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上古时期的选官制度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3-09-07 栏目:专题 投稿:彪壮的毛衣

任人唯贤,上古时期的首领、官员的任免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一规律,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私心也越来越强烈,任人唯贤的“禅让制”无法继续维持,“公天下”逐渐演变成了“家天下”。那么,除了“任人唯贤”,上古时期的那些首领、官员的选拔制度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也就是黄河中下游的河谷、平原和丘陵地带,当时被称为“膏壤沃野”。大约在四、五十万年以前,就有原始 人居住在这个地区。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以及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变迁,直至公元前三、四千年,逐渐形成了最初的 社会结构——原始公社。在那个时候,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有依靠集体劳动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当时的生产资料以及产品都是归集体所有的,大家共同劳动,共尽义务,在生活上享有平等的权利;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他们的共同敌人是大自然,人们团结一致向大自然作斗争,向它索取自己的一切生活资料。

那时候,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氏族和部落,氏族部族的首领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若是这个联合首领死亡或出缺,必须马上再补选继任者;若是所选出的酋长不合众人愿望,也可以立即罢免。这种选举权和罢免权都是属于部族全体成员的。可见,氏族部落本身就是最民主的组织。据《尚书》以及《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夏本纪》等记载,尧的哥哥挚,就曾经是部落联盟的酋长,由于他为人不善而被部落成员所罢免,再推选尧接替了他的职位。尧在晚年曾询问“四岳”(当时的四个部落酋长),有谁可以继任自己的职位,四岳表示他们的德行都还不够,于是就把舜推举出来。舜被推举出来的情况,《尚书•虞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帝曰:“咨,四岳……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 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 “俞!予闻,如何?”岳曰:“……克谐以孝,蒸蒸义,不格 奸。”……帝曰:“钦哉!”

这段话的大意是:尧说:“四方诸侯之长啊,……你们中间有谁能够顺应上帝的命令,顶替我登上天子大位呢? ”四方酋长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而不配登上天子的大位。”尧说:“应该考察贵戚中的贤人,或是隐伏在下面地位虽然低贱,而实际上却是贤能的人,还是使贤德之人登上帝位吧!”四方酋长便告诉尧说:“在民间有一个处境困苦的人,名字叫虞舜。”尧说,“是啊!我也听说过这个人。但他的德行到底怎么样? ”四岳回答说:“……舜能和父母兄弟和睦相处,以自己的孝行美德来感化他们,家庭关系处理得很妥善。家人也都改恶从善,使自己的行为不至流于奸邪……尧说,“这个候选人先定下再说。”

舜被推举为继承人之后,尧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据《史 记•五帝本纪》载:

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讷,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徧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经过三年的实际考察,尧对舜的评价是“女谋事至而言可缋”,便正式把帝位让给他;后来,舜也采取同样的办法征求四岳,来选择自己的继承人,据《尚书•虞书》记载: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 ”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

这段话的大意是,舜说:“唉,四方之诸侯长啊!有谁能够奋发努力,以发扬光大先帝的事业,能够主持政务、率领百官,并帮助百官,使他们能遵循大法行事呢? ”大家都说:“伯禹担任司空,工作不错。”舜说:“好吧!”

舜除了选定自己的接班人外,还与十二州君长商量,选举弃担任后稷这项职务,以教导人民种植庄稼;选取契担任司徒,负责对' 人民进行教育;选取皋陶担任法官,命他根据犯人罪情大小,依法使用五种刑罚;选取垂、殳、斫和伯与担任百工;选取益掌管山林爪泽中的草木鸟兽;选取伯夷主持三礼,以负责祭祀鬼神;选取夔担 任乐官,以音律教导人民;选取龙担任纳言,负责收集人民的意见。各部门人选确定以后,舜对他们说:

