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刘备收荆南四郡与借荆州考辨

发布时间:2013-09-05 栏目:专题 投稿:帅气的苗条

曾几何时「刘备收荆南四郡」,因为罗贯中《三国演义》的缘故,常被人误以为是刘备隔岸观火,看曹仁与周瑜南郡打得如火如荼,进而趁势取得,乃是不正大光明之举。但如果观看各方史料就可得知,并非如此,且容在下我打这篇文章来说明一二吧。

首先因为陈寿《三国志》记载简略的因素,所以「刘备收荆南四郡」与「南郡之战」的先后时间轴,一直不是很明确。「赤壁之战」,曹操败於乌林,於是引大军北还,留下曹仁等人固守江陵城。而根据《三国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所云,当时曹操要以六军抵挡孙刘联军的攻势。虽然这六军史书并未言明,不过根据《三国志》魏书诸传所载,当时曹军参与「南郡之战」的将领有曹仁、乐进、徐晃、文聘、李通、满宠等六人,数字上刚好相符合。

《零陵先贤传》曰:「曹公败於乌林,还北时,欲遣桓阶,阶辞不如巴。巴谓曹公曰:『刘备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

《三国志曹仁传》:「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三国志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后从征孙权,假进节。」

《三国志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

《三国志文聘传》:「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三国志李通传》:「刘备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三国志满宠传》:「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从上述诸传所载可知,当时曹仁死守江陵城,其他五将在周边负责牵制、接应、骚扰等工作,於是刘备别遣关羽绝北道,一个挑五个,阻断曹仁与其他五将相呼应。虽然从《李通传》所云可知,最后李通且战且前,还是留下曹仁的后路,但关羽也确实减轻孙刘联军不少的压力;再加上张勃《吴录》所云,刘备周瑜围攻曹仁时,相互易兵,刘备从夏水进入,欲截断曹仁后路,并派张飞作为佣兵,随周瑜本军继续进攻;到这里可以发现,当时刘备军一级将领都在南郡,那麼又是谁去攻荆南四郡呢?

《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不过也有人认为张勃《吴录》所云:「从夏水入截仁后」,就是指关羽绝北道这件事,然后从《云别传》所曰:「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研判刘备只带著赵云扫荡荆南。我们先采信这个说法,但是当时刘备既然敢留下关张二人在周瑜眼下,甚至是帐下,如果没有孙权的默认许可,又岂会不顾关张的安危就擅自南征,所以不管「刘备收荆南四郡」与「南郡之战」的先后时间轴是如何,可以确认的是,「刘备收荆南四郡」都是孙权有意让其为之,因为南郡初定或未定,而孙权军已虚耗多时,抽不了手,为避免腹背受敌,於是将荆南四郡让给正处於蜜月期的盟友——刘备

而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我个人如此认为而已,《三国志集解》著者卢弼也是,同时他也认为,所谓「借荆州」一说,就是吴人认为孙权任由刘备自取荆州数郡,不加阻力,无异假借

◎弼按:「○《鲁肃传》云:『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又云:『鲁肃责关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裴注引《汉晋春秋》云:『肃劝权宜以荆州借备。』○又引《吴书》云:『肃谓羽曰:“主上矜闵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吕蒙传》:『孙权谓:“子敬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诸葛亮传》:『亮说权曰:“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据以上云云,先主之有荆州数郡,实为权所借也。然案本传下文『先主南征四郡四郡皆降』,又案《诸葛亮传》『曹公败於赤壁,先主遂收江南,使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据此二传,是四郡皆为先主自力征服,非为吴借可知。然推究当日情势,先主斜趋汉津,求援吴会,诚如子敬所云,赤壁战胜不为无功,故孙权听其自取荆州数郡,不加阻力,无异假借,遂各持一说,亦即为刘、孙后日构衅之因。争此区区数郡,而曹氏遂雄据中原,葛相表中所谓『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跎,曹丕称帝』者是也。」

