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古代那些几十万大军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3-09-05 栏目:专题 投稿:粗暴的金鱼

古代基本上所有超过30万大军的故事都只是1个传说。而且越是古代,信的人就越多,到了明末以后,虽然军队出战,还依旧把人数号称的无比多,但已经没有什么人相信了。比如明朝第1次讨伐努尔哈赤。8万多明军,1万多朝鲜军就敢自吹是47万大军,到了以后还有升级版本,1766年乾隆派云贵总督杨应琚讨伐缅甸,他就区区3000个大头兵,却写信给缅甸王说他带领50万大军来讨伐他们来了。乾隆53年讨伐尼泊尔,也把几千清军吹嘘成了几十万大军

明朝土木堡之变的50万大军的传说

土木堡战役现在流行说明军出动了50万大军,这纯粹是拿号称当真实数字了。

我自己考证最多不超过20万。证据是,明师录宣宗68卷,记载宣德10年,京军77卫总共是253800人。除去屯田,守城以外,有116400人全在内务府,和外面当差。在营操练的只56000人,从这里我们知道京军是25万人。

明英宗实录卷180记载,7号的时候,这个正统皇帝下令准备2日后起行,结果各个官员,随从,都是仓促准备,连粮食都没有准备好。大军就出发了,就2天能准备什么?也就更加提不上什么调集外地明军随同出征了,除非他们有1000架银河运输机去拉人。其实送信的人没到呢,人家那边就已经出发了,就是想去也来不及了。所以这些被征调而没去的人实际上都参加了后来的北京保卫战。

英宗实录卷181记载,8月大军出发后,北京还有不满10万军队。就说8万左右吧,和25万的总数一算,那就是说土木堡战役,明军只有17万。

这个时候会有人说可以调动行军路上的宣大边防军呀,那是胡扯,战役后蒙古军队首先就进攻了这些地方,就是应为他们没有随同出发,才有足够的实力顶住敌军的进攻。同时还可以向北京派去援军。后来蒙古军是在汉奸的带领下抄了个小路进关的。

还有人说蒙古军只有2万,那是不准确的,英宗实录181,184卷记载,战役后的9月,蒙古军万余进攻山西一处关口,3万进攻辽东的关口,3万在和宣府明军对峙。也就是说蒙古军队至少是7万骑兵。

现在我们知道了土木堡之战,明军是17万没有粮食,大夏天的也没有水的步兵为主的部队对7万蒙古骑兵。

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下江南

书中也说此80万大军为号称,也有人说实际上是青州兵主力15、6万,和荆州降卒7、8万。但是史载曹操得青州兵30万,但择其精锐,得三万而已。

其实根据晋书。地理志,我们可以知道晋朝初年全国只有245万户。多了不过1000万人口。而已经是北方和南方相对稳定了几十年以后,而得出的人口数量了。而在几十年前,哪个杀伐惨烈的时候,曹操的地盘上最多只有100多万户。这么点人口是绝对无法供应二十几万大军的。

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起码要1比3,才有起码的战斗能力。那这样计算曹操起码要动员100万人以上。那所有的男性成年人就都要出动了。那田地怎么办?来年吃什么?让妇女种?那小孩,老人和织布谁来做?

后勤就要先垮掉。乾隆第4次讨伐缅甸,依仗着上亿人口的庞大生产力。只动用4万清军,和10万骡马。1天就需要1000石粮食。区区几百里,就要设立几十站的粮台。征用民夫30-40万,几万人一个运输队。1天行进几十里路。往往是前队已经扎营休息。后队队尾还没起程呢。就曹操那几百万人口,还想供应二十几万大军?那曹操自己自杀了把肉分给士兵吃,都不够。所以,根据人口后勤能力,我大胆估计曹操实际上也就几万人马。最多不超过10万人。

战国的那些百万大军

记得张仪去韩国说秦国带甲百万。看气势明显是拿大灰狼的故事吓唬小朋友的架势。战国时代的什么秦国带甲百万,楚国带甲百万,韩国带甲20万,魏国带甲30万,其他国都是带甲数十万,全部都是虚数。说到底都是大嘴巴纵横家们说来唬人的把戏。

苏秦到齐国对国王说:你看你的首都淄博有7万户,我们打1户有3个男人,那不就是21万兵吗?

现在知道那些几十万大军百万大军是怎么算出来的了吧?其实1户3丁,那是特例。其实就是1户1丁都不可能。加上后勤3户出2丁,就是天价了。

那战国时代有多少人口呢?