“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这段话大意是说,你们二十二人,都要恭敬地对待自己的职务,时刻想着接受上天的命令并帮助上天治理臣民。每隔三年,就要检查一下你们的政绩。凡是有功的人,便提拔,表彰,凡是有过错的 人,便予以罢免,以示惩罚。

皋陶在接受舜的委命之后,曾和禹在舜面前,讨论治理国家的事情,他对治民任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据《尚书•皋陶谟》载:

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这段话的大意是,皋陶说:“要治好国家,必须相信并按照先王的道 德处理政务,这样才能使谋略实现,大臣之间就能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禹说:“对,该如何做才好?”皋陶说:“首先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品德修养,凡事应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虑;其次,要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同族的人,使他们也贤明起来,努力辅佐你治理国家,由近及远,先从自身做起。”禹很赞赏他的见解。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 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优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

这段话的大意是,皋陶说最重要的是在于知人善任,在于安定民 心。”禹说:“唉!要完全做到这些,就连帝尧都有困难啊!能知人善任,那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用人得当。若要安定民心, 就必须给他们施以恩惠,这样,人民就会把你的恩惠记在心中。既有智慧又能施恩,还怕什么欢兜,何必迁徙流放苗民,又何须害怕 那些花言巧语以媚取宠的坏人呢?”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 采。”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 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这段大意是,皋陶说,“大凡人的德行有九种,若说某人有美好的德行,必须以许多事实作为根据。”禹问:“什么叫做九德?”皋陶答: “态度豁达,毫不拘束,又能恭敬谨慎;性情温柔而又有主见;行为谦逊而又严肃认真,虽有才干,但办事仍不马虎疏忽,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又不为纷杂的现象所迷惑,而能刚毅果断;行为正直而 态度和善;办事精明能干而行为廉洁;刚正而不鲁莽;勇敢而又讲义气。能够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这九种德行,就常常能把事情办好。”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这段大意是,皋陶说,“做诸侯长的不使自己产生私欲而贪图享受,要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须知一国之内,每天都有上万件的事急 待处理,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在各种职位中,都不要任用不称其职 的人,因为所有官职都是上帝设立的,怎能使那些不称职、无所作 为的人来代瞽上帝行事呢?”

皋陶所讲的话,既包栝选拔官吏的标准,也包括为官应当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图安逸,认真负责,忠于职守等原则。虽然这些话经后人整理加工,或许不尽符合皋陶原意,但其中心议题应该是 知人、安民、任人惟贤等内容,大概意思不会相差太多。皋陶向禹提出了一套治国安民的政治措施,所以禹对他很钦佩,认为他很有才能,曾想把接班人的位置让给他。据《尚书•大禹谟》载: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联志先定, 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惟汝谐。”

从禹和舜的这段对话看,禹之所以坚决推辞当接班人,其本意是怕 “民不依”,而他竭力推荐皋陶当候选人的原因,是因为皋陶“黎民怀之。”禹是从民心向背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而舜却是从“询谋佥同”,“龟筮协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认为“惟汝谐”。换句话说,舜认为,能否当接班人,不完全取决于人民是否拥护,还须取决于鬼神是否同意,四方诸侯长是否支持。从“鬼神其依,龟筮协从”这一条件,可以看出原始时代的所谓民主选举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虚伪性和依据“鬼神意志”的欺骗性。但舜也知道民心向背的重要,所以,在禹被确定为继承人之后,便派他去治水。禹治理水患,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人们的赞颂和爱戴,所以,舜死后,便自然被人民公认为正式首领了。由此可见,在原始时代,凡被推举为接班人的人,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取得人民的信赖之后,才能继承帝位。《礼记•礼运》有这样的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講信修睦。故人不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当时部落联盟的最髙首领,都必须由下一级共同选举,并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得到大家的公认,才能确立为接班人。这就是我国古代传说的“禅让”制度。至于当时选举的具体步骤和办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唐尧和虞舜相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期,战争频繁而剧烈, 战争规模也日渐扩大。例如虞舜为了巩固他的首领地位,就曾联: 合属于商阳氏的众多部落军事贵族——所谓“八恺”,以及属于髙辛氏的众多部落军事贵族——所谓“八元”,形成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共同打击反对他们的所谓四凶”族和共工氏、崇伯鲧等,“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从而加强了统治权力,“天下咸服”。最后,舜还“野死”在这种“勤民事”的“南巡”途中。在这种对内对外的战争中,进一步加强了部落联盟最高首领的统治权力,也相应提高了他们的统治地位,这就为世袭王权创造了条件。