讲到「借荆州」,大家一定听过「刘备荆州,一去不回头」这句歇后语,而听过三国故事的人也知道,这件事影响后来三国发展甚钜。只是之前,我总是认为「借荆州」其实是指「借南郡」,更甚者就是指「借江陵」,用「借荆州」纯粹是古人爱掉书包的习惯,但最近入手了《三国志集解》后,又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出在《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那一段话,吴人确实认为荆州诸郡都是孙权借予刘备的,后来在《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下,变成整个荆州都是刘备坐享其成,用借的。

《江表传》曰:「周瑜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

但是《江表传》不亏是《江表传》,顾名思义就是常常被人表的意思(误),这一段被不少历史学者给驳斥,虽然之前我常引用这段史料,但看完诸位史学大家的史观见解后,我也有了不同的想法,那就是这一段我以后不敢用了…XD

首先是「所分南岸地」,不少人都是解读为南岸地即是油江口,而油江口根据诸多史料记载,他是在武陵郡孱陵县境内。但清代学者王懋竑按照地理位置认为,既然油江口不在南郡,那麼周瑜所分南岸地不知所在;再从《先主传》,刘备是先南收四郡,后治公安,且《周瑜传》所云,周瑜是如此坚决反对以土地业刘备,又岂会分地於他呢?所以认为以地给备,不足以成为依据。

《水经·油水篇》:「油水出武陵孱陵县西界,东过其县北,又东北入于江。」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荆州牧,治公安。」

《三国志周瑜传》:「刘备以左将军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王懋竑曰:「先主南收四郡,立营公安,公安即武陵郡孱陵县,与南郡无所与。所分南岸地,不知所在。〖胡注以南岸为南四郡四郡乃备所自取,非瑜所分。〗是时刘琦为江夏太守,自奔江南后,魏以文聘为江夏太守,屯沔口;吴以程普为江夏太守,治沙羡;而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南收四郡,各以兵力据之,孰肯与地分人者?且瑜於先主之诣京,方力言以土地业备之不可,岂肯自以地分与之乎?先主之欲都督荆州,以据地广大,北可以向襄阳以通宛、洛,西可由巫、秭归以窥蜀,非仅为地少不足以给也。陈《志》蜀先主、吴主传皆不言借荆州,《鲁肃传》肃劝借荆州周瑜卒之前,盖失其次。惟《程普传》:『瑜卒,普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刘备,普还领江夏太守』,此为分明。《通鉴》瑜以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据江陵,十五年瑜卒,其卒不详何时,盖在夏、秋间也。先主之诣京则在春矣,其借荆州当在秋、冬间。关羽为襄阳太守,驻江北,张飞为宜都太守,治秭归,皆在得南郡后事。参考诸传,略得其实。而《江表传》所云『以地给备』及『备借荆州数郡』之语,皆传闻之妄,不足据也。」

《三国志程普传》:「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刘备,普复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卒。」

接下来,就是「从权借荆州数郡」,何焯认为,若是从孙权那里借的,代表孙权已有荆州数郡,那麼之前又怎会放任刘备自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呢?