旧五代史卷58,李琪对后唐庄宗说汉朝初年只1200多万人口。有人说了,不是秦末打仗嘛,所以汉朝初年,人口才少啊。但是战国是和平年代吗?一部战国的史书上除了斩首,就是斩首。当然,我也怀疑那些斩首,有很多是杀良冒功。所以战国时代也不会超出1500万人口,1个国平均就200多万人口

要维持占人口3%的军事力量对近现代国家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解放战争时,解放军在重点战区把整村整县的青壮年全部抽空,只剩妇女维持地方政权、农业生产已近崩溃的极端状态下,动员率也才勉强超过5%,按黄仁宇所述,解放军控制和深入乡村的能力历朝历代最强的。所以5%就是1个农业国家动员军队,最终的极限。所以战国七雄,最多加起来只有45-75万军队

至于长平之战什么的,你只要看过逸周书。世俘解一书说的武王征讨四方,讨伐99国,杀死一亿零七万人,俘虏三亿多。就知道那些数字有多水了。

后勤看几十万大军的扯淡

我在开头为啥说,古代基本上所有超过30万大军的故事都只是1个传说呢?而且这还必须是几路进战,应为1路大军基本上10万上下,从后勤和指挥组织来说,就已经是个可以发挥战斗力的极限了。

不是都说宋朝太软弱吗?我们就拿北宋军队出10万人去收复北方16州为例子。

先说后勤,10万大军,一人一天1公斤粮食,1个月就是300万公斤,1匹骡马1天最少5公斤。5万匹骑兵,乘用,驮载帐篷,武器,粮食,工具,生活用品的骡马1个月需要的粮草,起码是750万公斤。这1个月合计1050万公斤的粮草。那需要发民夫来运输。

近代欧洲的军用马车一般是2匹马拉400-500公斤。我们就算,古代是1头牛拉500公斤吧。军队1个月的口粮就需要20500辆牛车。而赶车人,搬运工,工头,护卫人员至少需要4万人。从河南开封到北京大约直线距离1100公里,1天行进25公里,走完全程需要44天,往返3个月左右。

那你就需要给这些人先准备3个月的粮食。大约需要至少,光是人就是360万公斤,别想让牛光吃草,在内地那也没有一次就让2万头牛可以吃饱的草。所以牛也需要至少1800万公斤的粮草。

如果不用牛,全用人那就需要百万人来往返运输。

那这么一计算,拉那点东西都不够运输队吃的。而需要的人力没计算怎么把粮食从县镇运送到以开封为中心的后方大本营呢。这也是需要百万人的。而征集,储存这些粮食也是个大工程。所以要想供应1只10万大军作战,是要动员全国的力量地。

而长时间的,动用百万民夫,还有无数耕地的牛,拉车的骡驴。对农业也是极大的破坏。1年欠收的帐,几年都无法弥补。无论战争的胜负对国力都是打击。

所以才有孙子说的: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这样才有汉书。食货志里说的:千里负担馈。卒十余钟致一石。而王莽当年,第2次进攻云南的时候,10万大军虽然有10万运输队随行保障,但是前后军粮运输不及,士卒还是饿死了数万人。

比如,1081年,宋朝6万大军并随军6万民夫讨伐西夏,还没到地方,就粮食断绝,兵众溃散了。所以一个方面的10万大军,已经是古代战争的后勤极限了。1个足以惊扰全国的极限了。

从指挥看几十万大军的扯淡

古代一步,就是大约1。2米的距离。古代列阵1个步兵2步。1个骑兵占地4步。那10万人的大军布阵,就简单的说就排出100排。一排也需要1000人,那起码是2。5公里的正面。而宋朝的阵是72人为1队。1队一下阵,9队为一中阵。若干中阵才是1个大阵。就是说无数个小阵,中阵之间还需要有距离。再加上左右两翼和后军掩护。实际上1个10万人的阵正面起码是6公里。纵深也需要3公里。1个10万人的阵,大约需要18平方公里的面积。这是按最少来计算的,实际上的阵势比这个大的多。应为队与队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中国古代的阵比较散,不象西方那么紧密,应为中国步兵是要对付,擅长放如雨箭阵的游牧骑兵的。排的太密的话。不用打,就全被围着射死了。

这个在没有电话的时代,就靠旗子和锣鼓来指挥的年代,就就已经是极限了。就是让这10万人可以在敌前快速的,按部就班的排好队。那都不是个小工程。

所以孙子才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相关推荐:

中国书法演变史 到底哪种字体是书法的起源呢?

中国古代男宠生存狀況如何?男宠因何能盛行

黄埔军校的校歌是什么?黄埔军校的校歌

历史课本没有告诉我们的历史!我们都应该知道

50至90年代的流行服装:的确良衬衫、列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