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历史知识 > 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官职介绍 我国古代地方官职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3-09-23 栏目:专题 投稿:内向的百合

古代官职,在以前的封建时代大都是分为中央的和地方的,各个官员各司其职。古代官职在以前也是有等级之分的,秦始皇嬴政首创古代官职制度,将封建等级社会推向另一个高潮。之前已经盘点过部分的古代中央官职,本文主要是盘点古代地方官职

侍中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朝,此后废止。

郎中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令尹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执政官,相当于宰相。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之族,亦有少数外姓之人为令尹(吴起、黄歇、李园),实不多见。

都尉

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职位仅次于将军。秦与汉初,每郡设有郡尉,辅助太守主管军事。汉景帝改名为都尉。西汉有掌管人员进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及与武事无关,掌皇帝所乘车辆的奉车都尉,掌副车之马者称驸马都尉,掌乐府的协律都尉等。魏晋时期,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地位呈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司马

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节度使

节度使中国古代军事将领,后来成为地方长官。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称为都督。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一般情况下也时常称持节的各镇守军官,如观察使、招讨使和安抚使等为节度使。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刺史

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但不常置,后称之为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太守

太守中国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隋朝初年,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知府的别称。

都督

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指挥长官的一种,最初是军队中的监察官,与监军相同。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巡抚

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明朝时期,巡抚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每年要赴京师议事。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校尉

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汉武帝时,名将霍去病在受将军职前曾因战功被封为骠姚校尉,时年仅二十三岁。

知府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于好古,士人经常雅称知府太守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通判

通判,始于宋朝,止于清朝,相当于州府副长官。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县令

县令,官名。战国时三晋(魏、赵、韩)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商鞅变法,并诸小乡为县,置令及职责。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宋朝县令只存虚名,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

里正

里正,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唐朝也设里正一职,负责调查户口,课置农桑,检查非法,催纳赋税。宋朝初年以里正与户长、乡书手共同督税,再以里正为衙前,故又称“里正衙前”。明代改名里长,并以110户为一里。

古代地方官职就像是地方军政长官,代替天子掌管地方,为天子效力,替百姓伸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代设立的官职有效促进了封建时代,加强封建皇权和等级的建设。

相关推荐:

大中之治:晚唐最后一抹亮色 大唐最后的治世 帝国最后一抹辉煌

俗语:人穷不碰三生意,没钱不做三买卖 这里的“三”指的是什么?

明朝国号:明朝朝的正式国号是“明”

魏废帝曹芳的老婆张皇后简介 张皇后怎么死的

南齐皇帝萧昭文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萧昭文