何焯曰:「若从权借者,安得自表琦领州事乎?亦《江表传》大言也。」

此外,《廿二史札记》的作者赵翼,对於「借荆州」一事又有更深入的见解。首先荆州原本属於刘表之地,并非孙氏故物,而刘备既为「赤壁之战」抗曹之主,出力又不下於孙权,绝非坐享其成;且根据《诸葛亮传》所云,当时诸葛亮就以荆、吴之盟劝说孙权合力抗曹,既然孙权当时认可这套说辞,就是认可荆州名义之主,当属刘备、刘琦,所以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时,孙权也没有任何异辞。只是后来吴人认为,「赤壁之战」前后孙权皆有出兵,理该分一杯羹,於是才开始有借荆州之说;但即使如此,经过「湘水之盟」,孙刘早已平分荆州,也算公允,可是吕蒙竟然「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而整个取之,乃属破盟理亏,於是东吴君臣反捏造「借荆州」一说,来争取自己统治荆州的合理性。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曰:『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裏,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赵翼曰:「借荆州之说出自吴人事后之论,而非当日情事也。夫借者,本我所有之物而假与人也。荆州本刘表地,非孙氏故物,当操南下时,孙氏江东六郡方恐不能自保,诸将咸劝权迎操,权独不愿。会备遣诸葛亮来结好,权遂欲藉备共拒操。其时但求拒操,未敢冀得荆州也。亮之说权也,权即曰:『非刘豫州莫可敌操者』,乃遣周瑜、程普等随亮诣备,并力拒操。〖《亮传》。〗是且欲以备为拒操之主,而己为从矣。亮又曰:『将军能与豫州同心破操,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是此时早有三分之说,而非乞权取荆州而借之也。赤壁之战,瑜与备共破操;〖《吴志》。〗华容之役备独追操,〖《山阳公载记》。〗其后围曹仁于南郡,备亦身在行间,〖《《蜀志》。〗未尝独出吴之力而备坐享其成也。破曹后,备诣京见权,权以妹妻之,瑜密疏请留备于京,权不纳,以为正当延挈英雄,是权方恐备之不在荆州,以为遮罩也。操走出华容之险,喜谓诸将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耳』,〖《山阳公载记》。〗是操所指数者惟备,未尝及权也。程昱在魏,闻备入吴,论者多以为权必杀备,昱曰:『曹公无敌于天下,权不能当也。备有英名,权必资之以御我』,〖《昱传》。〗是魏之人亦只指数备,而未尝及权也。即以兵力而论,亮初见权曰:『今战士还者及关羽精甲共万人,刘琦战士亦不下万人』,而权所遣周瑜等水军亦不过三万人,〖《亮传》。〗则亦非十倍於备也。且是时刘表之长子琦尚在江夏,破曹后备即表琦为荆州刺史,权未尝有异词,以荆州本刘琦地也。时又南征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皆降。琦死,群下推备为荆州牧,〖《蜀先主传》。〗备即遣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其租赋以供军实。〖《亮传》。〗又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羽传》。〗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在南郡;〖《飞传》。〗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云传》。〗遣将分驻,惟备所指挥,初不关白孙氏,以本非权地,故备不必白权,权亦不来阻备也。迨其后三分之势已定,吴人追思赤壁之役,实籍吴兵力,遂谓荆州应为吴有,而备据之,始有借荆州之说。抑思合力拒操时备固有资于权,权不亦有资於备乎?权是时但自救危亡,岂早有取荆州之志乎?羽之对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寝不脱介,戮力破曹,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肃传》。〗此不易之论也。其后吴、蜀争三郡,旋即议和,以湘水为界,分长沙、江夏、桂阳属吴,南郡、零陵、武陵属蜀,最为平允。而吴君臣伺羽之北伐,袭荆州而有之,反捏一借荆州之说,以见其取所应得,此则吴君臣之狡词诡说,而借荆州之名遂流传至今,并为一谈,牢不可破,转似其曲在蜀者,此耳食之论也。」

其实赵翼所言:「借荆州之说出自吴人事后之论」,也不全然是虚,如果综观史书可以发现,除了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撰著的《汉晋春秋》外,「借荆州」一说,仅仅记载在《三国志》吴书诸传、虞溥《江表传》、韦曜《吴书》,这些偏东吴立场的史书,而《汉晋春秋》已算是后史,且习凿齿是襄阳人,「借荆州」一说,早已在荆吴一带成形,所以习凿齿按当代、当地的史观采信之,也不无可能。当然,跟在下前篇拙文「话赤壁」一样,我只是以个人立场论述,并摘举各方史料、史观简略言之,未必符合史实真相,所以信不信由你。

相关推荐:

本命年戴红腰带有什么意义?

属鼠的几月出生最好 属鼠人的一生运势

宦官和太监是不是一回事?宦官和太监的区别

清代女词人吴藻字里行间充满对同性爱的渴望

西汉经学家匡衡生平简介 匡衡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