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诸葛亮的圣人思想造成了蜀汉难以兴旺的结局

发布时间:2013-09-05 栏目:专题 投稿:风趣的星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是诸葛亮出师表里的名言,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不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诸葛亮依旧是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最后也死在了北伐的军营里。诸葛亮用尽了一辈子的光阴想去帮助刘备实现中兴汉室的夙愿,以此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究其诸葛亮对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出师表》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可以完美的表达,现在很多人都说诸葛亮独揽大权独断专行,其行径同篡汉的曹阿蛮、司马昭篡魏一摸一样,这样的评价对诸葛亮是一个侮辱。

为什么说,我们看看三者的走向就知道了。曹操虽然到最后只是要了个魏王当当,但是他儿子却实实在在的依靠着魏王的班底废了汉献帝自立为魏文帝的!再者看看司马家族是怎么篡魏的,哪个不是父父子子的一个接着一个的篡的?而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诸葛亮自刘备托孤时“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以来,一直执掌蜀汉大权。虽然有人说刘备当时的托孤其实是给诸葛亮戴高帽子,迫使难以自立,但是生前没有利用权柄来谋取王位,甚至拒绝了阿斗封其为汉中王地提议,其死前更是明确要求后主不要重赏厚封诸葛后人,以至于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没有一个诸葛姓氏的重臣(诸葛瞻是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好几年才招为驸马的,发迹也在这之后)。

如此看来诸葛亮是独揽大权,但万万没有篡反之心。认为诸葛亮欺压少主存有谋逆之心的人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说少主刘禅并不是《三国演义》里的扶不起的阿斗,相反刘禅还是有一定的政治才华的。并且少主是相当不喜欢诸葛亮,这在诸葛亮死后可以明明白白的看出来。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都是自己主意,为抓军权傀儡少主而为之,根本不是为完成刘备遗志恢复汉室的,蜀汉正因此没有兴盛!如果这样认为的人是不了解诸葛亮的为人的,至少不了解诸葛亮的性格的。

诸葛亮是主张做了很多事情,但这并不是因为他独断专行欺压少主,这是诸葛亮在完成刘备和自己的政治抱负。《出师表》里有这么一段“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做的都是刘备托孤时候说的,他是必须努力完成的!《出师表》也就是诸葛亮向后主进的表,后主也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准许北伐的,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僭越的行为啊!至于为什么诸葛亮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思考自己做没有让少主想和决断,那就是诸葛亮的性格使然了。

前面那段里有刘备诸葛亮的评价,那就是“先帝知臣谨慎”,诸葛亮为人做事都相当的谨慎的,无论是杜撰的草船借箭还是真实的剑阁射张合,大家对于诸葛亮的巧妙安排想必有所了解。能够如此巧妙的排布,那他就一定准确的了解和熟悉相关的事物,这不是凭空想象就能搞出来的。其中有些事情是必须亲身实地的考察思考才能得出结论的,套用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一句话那就是“事必躬亲”。许多事情包括很小的事情诸葛亮都必须自己做,他可不能不谨慎的让别人来帮自己的忙,这也包括了后主。

最能印证诸葛谨慎的是,魏延当年提出的诸葛亮率大军出祁山,自己兵出子午谷的奇谋没有被采用。诸葛亮知道这个奇谋很有可能成功,也知道成功后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就因为这个兵行险招的险让诸葛亮拒绝了。这正是因为诸葛谨慎啊,他无法计算出魏延能否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也无法知道守长安的夏侯恩是不是会惊慌失措的逃跑,其中变数太多!诸葛亮的谨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纵使无大功,亦不会大败。”也就说诸葛亮最求平稳,不会冒险求胜!也正是这样的谨慎使得诸葛亮一生几无败绩,被人推崇备至。这样看来诸葛亮政治上主张恢复汉室、为官清廉无私、为人清心寡欲(娶丑女、不谋名利),当之无愧的称之为圣人。那蜀汉政权以圣人为相,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呢?

说道蜀汉不兴的原因还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圣人思想和谨慎性格而为之的。我们可以看出蜀汉后期的高层除了诸葛亮逼降的姜维外,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新人,蜀汉用的都是刘备的遗老遗少。那是不是蜀中不出人才,那倒不是!主要原因还是诸葛亮事必躬亲、慎之又慎。看看诸葛亮那么聪明,他的部下和后代去时平平之辈,那都是诸葛亮不教而且不放手让他们做,手下人没有学习、实践、锻炼和表现那就很难有人的才出现和被提拔。加之诸葛圣人的行为使得那些有的才华却也陋癖的人才对蜀汉政权敬而远之!

还有的就是诸葛亮名气太大,以为蜀中一个诸葛亮就行了,凭我们的才华去了还不是被他的光芒屏蔽了,还是去别的地方吧!这不是不可能,在春秋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自己不培养,有才华的名士不敢来,那蜀中就只能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看见个敌人有本事时爱到要死,处处算计着最后必逼投降,这个蜀国人才真真太难得了!

或者从管理学角度来说人分四种,那就是人物、人才、人精、人手!人物如魏延(守汉中、独破郭淮)当独当一面,人才如马谡(建议七擒七纵孟获却又失街亭)得因势导利、好好开导教化,人精如刘禅(先隐忍接着玩制衡最后匆匆投降)、孟达(率上庸兵投魏后又率新城之众投蜀)得给好处,人手如廖化、王平(南征北战一生尽忠)能力一般但是忠心耿耿得量力而用。诸葛一个事必躬亲、如履薄冰把他们全部当人手用,最后当真就变成了,蜀中无人了!

值得一说的还是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扶不起不在乎诸葛亮生前,而在于他献降。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诸葛圣人当家久了什么事情都帮他做了,就是忘了告诉他一统天下的好处,于是后主在生命危险+皇位和生命安全+荣华富贵的比较中做了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圣人独木撑起了蜀汉大厦,却也遮蔽了蜀汉所有人的发展。

相关推荐:

五代十国称呼: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红楼梦》中贾政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偏爱赵姨娘

古代皇宫建筑配有“御医” :拔除荒草也要选吉日

罕见老照片:晚清中国人组成的英国军队,为虎作伥

晋怀帝司马炽的贡献 司马炽的为政举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