我国古代传说的“禅让制度”,到原始社会的末期虽然还被保留着,但这时候已出现了要求在同一家族内选出后继人的征象,开始出现了逐步过渡到世袭王权的趋势。据《史记•五帝本纪》载: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夭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尧之所以注意到其子丹朱“不肖”之事,就隐约可见在他脑子里已有“父子继立”的影子了,只是因为考虑到其子“不肖”恐怕四方诸侯不服,才择贤而授。事实证明,当尧死后,舜想把帝位让给丹朱, 但“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 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在这种情况下,舜才“践天子位”。从《史 记》的记载看,舜颇有谦让之意。但《史记•五帝本纪》注引《竹书纪年》则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见。”又说明了舜的帝位是用暴力取得的。两种记载尽管不同,但都表明了尧舜时期禅让制度已开始动摇了。后来,舜虽然也公开征求过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但他心里却同样想把帝位让给他的儿子商均,也是因为商均“不肖”,禹以同样的手段取代了舜的地位。可见,尧舜时代,是由军事民主制向世袭王权过渡的阶段。他们在名义上虽然还实行“禅让”,但实际上已有互相争夺的苗头了。

禹是原始社会末期由民主推选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领袖。在他的身上,既保留着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的特征,又有了阶级社会中专制君主的征兆。他当时的权力已经很大了,为了进 一步加强自己的权威,到处举行盟会。他在涂山召集各氏族部落首领集会时,首领们带着很多礼品来朝见他。他在会稽大会诸侯的时候,有个防风氏的首领迟到,禹一怒之下,把他处死,可见他已经很专撗了。

按照传统的“禅让制”,禹在他晚年,也先推举一人,这人就是在舜时担任过司法官、后为东夷首领皋陶,作为他的继承人。但推举不久,皋陶死去,又再推举东夷的首领伯益。与此同时,禹又多方为他的儿子启培植势力。因此,在禹死后,启就取得了夏朝第二代帝位。据《晋书•束晳传》注引《竹书纪年》云:“益干启位,启杀之。”可见伯益和启在帝位的争夺中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战争,伯益终因失败而被启所杀。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之弑其君也。”他把舜、禹与商汤、周武王并•举,说明虞、夏、商、周都是使用暴力取得政权的,这与文献记载虽略有出入,但他已指出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受破坏的现象。自启杀伯益,以强杈手段夺得帝位以后,我国原始时代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度”,便被父死子继的“传子制”所取代了。从此,世袭王权就正式确立,以“天下为家”的奴隶制国家体制已基本确立。

应该说,“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投影,不是凭空虚构的。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中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方式。部落联盟原始时代人类的一种组织形式,它通过民主方式推选自己的领袖, 以领导联盟成员进行生产和生活斗争。由于领袖是出于推举,所以权位不能私人相授受。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的不断丰富,“私”的观念逐渐形成,部落联盟领袖头脑中的民主也随之淡漠,传说中尧、舜、禹传位中存在的矛盾纠结,正透露出这种消息。

相关推荐:

俗语:四十岁三不比 五十岁三不亲是什么意思?有何寓意?

韦庄是谁?韦庄是怎么死的?

解密:人类盐史背后的那些权利阴谋财富和战争

商朝货币介绍 古代商朝流通的货币有哪几种?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陈维崧徐紫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