地。而绝对不会像彭羕那样心怀腹诽。

总之,从人品上来说,法正到底是治学大家族出生,毕竟受到其祖父的儒家风气影响,即使不屑与忠良为伍,但分寸还是把握的很好的,这正是他高明和厉害的地方,这点是彭羕远远无法正企及的。如果法正真的是到了欺压百姓加百官的地步,刘备怎么可能日后让他做尚书令?可见刘备也是相当看重法正既快意恩仇,但又能以大局为重的品质。

彭羕为什么只向诸葛求情:

1。因为诸葛当时是左将军府署事,负责管理内政,以及人事方面的事情,虽然刘备在军事参谋打仗方面更器重法正但是对于官员的优劣品评,刘备还是重视诸葛的意见的,而且诸葛被认为一向执法公正,为人平和,至少在彭羕的眼里是这样。而当时法正的官职是太守,职权范围是不如诸葛大的

2。彭羕关系诸葛是相当不错的。在彭羕的这封求救信中,一直强调自己当初追随庞统和诸葛,希望诸葛能救自己,所以有些人说诸葛故意陷害彭羕这个法正是没有依据的,他们之间无怨无仇,诸葛没有理由和动机陷害,之所以当初说他坏话,我认为客观来说还是出于公事,诸葛站在职责的角度有义务把某些人某些隐患提醒刘备,尤其在当时那个敏感时期。更重要的是,这里居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刘备,作决定的也始终是刘备,他在听到诸葛的建议后,经过自己的观察,才决定把彭羕调任,这是他自己观察的结果,说明刘备本身对彭羕也已经警觉。

所以彭羕诸葛求情是很正常的,无可厚非,但是不正常的是,他完全没有涉及到法正

还有另一种说法,说诸葛打击彭羕是杀鸡儆候,醉翁之意在法正,警告法正不要嚣张。

下面就来重点分析这个说法。

首先,本人反对这种说法。诸葛如果真的有能力对付法正,可以有很多方法,犯得着绕这么大的弯子么,至于牺牲一个朝廷大员牵扯进来么?

最重要的是,这种说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彭羕法正是一党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彭羕法正唯一有交集的地方是法正推荐了彭羕但是其实真正推荐彭羕的人是庞统,当初彭羕投靠刘备,接见考察他的就是庞统,庞统很欣赏他。而法正只是因为当初正好在刘备旁边,所以就找他来调查一下彭羕过去的情况,法正对他表示肯定,说他的确是个人才,于是彭羕就顺利留下了。如果据此就说彭羕就是法正的人,是一党的,显然很牵强。真要说一党,彭羕更像是和庞统诸葛一党,这在他自己的求救信里说得很清楚了:“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托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何况这两人的性格都很火爆,关系未必有想象中这么好。

最大的证据就是彭羕完全没有向法正求救。前面说了,法正当时的官职和职责并不宽泛,不涉及太多内政,所以彭羕诸葛求救是对的,是找对人的。但是问题是,这件事已经上升到谋反的高度,已经不仅是内政的范畴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法正是有资格进言的,更何况那时刘备法正言听计从,许靖和皇后都是法正刘备立的,这说明,法正在人事任免甚至后宫事务上面都有很大影响力,他连刘备的家事也可以管,何况一件涉及谋反的大事?这些彭羕都是看在眼里的,他怎能不知如何保住自己小命?一个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是会用尽一切办法活命的,如果他和法正是一党的,关系很好,他怎会不首先想到的是向法正求救?或者同时向诸葛法正两人求救岂不是更保险?而事发后彭羕竟然完全不提法正,实在是让人感到疑窦丛生。

这说明彭羕法正关系至少并不密切,并不是什么一党,那么诸葛希望打击彭羕来震慑法正就变得没有意义,既然彭羕的心里完全没有法正的存在,那么反过来彭羕的死活也根本影响不了法正但是问题还不仅是如此,彭羕法正关系似乎比普通还要坏一些。

再看这封求救信,“因法孝直自炫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于葭萌”。注意,他对法正用的词是炫鬻,这词意思是炫耀卖弄,着实不像褒义,至少我觉得是偏向于贬义,可见彭不小心暴露了他对于法正的态度,暗示法正炫耀卖弄从而迷惑主公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当初的引见人现在反而让彭羕反感起来了呢?我觉得这和两人的身份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俩都是比较早就投靠刘备背叛刘璋的人,刘备能入蜀是与他们的功劳分不开的,但是所谓人多了功劳就不够分了,他们之间反而就形成了某种竞争关系

法正所以功劳最大,客观来说和张松和庞统的惨死有很大关系如果后二者不死,法正刘备身边的功劳和地位必然要被分割和分享,而现在他幸运的成为了“独苗”。一时如日中天,很受刘备的宠爱。彭羕看在眼里难免可能滋生嫉妒,这个和他的性格有一定关系这个人自视甚高,狂悖自大,自以为很了不起,容易看不起人,或许在他眼里法正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才能,无非是运气比他好,有张松的推荐当了使者,才占得先机。看到法正睚眦必报,刘备诸葛都不管不问,彭羕心里是有想法的,尤其对于刘备是有想法的,不仅有嫉妒还可能有些失望。正是在这种心境之下,他才会说出法孝直炫耀卖弄这种话。也正是在这种情绪之下,他才会在被调职后大骂刘备老头子昏头了。我认为,他能在后面如此大骂刘备并且还有谋反的话,不是简单因为贬职这件事,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对刘备的不满可能早就开始积累了。彭羕事件最核心的矛盾就是他和刘备之间的,而诸葛只不过是次要人物,这点被很多人忽视,他们总是喜欢围绕诸葛说事。

既然刘备才是彭羕的靶子,那么法正当时作为刘备的心腹,必然也是属于靶子的范围之内,因为法正完全站在刘备一边的。如果彭羕法正求救,弄得不好会有反作用,所以这才是彭羕没有向法正求救的根本原因。而诸葛被认为一向执法公正,为人平和,彭羕寄希望于诸葛能在刘备面前为他说几句公道话,但是很可惜,当时的诸葛是不可能有这个胆子的。

刘备一世枭雄,在彭羕这件事上暴露无疑,作为君主的猜忌和冷酷的杀戮是赤裸裸的,同时还暴露了他对于马超的真实态度:那是相当防备。彭羕不提马超可能还好,涉及了马超他就肯定必死无疑。诸葛之前的确在刘备耳边说了彭羕坏话,这点权力诸葛是有的,但是谋反事件之后,这件事就完全不是诸葛能掌控的了,他和这件事已经无关了。接下来的主角是刘备,在刘备处于暴怒的阶段,诸葛是绝对不会劝阻的,因为这样很可能弄得不好要惹火烧身,谋反这件事可大可小,谁也不希望被刘备怀疑为同党。其实彭羕求救这个动作是在为诸葛填堵,老兄你竟然把这个要命的火药桶寄给我了,弄不好被你害死。历史上没有记载诸葛在收到这封信后有何反应和举动,但是我几乎可以肯定他立即马上就把这封信上交给了刘备,这也完全符合他小心谨慎的性格,在刘备在世时他需要如履薄冰,以表示完全的忠诚,这点和马超的举动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彭羕事件根本上是他和刘备的矛盾,而他和诸葛反而是没有个人恩怨的,相反平时关系还很不错。反而彭羕法正关系才是微妙的,有可能法正才是彭羕刘备关系恶化的真正导火索,而诸葛检举彭羕的行为主要是出于公事,但也不排除是受了刘备法正的影响。

相关推荐:

22张一丝不挂的照片,你敢看吗?

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柏林墙两边的那些老照片

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

唐宪宗李纯怎么死的?唐宪宗李纯陵墓在哪

“老炮儿”“局气”“裹乱”这些北京话你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